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对“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单调性”的两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编码,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回答问题、讲述板演、小组合作、课堂练习等学生主体性行为的特点.研究发现:T1教师的M1课堂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高,更契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T2教师的M2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充分体现,反映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被动思考现状.  相似文献   

2.
周兰  卜月华 《数学研究》2009,42(4):441-447
基于图G的Mycielski图M(G),研究xb(G,TG)与xb(M(G),T’)之间的关系以及xb(G,TG)与xb(M(G),T")之间的关系,其中Tc为G的生成树,T’,T"分别为M(G)的两类特殊生成树.并给出当G为二部图,完全图以及Halin图时,Xb(M(G),T")的值.  相似文献   

3.
有限循环群上的 Cayley 有向图的哈密顿回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定有限循环群G及其特征集M(记为 G=〈M〉),在G上以M为特征集的Cayley有向图Γ(M,G) 定义如下:Γ(M,G)的顶点为 G 的元,当且仅当 g∈G,s∈M 时,在Γ(M,G)中存在一条从 g 到 gs 的弧.本文所指的群均为至少有三个元的有限群,其特征集 M 均不含单位元.有限集 E 的元的个数记为|E|.令 T=[t_1,t_2,…,t_r](表示序列),n 为正整数,n 个 T 排成的序列记为 n*T.例如,T=[t_1,t_2],2*T=[t_1,t_2,t_1,t_2].  相似文献   

4.
设M是超有限Ⅱ1型因子.D是M的Cartan子代数,T是对角为D的M 的σ-弱闭的子代数(简称Cartan双模代数)并且生成M.设φ是T到T上的σ-弱连续满线性等距,则Φ可扩张成从M到M上的等距.设φ是T到T上的映射(没假设线性),满足任给a,b∈T,T上存在σ-弱连续满线性等距φa,b(与n,b有关),使得φa,b(a)=φ(a),φa,b(b)=φ(b),则φ是线性等距.  相似文献   

5.
闵飞 《数学通报》2007,46(9):64-64,F0003,F0004
2007年8月号问题解答1686△AB(C解中答,由∠A问题>提90供°,人给出)AB>AC,高线BE、CF交于H,O为△ABC的外心,且AO=AH,∠BAC的平分线AD所在直线交BE,CF的延长线于M、N.求证:HM=HN.(福建厦门九中陈四川361证00明4)因为AB>AC,∠ABC<∠ACB,∠ACB 12∠BAC>∠ABC 12∠BAC,即∠ACB ∠CAD>∠ABC ∠BAD,所以,∠ADC<∠ADB,∠CDA<90°,所以N点在HF上,M点在BH的延长线上.延长AD交⊙O于G,BG=CG,连结BG、CG、GO,并延长GO交BC于T,交BAC于O′,O′G⊥BC,垂足T,OT=21AH(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  相似文献   

6.
对任一个非空集X,X上的全变换半群T(X)的一个子幺半群M被称为半传递,如果M为非传递,且对每个序对(x,y)∈X×X,存在∈M使x=y或y=x.本文刻画了全变换半群T(X)的所有极大半传递子幺半群;对T(X)的每个极大半传递子幺半群M,相关秩r(T(X),M)被证明为1.对有限集X,给出T(X)的极大半传递子幺半群的个数,且T(X)的最大基数的半传递子幺半群被刻画.  相似文献   

7.
一、预备知识 具有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有限自动机是一个5维系统。设M=(Q,Σ,q_1,δ,T),其中Σ为输入的有限字母表,Q为有限状态集,q_1,T分别为初始状态和终结状态集合,并且T(?)Q.δ为状态转移函数.δ:Q×Σ→Q 当δ为单值函数时,M为确定有限自动机;如果δ为半序函数时,则M为不完全确定有限自动机。本文讨论不限于确定有限自动机。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M为机器。  相似文献   

8.
Let (M, g) be an n-dimensional Riemannian manifold and T*M be its cotan-gent bundle equipped with the rescaled Sasaki type metric.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study the paraholomorphy property of the rescaled Sasaki type metric by using some compati-ble paracomplex structures on T*M. Second, we construct locally decomposable Golden Riemannian structures on T*M . Finally we investigate curvature properties of T*M .  相似文献   

