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锰酸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坚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6,32(1):51-52
目前用吸光光度法测定锰的方法较多。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定锰的方法: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氧化二苯碳酰二肼成极淡黄色的氧化产物,然后在碱性条件下转变成颜色较深的红色,颜色的深浅与锰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测定锰的新方法,方法的灵敏度比高锰酸钾法有较大的提高。本法用铋酸钠作氧化剂,在室温下迅速把Mn~(2+)氧化成MnO_4~-,操作简便快速,本法经用于水样中锰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二苯碳酰二肼溶液:5×10~(-3)mol·L~(-1),称取二苯碳酰二肼0.121g溶于100ml丙酮中,临用前配制。 硫硝混酸;2mol·L~(-1)的HNO_3和1mol·L~(-1)的H_2SO_4等体积混合。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以1,1,1-三氯-2-乙酰氧基-3-硝基丙烷和1,1,1-三氯-2-肼基-3-硝基丙烷为原料,合成脂肪和芳香肼类、酰肼类、偶氮类以及腙类等四十三个新化合物的方法,将N-芳基-N'-[2-(1,1,1-三氯-3-硝基)丙基]肼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氧化成1,1-二氯-2-芳偶氮基-3-硝基丙烯后,不经分离直接加入过量的醇和定量的水继续反应,可方便地获得β-硝基丙酮酸酯腙类化合物,收率达60%以上。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以肼类和偶氮类化合物的活性最高,丙酮酸酯腙类化合物次之。 相似文献
3.
以苯磺酰肼为原料,在低温下滴加苯甲酰氯,方便地合成了7个1-苯甲酰-2-苯磺酰肼类化合物,收率40.3%~75.8%。其结构经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4.
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消解反应后剩余的六价铬,通过空白消解溶液中六价铬的质量与样品消解溶液中六价铬的质量之差,可以计算出水样的COD值。本方法操作简单、抗干扰性强,检出限为20 mg/L,适用于COD小于1 000 mg/L的水样测定。 相似文献
5.
6.
7.
先将3-蒈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氧化开环制得蒈酮酸,再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得到蒈酸,酰氯化后与系列酰肼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蒈酸基双酰肼化合物(5a~5n),其结构经UV-Vis、1H NMR、13C NMR、 FT-IR和MS(ESI)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显示: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目标化合物对花生褐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玉米小斑病菌、西瓜炭疽病菌以及水稻纹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蒈酸基α-噻吩甲酰肼5f(R=α-thiophene)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85.0%,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在用药量为100 μg·mL-1时,化合物蒈酸基3′,4′-二甲氧基苯甲酰肼5j(R=3′,4′-OMe-Ph)、蒈酸基-m-甲氧基苯甲酰肼5d(R=m-OMe-Ph)、蒈酸基-m-甲基苯甲酰肼5b(R=m-Me-Ph)和蒈酸基苯甲酰肼5a(R=Ph)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8.5%、 86.1%、 85.1%和82.6%(均为A级活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富集二苯偶氮羰酰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粒径≤90μm 活性炭吸附富集天然水中痕量钒,并用二苯偶氮羰酰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了钒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和解吸条件。采用在pH3~4.5 的条件下吸附,1 m ol/LNaOH 溶液洗脱,本法富集倍数达100 倍,样品中钒的检出下限为3.9×10- 9g/L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88% ~103%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方法已用于自来水,漓江水等环境水样中痕量钒测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高锰酸钾去除了废水中一些还原性物质的干扰,选用磷酸作为提供氢离子的介质,大大掩蔽了铁(Ⅲ)对实验的影响,改变显色剂的配制方法,提高了显色剂的稳定性,建立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PCB废水中六价铬的方法。改进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加标回收率为98.8%~100%,方法过程简单,分析速度快,为PCB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了六种结构不同的酰基苯肼化合物(通式:R—PhNH—NH—COR′)对卤化银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显影作用程度与酰基苯肼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另外本文还就反差促进剂(醇类化合物和胺类衍生物)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事实说明,显影液中加入反差促进剂,不但能消除单独使用酰基苯肼时出现的“自阻”效应,而且还大大促进了感染显影的进行,提高了乳剂的反差和感光度。