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权方和不等式的改进 不等式:xm+1/1/ym/1+xm+1/2/ym/2+…+xm+1/n/ym/n≥(x1+x2+…+xn)m+1/(y1+y2+…+yn)m (A) (其中xi,yi∈R+,i=1,2,…,n,m>0),当且仅当x1/y1=x2/y2=…=xn/yn时取等号.  相似文献   

2.
2014年安庆市高三“二模”数学考试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试题难度比较大,其中理科试卷的压轴题仿2009年安徽省理科高考试题压轴题而命制,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题1(2009年高考安徽卷·理21)首项为正  相似文献   

3.
文[1]给出了如下不等式:设a,b>0,若ab≥1/2,则1/(1+a2)+1/(1+b2)≤1+1/(1+(a+b)2)当且仅当a=b=2~(1/2)/2时等号成立.本文给出不等式①的一个类比.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1785 设0≤xi≤1,n∈N,n≥3,且n∑i=1xi=1,求f(x1,x2…,xn)=n∑i=1 xi/1+x2i的最大值. 命题人用下面的引理给出了该问题解答.引理 0≤x≤1时,有不等式x/1+x2≤(n/n2+1)2[(3+n2)x-2nx2](*),当且仅当x=1/n时等号成立. 文[1]将上述引理调侃为“就象从一顶帽子里抓出一只兔子的戏法一样令人感到意外,根本不具备什么启发性”.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不能把自己没有看透的东西说成不自然的东西,现在我们来看引理是怎样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文[1]中介绍了如下一个经典的几何不等式: 命题 P是△ABC的一个内点,D、E、F分别是P与A、B、C的连线和对边的交点,则S△DEF≤1/4S△ABC. 本文对其作如下推广: 推广 P是△ABC的一个内点,D、E、F分别是P与A、B、C的连线和对边的交点,分别记△AEF、△BFD、△CDE、△DEF的面积为S1、S2、S3、S0,则S1S2S3≥S30,等号成立当且仅当P是△ABC的重心.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学习过的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中 ,不论怎样移动图形 ,它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改变的 ,这种几何学叫做“刚体几何学” .但是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研究点、线之间的相关位置或相互联结的情况 ,而不考虑尺寸大小 .这类几何学有人叫它“橡皮几何学” ,它的正式学名叫“拓扑学” .这是因为橡皮膜上的图形 ,随着橡皮膜的伸缩 ,其长短、角度、面积等都将随时发生变化 .不过 ,在橡皮几何学里也有一些图形的性质不变 :点变化后仍然是点 ;线变化后仍然是线 ,相交的线绝不因橡皮的伸缩和弯曲而变得不相交 .在橡皮几何学中 ,我们把一条首尾相连 ,…  相似文献   

7.
椭圆x2/a2+y2/b2=1(x,y,a,b∈R,且a≠0,b≠0,|a|≠|b|),有许多简捷、优美的结论,且有着广泛的用途.结论1 若x2/a2+y2/b2=1(x,y,a,b∈R,且a≠0,b≠0,|a|≠|b|),则(1)a2+b2≥(x+y)2(当且仅当b2x-a2y=0时等号成立);  相似文献   

8.
全纯函数的加权积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1  IntroductionLet D be the unit disc in the complex plane C,dm be the Lebesgue area measure onD.We denote H (D) the setof all holomorphic functions on D.For 0 相似文献   

9.
题目 设a,b,c为正实数,1≤a,b,c≤2,求(a+b+c)(a/1+b/1+c/1)的最大值. 答案 当且仅当a=b=c=1时,所求最大值为27. 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正方体,长方体,正四面体都是很典型的多面体,也可以看作典型的立体几何模型.在一定几何环境中,通过巧妙构造以上模型,会使解题思路顺畅自然,避繁就简,下面通过例题予以说明.一、构造正方体模型【例1】球与正四面体的六条棱都相切,  相似文献   

