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水杨醛、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及水杨醛在271 nm波长处有一个等吸收点,提出了同时测定水杨醛和苯酚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选择328 nm和271 nm为测定波长,以其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联立方程组,C水杨醛=31.31A328 nm+0.344;C苯酚=44.53A271 nm-1.866A328 nm-0.136,求得组分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浓度在0.005~0.030 g.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2.
豆类中非淀粉多糖组分糖醛酸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醛酸为非淀粉多糖中的组分之一 ,浓H2SO4和糖醛酸在70℃时反应 ,可以生成5_甲酰基_2呋喃甲酸 ,该化合物可以用选择性极强的3,5_二甲基酚显色 ,并在450nm波长处产生最大吸收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消除样品中木质素和中性糖等化合物的干扰 ;测定波长为450nm ,参比波长为中性糖吸收最大的波长400nm ;检出限为2mg·L -1;利用本法测定了几种豆类中非淀粉多糖组分糖醛酸的含量 ,精密度 (以RSD表示 )范围为0.06%~0.14 % ,回收率为96.8 %~103.9 %。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计算程序-三组分多波长直线回归法,用于快速测定散列通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和咖啡因的含量.散列通片中三组分的紫外吸收光谱严重重叠,采用数学分离-化学计量学方法排除各组分的互相干扰,在230~290 nm波长区间选择31个波长点的光谱数据,利用三组分多波长直线回归计算程序进行计算,直接测定散列通片...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肉桂醛、苯甲醛和苯甲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肉桂醛、苯甲醛和苯甲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及肉桂醛和苯甲醛在228 nm和256 nm波长处有两个等吸收点,提出了测定三组分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228 nm,256 nm及311 nm 3个波长作为测定波长,建立了联立方程组,求得了组分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C内桂醛=(A311 nm-0.008 4)/0.042 4;C笨甲醛=(A256 nm-0.000 5)/0.062 2-C内桂醛;C苯甲酸=(A228 nm+0.005 7)/0.061 1-C内桂醛-C苯甲醛.相应的线性范围依次在18.03,13.08,9.233 mg·L-1以内.对方法的重现性作了试验,上述3种化合物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其平均回收率在99.1%~100.5%之间.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1-(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BTNPT)的合成及与镉(Ⅱ)的显色反应研究。在Triton X-100的存在下,pH 11.6时,镉(Ⅱ)与BTNPT形成摩尔比=1∶2型黄色络合物,在435 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30nm处有最大负吸收。以435 nm为参比波长,530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52×10  相似文献   

6.
刘瑶  但飞君  鲁茜  张吉  兰海闯 《合成化学》2017,25(11):904-909
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4-二乙胺基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香豆素喹啉衍生物3-{2-[8-(1H-苯并咪唑-2-基)喹啉-2-基]乙烯基}-7-二乙胺基香豆素(QMC),再与BF3·Et2O配位合成了硼氟配合物(BQMC),其结构经1H NMR和MS(ESI)表征。并对BQMC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QMC的最大吸收波长在二氧六环中为490 nm,在DMSO中为532 nm; BQMC的最大发射波长在正己烷中为618 nm,在DMSO中为679 nm,与配体QMC相比,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了近50 nm,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了近100 nm, BQMC的Stokes位移值从115 nm增至183 nm。在固态下,BQMC在750~825 nm之间有较宽的荧光发射峰,具有较强荧光。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显色剂1-(4-硝基苯)-3-(3-甲基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锌的显色反应研究。在Triton X-100存在下,pH 11.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锌发生显色反应,锌与显色剂形成摩尔比为1∶4的黄色配合物,在445 nm波长处有最大正吸收峰,在535 nm波长处有最大负吸收。以445 nm为参比波长,535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8×105L.mol-1.cm-1,锌浓度在0~12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植物样品中微量锌,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加标回收率在99.6%~100.4%之间。  相似文献   

8.
江虹  刘艳 《分析试验室》2012,(12):39-42
在pH 4.0~5.3的条件下,甲砜霉素与溴甲酚绿反应生成具有1个正吸收峰和2个几乎相等的负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610 nm,2个负吸收波长分别位于652 nm和57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16×104 L.mol-1.cm-1(正吸收),1.36×104 L.mol-1.cm-1(652 nm负吸收)和1.32×104 L.mol-1.cm-1(574 nm负吸收),线性范围均为0~5.3 mg/L。甲砜霉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遵从朗伯比尔定律,由此建立了测定甲砜霉素的正吸收、负吸收及双波长叠加吸收光谱法。方法已用于人体尿液、血液及市售药物中甲砜霉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中总黄酮的三波长-光谱法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三波长 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中有效化学成分黄酮的含量 ,有效地消除了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能造成的影响 ,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 (饮料中添加剂等 )的吸收光谱具有可能是散射造成的背景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回归方程为 :ΔA =- 3.70 2× 1 0 -3 +3.70 2 3C ,相关系数r =0 .9994 ,黄酮的浓度在6 0 0~ 1 6 0 0mg/L范围内 ,分别在波长为λ1 =4 70nm ,λ2 =4 2 0nm ,λ3 =370nm处测吸光度时 ,则Δ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 98%~ 1 1 2 %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 1 4 %。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 ,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以吲哚-2-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后在三乙胺作用下与2-噻唑硫酮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含吲哚基噻唑烷硫酮化合物(3),其结构和光学性质经UV-Vis, FL, 1H NMR, 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3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15 nm;在312 nm波长激发下,3在正己烷中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01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16;在305 nm波长激发下,3的固体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76 nm。  相似文献   

