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通过光谱法研究了四磺化酞菁锌(ZnPcPS4)与白蛋白(BSA和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蛋白对ZnPcPS4的存在状态影响显著,两者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106数量级。结合位点竞争性实验表明,其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主要位于牛血清白蛋白的亚域ⅠB。进一步制备了ZnPcPS4-BSA和ZnPcPS4-HSA复合物,复合物中ZnPcPS4和白蛋白的摩尔比约为1∶1。光谱研究表明,复合物展现出比游离ZnPcPS4治疗更明显的单体特征吸收峰,且Q带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从692 nm红移至696 nm),这有利于光动力治疗作用。光动力抗癌活性测试表明,ZnPcPS4-BSA具有较高的光动力抗癌活性,其IC_(50)值仅为1. 68μmol/L,活性明显高于其对应的游离ZnPcPS4(IC_(50)=2. 73μmol/L),可归因于复合物具有更高的癌细胞摄取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二磺化酞菁镓(S2PcGa)、三磺化酞菁(S3Pc)在胶束(TritonX-100)中的二聚行为。计算了S3Pc、S2PcGa在胶束中的二聚常数KD及分配系数K。并对磺化酞菁在胶束中的增敏,解聚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均相水溶液及CTAC胶束体系中酪氨酸、色氨酸与几种磺化酞菁激发单重态及三重态间的电子转移速率,表明CTAC显著促进了电子转移速率;酞菁单重态与氨基酸作用时是作为电子给体,而酞菁三重态与氨基酸作用时是作为电子受体,亦即形成了不同的反应中间体;定量分析表明,酞菁两种激发态(即单重态和三重态)分别与底物作用的这2种过程是相互竞争的,其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单重态和三重态寿命,还包括两个过程的电子转移速率及底物浓度;对ZnTSPC,单重态与氨基酸间作用在总的电子转移中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光谱法研究了三种磺化酞菁(α位四磺化酞菁、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HSA对α位四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单体、聚集体)影响显著,而对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没有明显影响.磺化酞菁与HSA均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且.四磺化酞菁与HSA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具有不同氧化层厚度的p型硅基片上修饰2层磺化酞菁铜分子膜.利用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技术,对该膜系的界面电荷转移机制的光电开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技术研究界面电荷转移过程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酞菁锶及其磺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酞菁锶及其磺化衍生物,经元素分析、电子光谱与红外光谱等方法确定酞菁锶和磺化酞菁锶的组成分别为SrPc和SrPcSx(x=2,3),测定了它们的溶解性及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7.
带有负电荷取代基的四磺化酞菁化合物与 TiO2超微粒在溶液中通过静电相互吸引 ,能够形成基态复合物 .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计算了磺化酞菁与 TiO2在溶液中的表观缔合平衡常数 K.与相应的烷氧基取代酞菁化合物作比较 ,并通过单光子计数技术测定染料荧光寿命 .结合荧光光谱 ,证明了磺化酞菁与 TiO2在溶液中的缔合作用 ,有利于激发态酞菁染料向半导体 TiO2的导带注入电子 ,从而发生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将磺化酞菁吸附在 TiO2纳晶薄膜电极上 ,进行光电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染料敏化 TiO2纳晶薄膜电极光电响应的大小与染料在电极表面吸附的强弱有关 .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构建了双核磺化酞菁钴轴向配位有序排列的膜层结构. 结合双核磺化酞菁钴分子体系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及其和桥联分子四巯基吡啶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对其自组装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自组装行为, 合理地解释了本自组装体系的膜层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双核磺化酞菁钴分子(Bi-CoPc)在这种自组装膜中是以与基底平面存在一定夹角的倾斜的方式排列的. 相似文献
9.