11.
设a1,a2,a3,…,an,b1,b2,b3,…,bn是实数,则(a12+a22+…+an2)(b12+b22+…+bn2)≥(a1b1+a2b2+…+anbn)2,当且仅当bi=0(i=1,2,…,n)或存在一个数k,使得ai=kbi(i=1,2,…,n)时,等号成立. 以上不等式就是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中所介绍的柯西不等式(简记为"方和积不小于积和方"),其应用十分广泛和灵活,掌握它,对证明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解方程(组)、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求代数式的值、实现有效传接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文[1]第3题(4):已知正数a,b,c满足a+b+c=1.求证:1/a(1+b)+1/b(1+c)+1/c(1+a)的最小值是27/4. 求证:1/a(1+b)+1/b(1+c)+1c(1+a的最小值是27/4.鉴于文[1]所给答案较为繁琐,笔者在此给出此题一种简洁证法,并将该结论做更一般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1”的妙用     
“1”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在数学中若能适时巧妙地用上“1”的一些代换,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浅谈“1”的一些妙用.  相似文献   

14.
题目 已知函数f(x)=ax^2+bx+c(a〉0,x∈R)的零点为x1、x2(x1〈x2),函数f(x)的最小值为y0,且y0∈[x1,x2),则函数y=f[f(x)]的零点个数是( ).  相似文献   

15.
平均值不等式[1,2]∑naii=a/n≥n√n∏ni=1ai揭示了n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不小于其几何平均,是一个应用相当广泛的基本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1)当仅当所有n个正数都相等时等号成立.当n个正数中有部分数不相等时,式(1)不可能有等号,此时这n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之差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16.
受文[1]的启发,笔者得到一个关于四边形的优美不等式,现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定理在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则有AC2+ BD2≤1/2[( AB+ CD)2+(AD+ BC)2]①当且仅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时不等式①取到等号.为证明定理,首先引用文[1]的一个定理,即双十定理凸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组对边中位线平方和的2倍.  相似文献   

17.
<正>文[1]用均值不等式巧妙的证明命题1,文[2]给出了文[1]的一个变式,得到命题2,本文在两篇文章的基础上给出一个进一步的推广.命题1已知正数p,q满足p~3+q~3=2,求证:p+q≤2.命题2已知正数p,q满足p~n+q~n=2,求证:p+q≤2.(n∈N)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文[1],本人深受启发,同时产生了几个想法:若将定理1中的条件“过点P作平行于曲线C的对称轴的直线”改为“过点P作曲线C的切线”,相应的命题还会成立吗?若将条件中的“两准线l1,l2”改为“直线l1,l2分别过有心圆锥曲线长轴(或实轴)两端点且垂直于长轴(或实轴)所在的直线,命题又还会成立吗?若将定理2中的条件“以△PA1A2的边A1A2为长轴(实轴)的椭圆(双曲线)”改为“以△PA1A2的边A1A2为短轴(虚轴)的椭圆(双曲线)”或“分别以△PA1A2的两顶点A1,A2为焦点的椭圆(双曲线)”命题还会成立吗?等等.笔者借助于数学作图软件《几何画板》…  相似文献   

19.
争鸣     
问题243学生的解法对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数学检测中有如下一道题目:已知椭圆E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其离心率为31/2/3,过点C(-1,0)的直线l与椭圆E相交于A,B两点,且满足CA→=2BC→.求当△AOB的面积达到最大时直线l和椭圆E的方程.  相似文献   

20.
韩金元 《数学通讯》2014,(11):71-72
问题已知a,b为正数,求证:3a/a+7b(1/2)+3b/b+7a(1/2)≥1. 在数学通讯2013年1,2期中杨先义老师从函数的角度对不等式给出了非常精妙的解释和推广,看后受益匪浅.不等式吸引笔者的地方同样也是问题中系数7的设计.很显然,当a=b时,根号中的数正好可以从根式中完全开出,成为有理数,我想这应该是系数设计为7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很自然的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