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利用人红细胞膜蛋白内源荧光(主要指色氨酸),经加入不同的竹红菌乙素之后,引起了荧光猝灭现象,根据荧光猝灭原理分别从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稳态变温实验和瞬态荧光等技术分析了上述的猝灭过程,实验证明:该猝灭是以动态碰撞过程为主要作用机理,据此作者提出了乙素可以用于生物膜体系的蛋白质荧光猝灭剂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报道咔唑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P)不能生成激基复合物[1],DMTP仅能猝灭咔唑的荧光。这一现象可用激发态的咔唑与猝灭剂之间形成氢键[2]加以解释,也可以用激发态的咔唑中-NH基与猝灭剂的吸电性较强的侧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3]。因此我们开展了下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体系,猝灭剂中侧基的吸电性对荧光猝灭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内在的荧光探针及外加荧光探针,研究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型,烷基三苯基鱗盐及N-烷基吡啶盐对芘的单体荧光猝灭服从Stern-Volmer方程,是扩散控制的碰撞猝灭,但不同链长的猝灭剂的荧光猝灭行为呈反常状态,即链越长,猝灭速率常数越大,在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水溶液中观察到了芘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同时观察到了CTMAB对芘的荧光猝灭的阻碍(阳离子猝灭剂)和促进(阴离子猝灭剂)作用,提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呈绕曲状的分子构型,且是一种动态构型。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对硝酮化合物猝灭9-氰蒽荧光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9-氰蒽/硝酮体系可能经历包括电子转移、能量转移及竞争吸收等不同的猝灭过程。其中α,N-二苯基硝酮对荧光猝灭遵循电子转移机制,分别形成猝灭剂和敏化剂的离子自由基,但硝酮正离子自由基不能导致环化反应发生,结果还表明:硝酮化合物的四π电子1,3偶极结构在猝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当光环化反应破环1,3偶极结构生成氧氮丙啶时,即失去其原有的猝灭能力,导致已被猝灭的荧光重新回复。  相似文献   

5.
广义的荧光猝灭系指所有能使荧光强度降低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但通常涉及的主要有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二者均遵从Stern-Volmer方程,但由于猝灭作用本质不同,它们在荧光寿命变化、温度效应及吸收光谱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可资区别.本文通过稳态荧光强度变化和荧光衰减速率的比较研究了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Zeph)和苄基三甲基溴化铵(TMBA)对芘的荧光猝灭,并基于电导实验结果以及猝灭剂全反式构象从理论上计算了Zeph和TMBA的猝灭速率常数,讨论了荧光猝灭的性质和长链分子的构型。  相似文献   

6.
镨竹红菌甲素配合物对光敏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镨离子存在下,竹红菌甲素诱导的9,10-DPA光敏氧化被抑制的过程表明,甲素的瞬时荧光可被镨离子猝灭,其荧光寿命不随猝灭剂浓度的变化而改变,表现出静态猝灭的特征;甲素热活化的延迟荧光可被镨甲素配合物有效地猝灭,延迟荧光寿命由无猝灭剂下的1744±50ns缩减到有O_2存在下的700±50ns和有Pr~(3+)存在下的500±50ns,具有动态猝灭特征。比较单重态氧的氧化产物和反应底物的双倒数关系表明,错甲素配合物既可猝灭甲素激发三重态,也可猝灭单重态氧,从而有效地抑制光敏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曙红Y(EY)是一种荧光染料, 它具有强的荧光, 而普罗帕酮(PPF)也是一种荧光物质. 在pH 2.5~3.8的酸性溶液中, EY的最大发射波长(λem)位于549 nm, PPF的λem则在419 nm处, 两者的荧光光谱相距较远而能很好地分开. 当PPF与EY反应形成复合物时, 观察到两者的荧光均发生猝灭, 因此这是一种双荧光猝灭的反应体系. 当用EY作探针测定PPF时, 检出限(3σ)为9.4 ng/mL|反之当用PPF作探针测定EY时, 检出限为259.7 ng/mL, 前者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后者灵敏度较低, 因此方法更适合于对痕量PPF的定量测定. 研究了荧光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和分析化学特性, 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两者通过静电引力、疏水作用、芳基堆积作用和氢键作用而形成1∶1的复合物. 荧光猝灭是一种静态猝灭过程. 因此以EY作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PPF为例, 考察了方法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8.
稳态荧光猝灭法确定胶束聚集数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芘作为荧光探针, 二苯酮作为猝灭剂, 以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演化铵的胶束聚集致, 并对其测定胶束聚集数方法的有效范围进行了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的探针-猝灭剂体系适用于稳态荧光猝灭法确定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浓度和聚集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对Tb3+-钛铁试剂(TR)络合物的荧光碎灭机理,认为荧光猝灭过程是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组分与TR竞争Tb3+离子,生成实验条件下无荧光的二元络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用Tb3+-TR络合物荧光探针研究DNA嵌入剂和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说明这一机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罗布麻活性成分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与罗布麻活性成分槲皮素(QUE)、芸香苷(RUT)和儿茶素(CAT)的结合机理. 在QUE与蛋白质浓度比小于3.5时, 其荧光猝灭机理主要是静态猝灭, 在药物浓度较高时动态猝灭所占的比例增加; RUT在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 CAT与蛋白质之间不能形成复合物, 其荧光猝灭主要由动态猝灭产生. QUE和RUT分别与蛋白质形成1∶1的复合物, 结合常数分别为(1.51±0.13)×105和(0.81±0.08)×105 L•mol-1. 由于激发态质子转移,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引起QUE和RUT内源荧光发射峰强度的明显增加, 进一步证实了它们与蛋白质的结合. 与蛋白质的结合也引起了QUE紫外吸收带的明显红移, 说明药物分子中的酚羟基发生了解离, 以离子形式与蛋白质发生作用. RUT的紫外吸收谱带没有明显移动, 说明它主要以中性状态与蛋白质结合. 应用与蛋白质作用后药物分子紫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导数谱, 对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竹红菌素自敏光氧化反应的机制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竹红菌素通过自敏光氧化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它可以放出1O2回到母体化合物,也可以转化为稳定的氧化产物,我们用活泼的单重态氧的接受体捕获到了体系中放出的1O2,用吸收光谱的变化证明过氧化物回到了母体化合物。文中还用猝灭实验证实此自敏光氧化反应除涉及1O2机制外,还有其它机制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研究了SO(c1Σ)的猝灭动力学过程. 获得了SO2, O2, CO2, N2, He, CS2, CH3OH, C2H5OH, C3H7OH, C4H9OH, CH3COCH3, C6H6, CH2Cl2, CH2Br2, CHCl3, 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Σ)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 初步分析表明: 醇类分子CnH2n+1OH(n=1, 2, 3, 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Σ)的猝灭速率成正比; CO2, 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Σ)的猝灭作用不明显, 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Σ)的猝灭作用较强. 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Σ)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环戊二烯基钕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utsui合成了环戊二烯基Sm、Er、Ho烯丙基化合物,但未见报道相应的轻稀土化合物。Mazzei试图合成纯烯丙基稀土化合物,得到的却是LiLn(ally)4型稀土阴离子络合物。黄祖恩等合成了Li2Ln(allyl)4型络合物。  相似文献   