酞菁与TiO2微粒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有负电荷取代基的四磺化酞菁化合物与TiO2超微粒在溶液中通过静电相互吸引,能够形成基态复合物。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计算了磺化酞菁与TiO2在溶液中的表现缔合平衡常数K.与相应的烷氧基取代酞菁化合物作比较,并通过单光子技术测定染料荧光寿命。结合荧光光谱,证明了磺化酞菁与TiO2在溶液中的缔合作用,有利于激发态酞菁染料向半导体TiO2的导带注入电子,从而发生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将磺化酞菁吸附在TiO2纳晶薄膜电极上,进行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染料敏化TiO2纳晶薄膜电极光电响应的大小与染料在电极表面吸附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合成了一种新的α位四戊氧基取代的钯酞菁 ,以其为原料作了不同程度的溴化反应并得到了一系列的酞菁染料溴化物 .实验证明 ,溴化后的酞菁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摩尔消光系数降低 ,热稳定性也有所降低 ,热失重曲线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的形状与大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高浓度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混合胶团的形态及大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胶团溶液的光散射以及流变性质测量,提出了混合胶团的棒-球转变模型。认为在较高浓度,随浓度增大,混合胶团经历了一个长棒变短,短棒变为球状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离子型碳氟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在胶团及吸附层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工作研究了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 考虑了反离子对表面活性离子在表面相和胶团中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得出计算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_m和β_σ的将遍公式(β_m和β_σ分别代表胶团和吸附层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_m=ln[((cmc_1)/(cmc_1~0x_(1m)))(c″_1/c′_1)~(K_1)]/x_(2m)~2=ln[((cmc_2)/(cmc_2~0x_(2m)))(c″_2/c′_2)~(K_2)]/x_(1m)~2β_σ=ln[((c_1(π))/(c_1~0(π)x_(1σ)))(c″_1/c′_1)~(K_1)]/x_(2σ)~2=ln[((c_2(π))/(c_2~0(π)x_(2σ)))(c″_2/c′_1)~(K_2)]/x_(1σ)~2作为极限情况, 此式对于非离子型表而活性剂或有过量无机电解质时可简化为:β_m=ln[(cmc_1)/(cmc_1~0x_(1m)]/x_2m~2=ln[(cmc_2)/(cmc_2~0x_(2m)]/x_(1m)~2β_σ=ln[(c_1(π))/(c_1~0(π)x_(1σ)]/x_2σ~2=ln[(c_2(π))/(c_2~0(π)x_(2σ)]/x_(1σ)~2应用公式于各类型碳氟、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混合溶液, 包括正离子-负离子、负离子-负离子、负离子-非离子混合体系。自表、界面张力-浓度关系计算各体系的β_m及β_σ。结果表明:(1)碳氟、碳氢正离子-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β_m及β_σ有很大的负值, 表示有强烈的分子相互作用;(2)碳氟链与碳氢键间存在“互憎性”。这种“互憎性”在负离子-负离子混合体系及非离子-负离子混合体系中皆有明显表现;(3)表面压维持恒定时, 不论表面或溶液内部的表面活性剂的摩尔分数如何变化, β_σ值一般近于常数;(4)表面压越高则分子相互作用越强, 表现为β_σ绝对值变大。 相似文献
16.
尿素能够显著破坏甲壳素/壳聚糖分子氢键结构和疏水相互作用,增加其临界胶束浓度,促进多糖大分子的溶解,并能减少其在溶液中的自聚集现象.碱-尿素水溶液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甲壳素/壳聚糖绿色溶剂,有望用于对刺激性要求较为苛刻的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壳聚糖衍生物特别是其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尿素吸附功能,可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小分子毒物的吸附,对机体刺激性小且不吸附血清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有望成为血液灌流治疗法中清除尿素等小分子毒性物质的良好吸附剂.壳聚糖还可以作为包膜材料,制备壳聚糖包膜尿素,与普通的包膜尿素相比性能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7.
在较强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即使较为稳定的酞菁化合物也可能发生光解。水文用自旋捕捉与ES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出了在光解中生成的氮中心自由基。 相似文献
18.
ZENG XIANCHENG WANG QIAN CHENG SIQING ZHANG YUANQIN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34(4):1263-1271
The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in micellar solutions of cationic, anionic, zwitter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tants, initiated by NaHSO3, has been studied at 20 and 30° C with time variable method of thermokinetics for the 1. 5-order reaction in this paper. Reaction mechanism has been suggested and rate equations have been deriv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onic (CTAB, TTABDTAB, SDS) and zwitterionic (SLS) surfactants catalyze the polymerization in the order SDS>SLS>DTAB ≈ TTA≈ CTAB, and nonionic surfactant (Brij35) has slight inhibition effect. These effect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effect of the formation of micelle- HSO3 complex on the step of initiator to form free radical. 相似文献
19.
Emulsification of xylene was carried out using mixed surfactant system. HLB concept was used to select the right surfactant mixture. Variation in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with respect to HLB was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interaction between mixed surfactant. The interaction was quantified interms of interaction parameter β. Exact location and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was (hydrophilic / hydrophobic) studied by 1H NMR spectroscopy. Charge present on emulsion droplet was calculated by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20.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HTHALOCYANINES-X. SYNTHESES AND ANALYSES OF SULFONATED PHTHALOCYANIN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asrat Ali Réjean Langlois J. Richard Wagner Nicole Brasseur Benoit Paquette Johan E. VAN Lier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1988,47(5):713-717
Abstract— Synthetic methods to obtain selectively sulfonated metallo phthalocyanines are compared. Both condensation and direct sulfonation procedures lead to mixtures of mono- to tetrasulfonated products which are resolved by 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buffered aqueous-methanol. The proportion of sulfonated derivatives is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starting reagents in the case of the condensation method, and a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in the case of the direct sulfonation procedure. The number of sulfonate groups per phthalocyanine molecule is determined by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the phthalocyanine ring followed by quantitative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sulfophthalamide and phthalamide fragm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