9.
将存在亏格为1的Heegaard分解T’1∪F T’2的三维流形记为M=L(p,q),其中p和q是互素整数,q/p为T’2的纬线在T’1上的斜率.若环面F上的简单闭曲线γ在M中非平凡,则称γ是M中的环面纽结.本文对在M中沿环面纽结作m/n-Dehn手术所得流形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两个实心环体沿边界上平环作融合所得流形是L(p,q)中环面纽结补的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1[1]P是△ABC内的一点,射线BP、CP分别交AC、AB于点E、D,AP交DE于点G,过D、G、E分别作BC的垂线且垂足分别为K、M、N.证明:1/DK+1/EN=2/GM.证明如图1,作AT⊥BC于点T,连结DN,设DN与EK交于点Q,连结GQ,则由面积关系及平行线性质可得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具有光滑对合T的4n 2m 2 K维闭流形M,如果对合的不动点集是F=P(2m,2n 1),其中m是4的倍数,证明了当n≥m>0时,(M,T)协边于零;当m>n≥0时,且m-n为偶数时,(M,T)协边于零.  相似文献   

12.
Let (M,g) be an n-dimensional Riemannian manifold and T2M be its secondorder tangent bundle equipped with a lift metric (g).In this paper,first,the authors construct some Riemannian almost product structures on (T2M,(g)) a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ncerning these structures.Then,they investigate the curvature properties of (T2M,(g)).Finally,they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two metric connections with nonvanishing torsion on (T2 M,(g)):The H-lift of the Levi-Civita connection of g to T2 M,and the product conjugate connection defined by the Levi-Civita connection of (g) and an almost product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T为紧致度量空间X上的连续映射,M(X)为X上所有Borel概率测度.设x∈X,记Mx(T)为概率测度序列{1n∑n 1i=0δTi(x)}在M(X)中的极限点的集合,其中δx表示支撑集是{x}的点测度.记W(T)和QW(T)分别为T的弱几乎周期点和拟弱几乎周期点集.本文证明,如果(X,T)非平凡且满足specifcation性质,则存在x,y∈QW(T)/W(T)(称为真拟弱几乎周期点),分别满足μ∈Mx(T),x∈Supp(μ)和ν∈My(T),y∈/Supp(ν),回答了周作领等提出的公开问题.Mx(T)在弱拓扑中是紧致连通集,所以,要么是单点集,要么是不可数集.如果x∈QW(T)/W(T),则Mx(T)是不可数集.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怎么刻画M x(T)是单点集的点x(这时x称为拟正则点).本文给出M x(T)是单点集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二次幂平均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1]中作者尹在端老师作了如下猜测:如图1,过定○·Q外的定点P作○·Q的切线PT1、PT2,T1、T2是切点.PAB是○·Q的任一割线,点M在AB上,且PM=12(PA2 PB2),则点M的轨迹是“经过T1、T2的一条弧,但对圆心位置等尚未找到正确的结论”.其实,点M的轨迹经过T1、T2两点,但不是一条圆弧.下面用解析法求出点M的解析式.图1         图2如图2,以点P为原点,直线PQ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Q(t,0),○·Q的半径为r,割线PAB的解析式为y=kx,A(x1,y1)、B(x2,y2)、M(x,y).显然,○·Q的方程是(x-t)2 y2=r2,将y=kx代入上式整理得(1 k2)x…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三 I FMT问题的若干注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指出了在经典逻辑学中,M T是M P的等价形式;明确了三I FM T是与三I FM P不同的算法,且三I FM P与三I FM T这两种算法是对偶算法,表明三I算法的两个组成部分在理论上是和谐的。指出了如果在Fuzzy推理中模仿M T而计算FM T的解,则会回到FM P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培颖 《数学通讯》2012,(Z3):66-68
一、题目展示如图1,已知中心在原点O,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T过点M(2,1),离心率为槡32,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轴且过点M.(1)当直线l0经过椭圆T的左焦点且平行于OM时,求直线l0的方程;(2)若斜率为-1的直  相似文献   

17.
对合不动点集为L~2(p)的流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5+k,T) 是光滑闭流形上的一个非平凡光滑对合 ,它的不动点集为 5维透镜空间 L2 ( p) .本文讨论了 ( M5+k,T)的存在性 ,在存在的情形下 ,( M5+k,T)是协边的 .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的一道平面几何题为:已知:(1)半圆的直径AB长为2r;(2)半圆外的直线l与BA的延长线垂直,垂足为T,|AT|=2a(2a相似文献   

19.
设(M,T)是一个带有光滑对合T的光滑闭流形,T的不动点集为RP(8)P(8,2n-1).本文证明了(M,T)必协边于(RP(8)×RP(8),twist)和(P(8,RP(2n)),T′)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1试题呈现(第6届伊朗奥林匹克几何初级组第2题)如图1,矩形ABCD与PQRD的面积相等,且对应边平行.设N、M、T分别是线段QR、PC、AB的中点,证明:N、M、T三点共线.2思路分析由矩形ABCD与PQRD的面积相等,可得AB·AD=PQ·QR.欲证明N、M、T三点共线,一方面可考虑连接TN,设线段TN与线段PC相交于点M′,然后借助关系式AB·AD=PQ·QR证明M′是线段PC的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