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爆炸变形战斗部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爆炸变形战斗部模型的破片密度和初速分布 ,得到了辅助装药爆炸驱动壳体变形的过程的X光照片。结果表明 ,与相同尺寸的柱形战斗部相比 ,爆炸变形战斗部飞向目标的破片不仅密度大幅度地增加 ,而且初速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而增强了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能力。  相似文献   

2.
破片聚焦战斗部威力设计通常针对静爆条件,但在实战条件下,由于弹目相对速度和战斗部沿轴线方向破片初速梯度的影响,破片动态飞散角将重新合成,导致聚焦破片散开,破片在靶面的分布密度大为降低(可降低到静态条件的1/2)。采用射击迹线法对破片聚焦战斗部在静爆和动态条件下的破片飞散过程和破片在靶面的分布密度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破片聚焦战斗部的动态杀伤威力设计概念,以破片平行聚焦战斗部为例给出了动态杀伤威力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战斗部破片对目标打击迹线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破片对目标打击迹线概念,通过建立预制或半预制破片战斗部对目标杀伤作用场参数的计 算模型,以及在空间坐标系下破片各威力特性参数的相互转换,得到了一种破片打击迹线的计算方法,并基于 VC和MATLAB联合编程实现了战斗部破片打击迹线作用场的分布计算。通过破片对目标打击迹线可定量 分析战斗部所有破片的整个空间分布,并直观描述每个破片的飞散方向、能量衰减及对目标打击能力变化情 况,从而可精确地评价破片对目标不同要害位置处的打击效果。该杀伤作用场参数计算模型和破片对目标打 击迹线计算方法可用于战斗部起爆姿态选择和对不同目标杀伤效果的威力评价,为战斗部方案设计和战斗 部终点毁伤效应分析计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5.
针对有限长柱形杀爆战斗部装药两端的稀疏波效应而提供了比较符合实况的有效装药模型,并由此求得适用于估算柱形杀爆战斗部破片初速的修正型格尼公式,用它计算的破片初速分布与实验结果极为相符。  相似文献   

6.
爆炸容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爆炸容器通常是指一定的爆炸物在其中爆炸时,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损坏和污染的一种密封压力容器。一般用来进行爆炸加工的车间化生产或作为爆轰及爆炸效应的试验研究之用,也可作为某种特殊要求的安全防护构件。根据使用目的和设计原则来区分,爆炸容器可以分为单次或短期使用和长期重复使用等两大类,虽然两者都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保证不发生破裂和渗漏现象,但前者可以允许容器塑性变形,后者则要求在任何情形下变形都必须是弹性的。本文主要介绍爆炸加工和科学研究用的爆炸容器。对这类容器的要求是药量大、声响小、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并能作为一项基本设备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所述试验装置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槽深临界值Pc不小于1/2壳体壁厚,只要满足槽深值P〈Pc,则破片速度将随P值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与刻槽网格元和槽口形状无关;战斗部壳体外表面的合理刻槽不但可有效控制破片形状和大小,而且不会降低破片速度和炸药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超音速反舰战斗部自锻破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爆炸容器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爆炸容器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爆炸容器在国防,科研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聚能战斗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能量利用的观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聚能战斗部装药结构,指出开展其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对其射流与弹丸的成型过程和破甲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静破甲实验,并对该战斗部装药结构的一些关键结构参数(例如空孔孔径、炸高、小锥角聚能罩底面直径和锥角角度)和大、小锥角聚能罩材料之间的匹配关系对静破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炸高条件下,该新型聚能装药结构比普通EFP装药结构,在保持相当穿孔孔径、同等装药和壳体约束条件下,可以提高穿深达50%左右。进一步深化了聚能效应的内涵和丰富了打击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导弹目标在破片式战斗部作用下的易损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导弹目标的功能、结构、毁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导弹目标的毁伤级别、毁伤树以及各舱段的毁伤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导弹目标在破片式战斗部作用下的易损性评估模型,根据该模型对某导弹目标的易损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导弹的易损性与舱段易损特性、炸点相对目标的方位及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聚能战斗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能量利用的观点提出了一种将聚能射流与爆炸成型弹丸相结合的新型聚能战斗部装药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的静破甲实验研究了该战斗部装药结构关键参数对破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持穿孔孔径相当和同等装药条件下,该聚能装药结构比普通EFP装药结构穿深可提高约50%,小锥角聚能罩采用裂锥型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利用等效药量法对小锥角聚能罩的最大底面半径进行了工程计算。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型聚能战斗部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柱形容器开口泄爆过程中的火焰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爆过程中流动与燃烧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研究开口泄爆问题的关键。对柱形容器泄爆过程中压力与火焰发展传播过程的观测与分析表明,不同泄爆条件下压力与火焰的发展传播具有明显特点。泄爆诱导流动通过加速火焰传播、加剧火焰变形、增大火焰面积对容器内燃烧产生增强作用,泄爆流动大小主要由泄爆面积决定。小口中低压泄爆过程压力与火焰的发展过程与封闭燃烧中类似;小口高压以及大口泄爆过程中,火焰变形剧烈,传播速度明显上升,并导致压力的回升。  相似文献   

