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显影抑制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它不仅对降低显影灰雾,而且对获得高反差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β 酰基苯肼类显影促进剂的研究进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肼衍生物引起感染显影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该类化合物产生高灰雾和自阻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的措施;阐明了各种取代基与感染显影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卤化银乳剂经硫、金化学敏化后在D-19b和CD-4为显影剂的显影液中的灰雾显影。实验结果表明,经硫、金敏化的乳剂在D-19b显影液中灰雾显影所产生的密度均比在CD-4显影液中灰雾显影所产生的密度大。在D-19b显影液中一些硫敏化乳剂比金敏化乳剂灰雾显影密度大,但这些硫敏化乳剂在CD-4显影液中的灰雾显影密度却比同一金敏化乳剂的灰雾显影密度小。这些实验结果与硫、金敏化的两种乳剂分别在D-19b和CD-4显影液中灰雾显影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完全一致。灰雾显影动力学的实验结果指出,硫、金化学敏化在D-19b和CD-4显影液的灰雾显影中对灰雾形成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别。在D-19b显影液中硫敏化乳剂比金敏化乳剂灰雾显影的速度常数大,活化能低,而在CD-4显影液中则相反,硫敏化乳剂比金敏化乳剂灰雾显影的速度常数小、活化能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六种结构不同的酰基苯肼化合物(通式:R—PhNH—NH—COR′)对卤化银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显影作用程度与酰基苯肼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另外本文还就反差促进剂(醇类化合物和胺类衍生物)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事实说明,显影液中加入反差促进剂,不但能消除单独使用酰基苯肼时出现的“自阻”效应,而且还大大促进了感染显影的进行,提高了乳剂的反差和感光度。同时,本实验在应用高压液相色谱、色-质联仪、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酰基苯胼的还原反应产物及反应中间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解释了感染显影和反差促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有关高氯乳剂稳定剂和防灰雾剂概况,尤其是近 20年的文献报道.主要介绍了杂环化合物和磺酸盐化合物这两大类稳定剂和防灰雾剂,其中较为详细地分述了氮杂茚类和含巯基类杂环化合物作为稳定剂和防灰雾剂在高氯化银乳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受阻显影和电镜方法,对比了显影灰雾与乳剂灰雾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乳剂灰雾是由于在乳剂制备过程中形成的灰雾中心而引起的,这种灰雾中心在显影过程中的行为与潜影中心一样,显影在少数中心开始,最后生成丝团状银.显影灰雾的形成则经过成核和生长两个不同的阶段:藉显影物分子与乳剂颗粒表面的碰撞而生成银核,一旦稳定的银核生成,随后就能以较快的速率继续生长.因此在一般显影的条件下,显影灰雾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显影引发期.成核在颗粒表面的许多部位发生,同时生长,最后生成紧密的银块.溴化钾和季铵盐对成核速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了乳剂颗粒表面负电荷在显影成核阶段中的作用.未敏化乳剂的显影灰雾中心在颗粒表面上的分布是随机的,而硫敏化乳剂的显影灰雾中心则优先在八面体的棱上生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肼感染显影动力学,对肼感染显影的显影速度及其活化能进行测试和计算,籍以讨论有关肼感染显影过程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肼感染显影的早期是直接显影,活化能低;后期是灰化成核显影,活化能高;而低曝光量潜影核无灰化成核显影,活化能较高。高反差、短趾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显影加速和显影抑制的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五种苯酰肼化合物(通式为R-Ph-NHNH-COR')对卤化银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利用循环伏安、气-质联仪等方法研究了苯酰肼感染显影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苯酰肼的感染显影可获得高感、高反差的效果,影响感染显影程度的大小,除了与取代基R,R’结构有密切关系以外,还与乳剂的种类、胶银比、苯酰肼在卤化银颗粒上的吸附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另外也发现苯酰肼衍生物取代基结构不同,其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感染显影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文献中关于感光乳剂的稳定剂和防灰雾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将其归纳成吸附作用、成盐作用和氧化作用等 3种不同的稳定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吸附曲线及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抑制剂在银及溴化银上的吸附行为,将这些吸附性质与显影过程中相应的抑制剂存在时的显影结果对比,实验表明:只有当抑制剂在银上为中等的吸附,而在溴化银上吸附很小时,才可能利用抑制剂达到高反差。相应的机理及抑制剂在银上的吸附性质在文中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Lith显影与常规显影不同,在一个较宽的曝光范围内,颗粒群体的还原是平行的而不是顺序的。顺序还原时,乳剂层的密度增长速率只是给出了颗粒间显影诱导期分布的信息。只有平行还原时,密度增长速率才给出了单个乳剂颗粒还原速率的信息。换言之,只有在颗粒群体平行还原时,表现显影动力学才具有单个乳剂颗粒的显影特征:在显影诱导期结束后开始了自催化的还原阶段。Lith显影的自催化性质应该归因于颗粒群体还原的平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显影动力学方法就一种纯溴化银乳剂研究了各乳剂颗粒中不同大小的两类杂质中心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在通常的敏化和曝光的条件下,乳剂颗粒中较小的杂质中心主要形成于化学成熟过程中,而较大的杂质中心则主要在曝光过程中形成。讨论了这种看法与化学成熟过程和曝光过程的一些主要的动力学特征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显影过程电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单个乳剂颗粒显影过程的若干动力学特征,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单个乳剂颗粒的显影过程可以分作两个阶段:自催化阶段和快速还原阶段。在自催化阶段,决定过程速度的是显影液/潜影中心界面上电子转移的步骤,这时过程的速度与显影中心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反应具有自催化的性质。在快速还原阶段,乳剂颗粒内部填隙银离子向显影中心附近的迁徙成为决定过程速度的步骤;这一阶段与自催化阶段相比,持续的时间极短。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乳剂颗粒显影时间的频率分布求出颗粒中最大潜影中心相对大小的频率分布。该方法适用于在同样的原始乳剂和显影的条件下比较乳剂颗粒中最大潜影中心的相对大小频率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显影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感光乳剂颗粒中两类不同大小的杂质中心在氧化剂作用下的行为。结果表明,经氧化处理后,有较大一类中心的乳剂颗粒形成潜影的能力大大减弱,而有较小一类中心的乳剂颗粒在未曝光的情况下显影的速度有所增长。本文将这两种现象均归因于杂质中心为氧化剂所氧化,并且认为,有较小一类中心的乳剂颗粒经氧化处理后,其显影速度之所以增长,是由于杂质中心遭受破坏以后,颗粒周围的明胶囊上原先为杂质中心所遮蔽的缺口暴露,从而使乳剂颗粒在该部位失去了明胶的保护作用,以致在显影液中得以较快地还原。上述现象在未敏化、硫敏化以及硫加金敏化的情况下都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5.
