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N-[4-(N''''-取代酰胺基)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取代马来酰亚胺(RMI)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树脂改性单体,由于其具有刚性五元环的结构,能显著提高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改善材料的工艺性和力学性能。但文献对于在N-取代基团中引入杂环结构的单体合成报道很少。本文报道了由顺丁烯二酸酐、8-氨基喹啉、对甲苯胺为主要原料合成N-[4-(N’-8-喹林基)苯甲酰胺基]马来酰亚胺(QPM)和N-[4-(N’-4-甲基苯基)苯甲酰胺基]马来酰亚胺(TPM)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N-取代马来酰亚胺(RMI)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树脂改性单体,由于其具有刚性五元环的结构,能显著提高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改善材料的工艺性和力学性能[1-9]。但文献对于在N-取代基团中引入杂环结构的单体合成报道很少。本文报道了由顺丁烯二酸酐、8-氨基喹啉、对甲苯胺为主要原料合成N-[4-(N′-8-喹林基)苯甲酰胺基]马来酰亚胺(QPM)和N-[4-(N′-4-甲基苯基)苯甲酰胺基]马来酰亚胺(TPM)的方法,并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1H-NMR、FT-IR表征。同时,由于8-氨基喹啉具有与8-羟基喹啉类似的结构,能表现出较好的光学性能[10,11],以N…  相似文献   

3.
2-溴-3-(1H-吲哚-3)-N-甲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泉  贾红圣  赵圣印 《合成化学》2008,16(1):105-106,109
以琥珀酰亚胺为起始原料,经过溴化、甲基化后再与吲哚溴化镁加成反应合成了2-溴-3-(1H-吲哚-3)-N-甲基马来酰亚胺,总收率44.8%,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4.
5.
合成了苯乙烯(St)与 N-对位取代基马来酰亚胺的3种二元共聚物乳液.在苯乙烯与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N-p-RPhMI)的最大共聚比内,通过种子滴加乳液聚合制得高稳定性、高固含量(40%)、低粘度的共聚物乳液.研究了 N-p-RPhMI 苯环对位上取代基团对共聚物乳液的性能以及共聚物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N-p-RPhMI 的加入提高了乳液的产率,并且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强,乳液产率提高,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大,乳液的表观粘度降低;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加而提高,但取代基极性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明显.同时,St/N-对甲氧基马来酰亚胺(N-p-MOPhMI)体系中助溶剂的加入对共聚物乳液性能影响很大,使共聚物的热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但对共聚物的 Tg 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克东  黎华明 《合成化学》2004,12(4):372-374,J003
用浓硫酸和三乙胺共催化环己基马来酰胺酸脱水关环合成环己基马来酰亚胺。探讨了催化剂、反应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马来酸酐易发生水解反应,不能采用悬浮法和乳液法共聚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合成既能克服马来酸酐缺点,又能保持其优点的可聚合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N-对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可广泛用作染料、药物以及功能高分子化合物中间体;五十岚喜雄等报道了N-取代苯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抗微生物活性作用;环已基马来酰亚胺用于PMMA共聚改性,查显著提高PMMA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同时对PMMA耐候性和透光性几乎没有影响;艾娇艳H0等制备了含不对称碳原子的N-(异丙酸基)-马来酰亚胺。  相似文献   

8.
新型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氧代四氢吡喃丙基)-吲哚-3-乙醛酸甲酯(5)和吲哚-3-乙酰胺(6)为原料,在催化剂叔丁醇钾的四氢呋喃溶液存在下发生偶合反应,经浓盐酸处理得脱保护的中间体7,再经甲磺酰化反应、氨解反应得到4种新的具有不同氨烷基侧链的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9a,9b,9d,9e.目标产物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和HRMS确证.  相似文献   