14.
(Sr,Ba)SiO3:Eu3+是以SrCO3、BaCO3、H2SiO3、Li2CO3、Eu2(C2O4)3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合成发光材料过程中,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实验条件的探索。得到了发光材料的最佳组成为:(Sr0.8Ba0.2)0.95Eu0.025Li0.025SiO3或Si0.95Eu0.025Li0.025SiO3。最佳实验条件为:灼烧温度1150℃,灼烧时间3小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谱、激光荧光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研究了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5.
QUENCHING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BY NITROBENZE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Nitrobenzene quenching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ethanol has been investigated. Steady state relative quantum yields have been measured and fluorescence decay ra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both nanosecond photon counting and picosecond pulses from a mode-locked Nd3+ glass laser.
The fluorescence decay is described by
1( t )= I 0 exp (- t/τ−At1/2 )
the form predicted for decay governed by the kinetics of the continuum model of diffusion controlled reactions. From the parameters of the fluorescence decay, the encounter distance is 5–7 A° the mutu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0.62 × 10--5 cm2s-1± 12%.
Some of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is also attributed to static quenching by a nitrobenzene-chlorophyll, ground-state complex.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for formation of this ground-stat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to be 4.1 M -1. The combined dynamic and static quenching model allows calculation of quantum yields of fluorescenc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quantum yields.  相似文献   

16.
1,8-萘啶氮氧化物用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合成至今尚未见报道。有资料介绍铕(Ⅲ)与芳香胺及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具有荧光,因而合成销(Ⅲ)与1,8-萘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是有意义的。我们首次制得了这一新类型的荧光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及x光粉末衍射等测定,对新化合物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出除Pm以外的全部稀土硝酸盐的二甲亚砜晶体,并生长出大尺寸的La和Nd的晶体(分别为60×28×25和80×28×28mm)。从La至Gd的组成为RE(NO3)3·4DMSO,从Tb至Lu(包括Y)的组成为为RE(NO3)3·3DMSO,由于镧系收缩引起的空间位阻,使结合的DMSO的数目从4减为3。测定了一些稀土的光谱和发光性质。比较Nd3+在水溶液中和在DMSO中的吸收光谱,观察到在DMSO中Nd3+的谱带向长波位移,表明了在DMSO中,RE—O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当晶体在850℃的空气中进行热分解时,三价稀土的热分解产物的组成为RE202SO4。测定了全部稀土硝酸盐的二甲亚砜晶体的磁化率,它们随原子序的增大呈现具有双峰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hysical quenching of singlet molecular oxygen (1Δg) by amino acids and proteins in D2O solution has been measured by their inhibition of the rate of singlet oxygen oxidation of the bilirubin anion. Steady-state singlet oxygen concentrations are produced by irradiating the oxygenated solution with the 1–06 μm output of a Nd-YAG laser, which absorbs directly in the electronic transition 1Δg+ 1 v →3Σg-. The rate of quenching by most of the proteins studied is approximated by the sum of the quenching rates of their amino acids histidine, tryptophan and methionine, which implies that these amino acids in the protein structure are all about equally accessible to the singlet oxygen. The quenching constants differ from those obtained by the ruby-laser methylene-blue-photosensitized method of generating singlet oxygen, or from the results of steady-state methylene-blue-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where singlet oxygen is assumed to be the main reactive species. The singlet oxygen quenching rates in D2O, pD 8, are (107ℒ mol-1 s-1): alanine 0–2, methionine 3, tryptophan 9, histidine 17, carbonic anhydrase 85, lysozyme 150, superoxide dismutase 260, aposuperoxide dismutase 250.  相似文献   

19.
离子选择电极(ISE)通常是基于能斯特响应来测定离子活度或浓度的。每一种ISE都存在着一个线性电位响应区域。为了满足线性响应的要求,待测组份浓度,介质酸碱度及共存的其它组份均受到较严格的限制。而许多实际体系(如混合稀土萃取体系)十分复杂,不仅待测组份浓度高,而且共存组份多,酸度变化也较大,电极在这类体系中常呈非线性响应。本工作报导CeO2膜稀土ISE在非线性响应区域对单一稀土和混合稀土的响应特性,和半经验数学模型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