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了以-(CH_2)_4连接的荧光素、紫精、咔唑二元及三元化合物,运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研究了荧光素-咔唑、紫精-荧光素、紫精-荧光素-咔唑等二元、三元化合物分子内的光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分子内紫精对荧光素荧光的淬灭主要通过形成不发荧光的络合物,荧光淬灭的效率φ_Q为0.97,荧光寿命淬灭的效率φ_(ET)为0,不发荧光络合物的淬灭的效率φ_C为0.97.咔唑对荧光素荧光的淬灭则以动态的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为主,荧光淬灭的效率φ_Q为0.63,荧光寿命淬灭的效率φ_(ET)也为0.63,不发荧光络合物的淬灭效率φ_C为0.在三元化合物内紫精-荧光素和荧光素-咔唑对光致相互作用是一种竞争过程,以荧光素-咔唑对间的动态电子转移反应为主,φ_Q为0.97,φ_(ET)为0.65,不发荧光络合物的淬灭效率φ_C为0.32.从反应自由能变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富勒吡咯烷衍生物中的吡啶或咪唑基与二茂铁修饰的金属酞菁轴向配位构筑了二茂铁-酞菁-富勒烯超分子三元体系,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其配位稳定性(Kassoc约为8.58×104 L/mol). 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在该超分子三元体系中发生了快速的光诱导电子转移(kCS约为109 s-1), 并具有较高的电荷分离态量子产率(ФCS=0.88). 循环伏安法数据表明, 其电荷分离驱动力ΔGCS为负值(-0.60 eV), 说明酞菁和富勒烯之间容易形成电荷分离态.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叶啉与酞菁以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计算了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的效率(φEnT)及速率常数(κEnT)。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卟啉与酞菁等克分子混合时,观察不到分子间能量传递过程现象的发生;而双发色团分子的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则明显发生了,其效率(φEnT=13~70%)与速率常数(κEnT=1.2×107~2.0×108s-1)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类型。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过程与介质性质有关。在极性溶剂中有利于电子转移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能量传递过程;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有利于能量传递过程的进行,而不利于电子转移。 选择性激发酞菁发色团,观测到了只有电子转移发生的过程,其电子转移效率达到38%。 相似文献
6.
7.
给体-受体体系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类以9,10-二甲氧基蒽为给体,双酚A为连接链连接不同受体的电子给体-受体体系,通过单光子计数法测定荧光寿命,计算了各体系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通过测定氧化还原电位,计算出各电子给体-受体体系电子转移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并根据电子转移反应理论对光致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与自由能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发现本文各体系的光致电子转移速率常数的实验值与电子转移反应理论曲线吻合得比较好,同时也揭示在该类给体-受体体系中未出现电子转移反转区的原因在于电子转移过程自由能变化(-ΔG)没有足够大。 相似文献
8.
酞菁化合物LB单分子膜的SER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酞菁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选择适当的取代侧链可得到稳定的LB成膜材料,可望在微电子器件等方面获得重要的应用.本工作观测了四-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CuPc(Dt-PP)_4)在银岛膜上的LB单分子层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SERRS)光谱。比较其固体粉末的共振拉曼散射(RRS)光谱,讨论了酞菁铜分子大环在载片表面的取向及其可能的原因。1 实验CuPc(Dt-PP)_4样品由陈文启等合成,经元素分析、IR、NMR、色谱等研究确认其结构如图1所示.银岛膜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在玻璃载片上。用同时蒸镀在铜网上的银膜的透射电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铂络合物PtL1 L22+(L1=4 甲氧基苯基 6 苯基 2,2’ 联吡啶,L2 =吡啶)和磺酸丙基紫精(PVS0)在Nafion膜中进行的光致电子转移和电荷分离.Nafion膜被水溶胀后形成类似反胶束的结构,其空腔表面带有负电荷.将带有正电荷的电子给体PtL1 L22+吸附到膜中,电中性的受体PVS0 溶于水中,采用带有正电荷的N,N’ 四亚甲基 2,2’ 联吡啶(DQ2+)作为电荷载体,并且也被吸附到膜内.激发PtL1 L22+导致与DQ2+发生电子转移,生成的DQ+· 迁移到Nafion膜 水溶液界面并将电子传给受体PVS0,生成的PVS+·被Nafion膜表面负电荷排斥从而阻止电荷回传.电子转移产物PtL1 L23+位于膜中,PVS+·位于溶液中,两者隔离,电荷分离状态的寿命可长达几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含有1~3个萘基取代的脲类柔性开链化合物.通过对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光物理行为以及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多足化合物的发光性质强烈地依赖于化合物本身存在的构象形式;同时观察到以叔胺为骨架的三足化合物存在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PET),且这一过程强烈地依赖于介质的pH值;而叔胺基的氮原子质子化将会减弱这一PET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对两种不同的2-芳基苯并 唑化合物溶液荧光被四氯化碳所猝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表明该猝灭过程具有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工作还利用此电子转移所形成的活泼自由基来引发烯类单体的聚合,得到了有一定聚合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AL AND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A NOVEL AMPHIPHILIC ZINC PHTHALOCYANINE MIXED LB MULTILAYERS 下载免费PDF全文
Phthalocyanin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pigments and P-type organic photoconduc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Now,they seem ready for exploitation in a wide range of other di-verse application concerning solar cells,electrochromic devices,molecular electronics and chemical gas sensors,A new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for the formation of ph-thalocyanine thin films by use of LB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二氟甲烷中9,10-二氢基蒽(DCA)敏化光氧化反,反-1,4-二苯基-1,3-丁二烯(DPB)反应中四氟硼酸四正丁基铵盐的作用,认为四极铵盐能促进激基复合物的解离,增加电荷分离,加速反应的进行并影响产物的分布。本文还讨论了盐效应对电子转移光化学反应中机理研究的作用及在合成应用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光敏电荷转移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人们设计了各种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用共价键相连结的化合物,如:卟啉电子给体,醌[1]、硝基苯、甲基紫精作为电子受体,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一类以9,10-二甲氧基蒽为给体,双酚A为连接链连接不同受体的电子给体受体新体系,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并通过测定氧化还原电位,计算出各电子给个受体体系电子转移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一类体系中,光致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与自由能变化关系符合Rehm-Weller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叶绿素光电性质的研究有特殊意义.70年代开始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 它们有整流、光导、光伏和光解水制取氢和氧等性质[1-5].我们也报道过叶绿素a/聚乙烯醇夹层电池的研究[6-8]。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聚四乙二醇柔性链将9-氨基啶和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酯连接起来,合成了一类新型二元分子体系。对各体系中9-氨基啶的电子转移荧光猝灭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稳态荧光猝灭计算了体系中的荧光猝灭效率和荧光猝灭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吸附在TiO2胶体表面上的染料1,1'-二乙基-3,3'-二磺丁基-5,5'-二氰基咪碳菁与胶体间发生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荧光实验表明,菁染料荧光发射强度随着体系中TiO2胶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电子从染料的激发单重态注入到TiO2的导带所致。通过染料荧光寿命的测定得到光诱导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et约为4×108s-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