14.
柱形罐爆炸碎片抛射的Monte-Carlo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将二维体系内的碎片轨迹方程扩展到三维体系内,将风这一影响因素考 虑在内。以墨西哥事故中水平圆柱储罐发生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BLEVE)为例,利用Monte-Carlo法 模拟出碎片的轨迹曲线,计算得到有风和无风情况下碎片抛射距离的概率分布,得到一般情况下风对碎片危 害的影响较小。计算了无风情况下碎片碰撞目标容器的概率,得到碰撞概率随罐间距的增大而呈现严格的指 数衰减趋势,通过此关系式可以计算出符合安全要求的罐间距。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储罐的安全性、缓解和控 制碎片产生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圆柱形爆炸容器逐级加载和破坏实验,根据容器最终的断裂面和微观形貌观测,提出了爆炸容器绝热剪切失效模式。建立了应变率-应变空间内的绝热剪切损伤演化模型,将绝热剪切不同演化阶段的临界状态与宏观的力学条件联系起来,并将这些力学临界条件作为动态失效准则引入到宏观计算程序中,模拟爆炸容器发生绝热剪切的的瞬态过程,模拟结果成功预测了爆炸容器最终的断裂形貌。数值模拟结果还表明,爆炸载荷和率相关失效准则是控制绝热剪切失效模式的2个主要因素,细观初始缺陷往往导致绝热剪切的激发,但对容器最终的失效模式的影响是次要的。当容器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发生绝热剪切破坏模式时,裂纹(剪切带)扩展速度较快,此时若仍采用整体塑性应变失效准则考察容器的动力响应并作为失效判据,将不能预见材料局部的弱化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椭圆封头圆柱形爆炸容器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显示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在不同TNT当量下对椭圆封头圆柱形爆炸容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椭圆封头与圆筒组合而成的理想结构,爆心环面的应变在初始响应阶段就达到了最大值,并且其值大于筒体上其他点的最大应变;实际结构中法兰对爆炸容器的动力响应有很大的影响,当法兰的质量超过一定值之后,容器爆心环面会产生应变增长现象。在容器的设计工作中要加强容器的爆心环面并适当地选择法兰。  相似文献   

17.
在爆炸容器中进行小药量空中爆炸实验, 利用传感器序列测量冲击波速度, 根据冲击波Rankine-Hugoniot关系获得测点近似理论峰值压力, 从而实现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获得的灵敏度相对误差较小。同时测量了相应的冲击波参数, 并利用Modified-Friedlander公式进行数据后处理, 结果表明固定超压拟合更接近物理事实, 固定正相时间拟合也具有较高精度。最后进行了误差分析, 发现不同传感器特性及数据后处理方法都会带来一定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测量和后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可以同时标定传感器和测量冲击波参数。  相似文献   

18.
串联随进战斗部侵彻混凝土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小尺寸串联随进战斗部,利用100 mm滑膛炮进行了不同弹速和不同着角下该战斗部侵彻混凝土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前级聚能装药战斗部为二级随进战斗部的随进侵彻开辟了有利通道,串联战斗部的侵彻效果理想;尤其在小着角情况下侵彻,串联随进战斗部的侵彻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FAE战斗部毁伤威力评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冯顺山 《爆炸与冲击》2006,26(2):179-182
利用基于靶板毁伤效应和超压-冲量准则的FAE战斗部毁伤威力评价方法,分别对三种不同起爆方式和燃料配方的FAE战斗部进行了毁伤威力评价的试验,并计算得到了相应的TNT威力当量值。结果表明,1#云爆弹在炸距3.8 m之后靶板的变形挠度大于同药量的RDX/TNT装药,在炸距3.8~4.2 m之间的TNT当量约为2.0;在炸距13~18 m之间,采用新型固液混合燃料的2#云爆弹的靶板变形挠度约为传统环氧丙烷燃料的3#云爆弹的1.4倍,TNT当量分别为3.75和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