11.
以2-甲基-3-磺酸丙烷-β-萘并噻唑等与肉桂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型水溶性苯乙烯半菁染料,并对三种染料的紫外吸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菁染料和份菁染料薄膜的光降解动力学.与相应的份菁染料相比,携带正电荷的菁染料薄膜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稳定性.运用量子化学中的SCF-MO-PM3方法,全优化计算了这些染料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解释了染料的光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菁染料和份菁染料溶液的光降解动力学,认为染料在乙腈溶液中的光褪色反应服从假一级或零级动力学.利用GC/MS光谱仪检测了染料的光降解产物.与相应的份菁染料相比,携带正电荷的菁染料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菁染料光降解反应的中间体可能是染料的半氧化态Dye+,并利用纳秒级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Dye+的瞬态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八个照相染料在不同pH条件下的还原电位。发现其中一些增感染料的还原电位与其溶液的pH值无关,而一些减感染料依赖于pH值的变化。本文用染料质子化机理分析了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5.
增感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吸附并形成J-聚集体是染料光谱增感和超增感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增感染料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上的吸附,并考察了阻光染料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及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形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吸附较小的不影响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而吸附较大的阻碍增感染料J-聚集形成,特别是阻光染料在增感染料之前加入乳剂中时.在氯化银微晶上吸附很小的阻光染料基本不影响增感染料对乳剂的光谱增感,而吸附较强的阻光染料不仅吸收入射光,还抑制或破坏增感染料的光谱增感.因此,在氯化银微晶表面没有吸附的阻光染料才是优良的阻光染料.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染料激光操作需要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若丹明是在500~700 nm光谱区中一类最重要的激光染料.然而,染料的基态分子和三线态对辐射能量的吸收将会大大降低激光输出效率,再者,由于若丹明类染料在紫外区的吸收系数较小,为了有效吸收泵浦能量(如用XeCI准分子激光,308 nm),就必须使用高浓度染料溶液,在这种情况下,若丹明类染料较小的Stokes位移就势必造成基态分子更大的重复吸收,即造成更大的谐振腔损耗[1].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增感染料1556、798在银电极上的吸附,通过比较染料的固体拉曼光谱和染料的表面增强光谱,我们发现两种染料在银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不完全相同,吸附时染料分子的平面基本上与电极表面相垂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三种不同母核结构的三碳菁染料在乙醇溶剂中的光氧化反应,实验中采用了近红外区光谱能量分布平稳的光源,得出了母核结构对染料的光氧化稳定的影响,其影响次序:叮恶唑>硒唑>噻唑。同时本文还利用β值的测定,算出染料光氧化过程中敏化产生的单重态氧的浓度以及二者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9.
激光染料的荧光寿命(或荧光衰变时间)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与自发辐射的跃迁几率有关,从而与染料激光的输出效率有关。香豆素和若丹明两系列染料的激光调谐范围互相衔接,覆盖从近紫外至红区的波长范围,是最广泛使用的两系列激光染料。它们的荧光寿命数据不全,而且不同年代和不同作者所得数值有差异很大者(例如若丹明590的寿命有高至9ns的,虽然.现在公认为4ns左右)。这是因为激光染料的寿命大都很短,一般为数毫微秒,要求十分精确的时间分辨探测技术,而且要避免影响分子寿命测量值的各种因素。我们使用现代测量辐射寿命最精确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测量了一些激光染料的荧光寿命,并探讨了寿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在溴化银上的吸附,使用了电沉积在铂上的溴化银电极作为照相乳剂的模型,证明了由于染料电荷的不同,其在AgBr/Br-表面上的吸附也不同,正性染料被吸附时,形成难溶的表面络合物,和负性染料相作用时,形成易溶的表面络合物,而当AgBr与非菁负性染料作用时,则由于负电排斥而不形成络合物。因此,利用循环伏安法可以判断不同染料的吸附情况。本文还研完了超增感及Riester提出的‘强色增感’中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AgBr上染料的排列次序取决于其吸附强度。本工作还证明了Reister所提出的‘强色增感剂’的作用机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