9.
以DMF为溶剂 ,采用膨胀计法对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溶液共聚动力学作了系统研究 .其中N 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均相溶液聚合 ,聚合速率方程为Rp=k[I]1/ 2 [M ].同时还测定了四种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在DMF中的共聚表观活化能 ,并由此证明四种单体的共聚活性及CTC络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系列产物和反应过程的跟踪表征.通过研究产物和反应过程混合物的碳碳双键上质子、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和强度变化,判断反应进行程度.同时还研究了取代基对反应产物和中间产物的碳碳双键质子和苯环质子偶合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螺(口恶)嗪是一类重要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与研究最多的螺吡喃化合物相比,其主要优点是热稳定性高、抗疲劳性强。做为光致变色光存贮材料,它是一类值得重视的化合物,但关于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却还很少。限制此类化合物在光致变色光存贮材料中应用的最大困难是它们的最大吸收(一般在650nm左右)与现有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源波长(一般大于750nm)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光致变色是一个或几个物种在吸收光谱显著改变的两个状态之间的可逆性变化,这种变化至少在一个方向是由光的照射引起的,而在另一方向通常则是自发的热变化过程[1]。若颜色较深的物种是热不稳定物种,则该体系称为“正”向光致变色体系,否则称为“逆”向光致变色体系。逆向光致变色体系化合物由于其有色体比较稳定,便于研究其有色体的构造、构型及变色机理,对于探索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在光信息存储等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我们用冠醚菁染料2-甲基-3-烷基-5,6-并-(15-冠-5)苯并噻唑季铵盐与方酸缩合得到了四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光…  相似文献   

13.
酞菁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有机功能材料,如导体或半导体、气敏元件、电化学催化剂、电致变色及光致变色材料、光动力疗法的药物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等[1],已经受到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们的关注.近几十年来,化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合成出了带各种不同取代基和含有不同中心金属原子的酞菁或萘酞菁类化合物,并对它们的物化性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太奇  杨莉燕  于建香 《有机化学》2007,27(10):1282-1284
在冰浴条件下, 2-甲基噻吩(1)与液溴反应生成3,5-二溴-2-甲基噻吩(2); 在-78 ℃条件下, 硼酸三丁酯加入2, 得到2-甲基-3-溴-5-硼酸基噻吩(3); 3,4-二氟溴苯与3反应得到2-甲基-3-溴-5-(3,4-二氟苯基)噻吩(4); 在-78 ℃下全氟环戊烯与4反应, 得到一种新的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1,2-双[2-甲基-5-(3,4-二氟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DT-1). 用IR,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DT-1的结构, 并对该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杂多化合物为一类重要的多核配合物,因其优良的催化性能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的重视[1-3]。研究发现,Keggin型阴离子具有很强的接受电子能力[4],可作为电子受体与有机给体相结合形成电荷转移盐,该类盐在光激发下可以发生电荷转移,从而表...  相似文献   

16.
具有Keggin衍生结构,以α-[SiW_(11)(RSiOSiR)O_(39)]~(4-)(R=C_2H_5、C_6H_5、NC(CH_2)_3、C_3H_5)为阴离子的杂多酸盐已有报道,但以[XW_9Mo_2(RSiOSiR)O_(39)]~(n-)为阴离子的杂多酸盐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合成六种以[XW_9Mo_2(CH_3SiOSiCH_3)O_(39)]~(n-)以及[XW_(11)(CH_3SiOSiCH_3)O_(39)]~(n-),(X=Si,P,Ge)为阴离子的杂多酸四丁基铵(TBA)盐,并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3-乙基-5-[2-(3-乙基-2-苯骈亚噻唑啉基)亚乙基]罗丹宁在室温导电玻璃上沉积得到的非晶态薄膜在室温放置逐渐转变为多晶膜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薄膜的光电导也随之增高,最后达一稳定值.还报道用直流及交流方法研究此类蒸发膜光电导的一系列结果.并在高分子溶液中生长出染料的单晶.从单晶的X射线分析结果证明单晶中分子沿a轴方向成层状排列,有助于解释多晶薄膜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单取代的丙氨酸四苯基卟啉,5-(4-丙氨酸丁氧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2L),及其Co(Ⅱ)、Cu(Ⅱ)、Zn(Ⅱ)配合物(CoL、CuL、ZnL),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ML存在下,用氧气氧化芳醛的过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吸氧动力学曲线,研究了氧化过程金属卟啉可见光谱变化以及底物和金属卟啉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oL能加速芳醛氧化反应,最大吸氧速率随Co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反应诱导期随CoL浓度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19.
2-Methylthiophene (1) was treated at 0°C with liquid bromine to form 3,5-dibromo-2-methylthiophene (2) which reacted with tributyl borate to give 2-methyl-3-bromo-5-boronate thiophene (3) at −78°C. Treatment of 3 with 3,4-difluorobrombenzene gave 2-methyl-3-bromo-5-(3,4-difluorophenyl)thiophene (4). Finally, a novel photochromic dithienylethene compound, 1,2-bis [2-methyl-5(3,4-difluorophenyl)-3-thienyl]perfluorocyclopentene (DT-1),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4 with perfluorocyclopentene at −78°C. The compound (DT-1)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NMR, MS,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ts photochromic behavior was also discuss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7, 27(10): 1282–1284 [译自: 有机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