同时,本实验在应用高压液相色谱、色-质联仪、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酰基苯胼的还原反应产物及反应中间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解释了感染显影和反差促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微波对溴化银乳剂胶片的照射可以达到使感光胶片增感的目的.研究表明,短时间的微波照射就可以使溴化银胶片的感光度有明显提高,而一定时间的微波照射后,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并不象外加热方式那样出现衰退的现象.增加硫金比,微波照射后,感光度增加较多,说明感光中心与[Ag2S·Ag]+有关.并且,微波照射产生的增感效应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吸附曲线及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抑制剂在银及溴化银上的吸附行为,将这些吸附性质与显影过程中相应的抑制剂存在时的显影结果对比,实验表明:只有当抑制剂在银上为中等的吸附,而在溴化银上吸附很小时,才可能利用抑制剂达到高反差。相应的机理及抑制剂在银上的吸附性质在文中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微粒高感是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发展方向。一般说来卤化银颗粒越小,其感光度越低,为了制备微粒高感的卤化银感光材料,在保证微粒的前提下,寻找一些有效的增感剂能达到微粒高感的目的.冠醚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增感剂。近年来,冠醚化合物增感卤化银乳剂已有过一些报道[1,2]。作者[3,4]对硫杂冠醚化合物增感澳化银乳剂做过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磁处理对明胶中单注法制备卤化银乳剂的影响,SEM照片及粒径分布曲线表明,在本实验磁场条件下,经磁化处理的乳剂较未经处理的乳剂,平均粒径大,颗粒分布均匀,晶粒分散状态良好.机理分析认为磁场处理影响了溶液中离子的水合程度,而且能增加溶液的有序程度,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磁处理和未经磁处理之间的差异.磁处理能够影响明胶中卤化银的结晶过程,这可能为控制制备胶体中颗粒的大小及分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光谱增感染料的结构对立方体卤化银乳剂的感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反射光谱和彩色分析荧光电镜研究了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的聚集态和J 聚集体的相对尺寸,通过测定乳剂离子电导率研究了染料的结构对乳剂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所用的九个染料不管是增感还是减感染料都能在立方体卤化银乳剂上形成J 聚集态;对噻碳菁染料而言,其5位上无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推电子基团的染料形成的J 聚集体的平均尺寸皆较未取代染料的大,其增感效果也较好;苯环5位上吸电子基取代或平面性好的噻碳菁染料可提高立方体AgBrI乳剂的离子电导率,证明它们的增感效果也好;6位硝基取代的吲哚碳菁染料是典型的减感染料,其在立方体乳剂上所形成的J 聚集体较小,但是对乳剂的离子电导无影响.此外,本文还试图对不对称插烯菁染料Dye9使立方体AgBrI乳剂减感的作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分散在高分子介质中的物理显影核层作为影像接受层,是CTP版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线阵CCD及银量测定法研究了三种高分子作为物理显影核的介质对物理显影过程及版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Ⅰ、PVA-Ⅱ减慢扩散转移过程并降低版材的反差,而PVP对扩散转移过程有轻微促进作用.此外还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物理显影银的表面堆积状态,发现银堆积状态与介质的种类及涂布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研究了照相明胶中的自由体积空穴在显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显影过程中银丝的生成机理探讨了一个新的模式,并为感光科学的研究拓展了一种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结果表明:明胶的自由体积空穴的平均尺寸在显影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照相明胶的自由体积空穴在电子密度空间限制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的过程,并使得银原子的沉积生长以丝状的形式进行.照相明胶大分子结构和组份的复杂性导致了其自由体积空穴在空间分布无序混乱性,可能正是这种无序混乱性导致了银丝缠绕成团的松散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80 年代以来,许多新型的卤化银微晶已在新开发的各种高质量感光材料中得到应用.近十年来在国内外文献中又出现新型中空卤化银微晶制备方法的报道.本文着重研究一种表面有许多小孔及凹坑的中空卤化银T颗粒的制备方法和感光性能.由于其独特的孔洞结构,使位错、缺陷增加,填隙银离子浓度增加和电子陷阱增多,潜影形成效率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乳剂感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