Electrospinning procedures such as blend electrospinning, coaxial electrospinning, and emulsion electrospinning have been us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electrospun nanofibers (ENF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These ENFs are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especially in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small size, high surface area-to-volume, and porosity.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focus on the controlled release mechanism among the different electrospinning methods, and the selectivity of hydrophilic, water-soluble polymers as a carrier for drug. The mechanism for the drug delivery depends mainly on the method of drug loading, polymeric interactions, and the nature of polymer swelling, erosion, or degradation. This review compressed on the literature survey about the fabrication of nanofibers by different electrospinning methods, factors affecting the nanofiber morphologies, selectivity of polymeric blends for successful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r, and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drug release steps.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中,使用了一个概率型的计算机模型来模拟颗粒随机分布的照相乳剂层、曝光时颗粒中的潜影生成以及显影后的颗粒度测量。用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颗粒随机分布产生的照相颗粒度和乳剂层在可见光和单光子激活射线曝光以后产生的照相颗粒度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照相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如果乳剂层中的每一个颗粒都独立地参与各种反应,与邻近颗粒不存在任何相关性的话,则光子噪声对照相颗粒度没有任何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硫氰酸金溶液对硫敏化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分别进行潜影加强和过敏化处理,并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进行感光性能的比较。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有明显提高,表明金具有促进乳剂颗粒显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虽有提高,仍达不到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而硫敏化的乳剂经过过敏化处理能达到甚至超过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这暗示着金对于硫加金敏化乳剂颗粒在曝光过程中潜影的形成是有贡献的。 本文采用Dember效应测量了乳剂的离子电导率,并进行了信号衰减速率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与硫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硫敏化的乳剂经过金盐溶液过敏化处理后,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明显减小,从而验证了金盐法过敏化效应是由于增加了颗粒环境中的银离子浓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外延卤化银乳剂一般都是在有机调变剂作用下制备出来的,而有机调变剂会给乳剂体系带来一些不利因素。本文中用无机酸盐KSCN作外延乳剂调变剂制备出了一系列外延乳剂,并利用电子透射显微技术研究了硫氰酸钾对主体乳剂颗粒的浸蚀作用和浸蚀部位,指出了浸蚀部位和外延生长位置间的关系,对八面体及薄片颗粒外延乳剂的形貌和晶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对不同外延成份的薄片颗粒外延乳剂的形貌也进行了描述,证明了无机酸盐KSCN可以用作外延调变剂。  相似文献   

19.
The correlation of photographic performance of meso-chloro-substituted indocarbocyanine dyes having different substituent groups with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ggregation behavior in solutions and crystals and on emulsion grain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yes form easily H-rather than J-aggregates no matter what they arc on AgBrI emulsions or in solutions and crystals. All the lowest vacant electronic energy level of the dyes, ELV,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energy of conduction band of AgBrI (ECB)(-3.23 ev), so it is very easy for the dyes to trap electrons from the surface of silver halide, leading to strong desensitization by the electron-trapping process. The desensitization by the dyes depends fundamentally on their amount and structure, especially on the nature of substitu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