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实验化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实验化学“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反思提高”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为实验案例,通过翻转课堂在学习目标、活动主体与教学流程上的教学设计,详细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并全面评价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的有效性,在课堂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并结合具体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从计划制订的主体、计划制订的过程、计划内容本身等3个方面解析了“制订计划”环节。结果启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特别是其“制订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朱宇萍  覃松 《化学教育》2020,41(24):25-29
介绍了大学无机化学课堂中“原电池”部分的教学实践。通过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经过不断的设问和探究,最终设计成原电池,实现了通过原电池装置来证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了电子传递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分析、推导、创新和修正,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原电池装置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芳  吴祥  李冰  李有桂 《化学教育》2022,43(2):57-63
从课前预习、课上教学与管理和课后分析与总结等方面探讨了雨课堂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基于“互联网+”的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程评价模式提升。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认可雨课堂教学。同时,分析了目前雨课堂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旨在为高校进一步推进基于“互联网+”的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柳娜  黄薇  陈若愚  薛冰  任玉荣 《化学教育》2021,42(20):47-51
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深度参与、高级学习策略的使用及教师的优质讲授,最终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养成。“无机与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预习、课堂讨论、课前课后测试、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度参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萍  冉鸣 《化学教育》2018,39(17):51-57
探讨了"物质的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用自主探究的交互教学软件,以探究活动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主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可理解和可操作的问题入手,形成任务并在任务驱动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建立概念和导出公式。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摩尔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消除对概念的迷茫,并在定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红霞  杨蓓 《化学教育》2020,41(9):17-24
基于“素养为本”视角,以“原子晶体”的教学为例,对教学主题内容、教学现状及学情进行分析;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确定教学目标;以“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性质”的认识思路为主线,以“模型认知,建构概念-证据推理,归纳性质-微观探析,探究结构-科学史实,揭示价值”的任务型教学流程,达到落实并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科理解是教师教学的坚实基础,教学设计环节首先进行学科理解研究,通过阐释“如何基于极性多重键认识羰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本原性问题,对主题学科大概念“有机物构性关系”进行本原性、结构化地理解。从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实施过程阐述“醛的结构与性质探究”一课的教学。课后阶段进行学生访谈及分析、专家评价和教师反思总结。系统地呈现基于学科理解的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冯金洪 《化学教育》2022,43(3):74-80
通过以真实问题为情境,以化学知识结构化与化学核心观念为基础,以问题的探究为路径,以乙醇教学为例,建构了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化学思维型课堂即“两思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型,探索了“两思课堂”的评价方法与内容。通过分析学生表现可知两思课堂能同步实现核心价值培育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效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2位优秀化学教师(称为A、B)的课堂教学"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3C-FIAS方法对课堂教学语言进行编码,比较分析概括优秀化学教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语言特征和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供有效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鹿现永 《化学教育》2019,40(6):81-84
为了提高“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将智能手机通过无线投屏器和投影仪连接,将实验原理讲解、实验仪器操作、纠正实验共性错误和实验安全培训等教学基元高效率地展现于课堂。该教学新模式突破了实验室空间限制,不但有助于提高指导教师的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而且提高了对学生的指导率和实验成绩优秀率,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化学实验习惯。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学”教学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化学”教学法浅议朱伟明谢笑天郑萍(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昆明650092)教师除了具备事业心和丰富的学识之外,还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多方面的,如讲叙式、启发式、讲演式、...  相似文献   

13.
宋怡  李丹 《化学教育》2018,39(15):15-19
以“氧气”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将讲学稿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改变师生交互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应用能力及岗位需求重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PBL教学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应用,旨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药物分析教学新体系,将“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优化的无机化学“原子结构”教学设计,运用一系列直观具体的原子结构类比模型,开展了“三三三”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比较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及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试点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明显提高,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结果表明,在课堂中渗透类比思维,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振  于丽波 《化学教育》2021,42(8):23-27
河西学院“工程化学”教师组建设了面向河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5学分的“工程化学”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录制了44个视频知识点,讲解了物质的化学组成与聚集状态、化学反应与能源、水溶液中的化学、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设置了11次作业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该课程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上线并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3个专业班级的教学实践,发现线上视频学习、课后作业、线上教师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作用,还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学有机化学“强理念、重思维、活课堂、共育人、乐钻研”五维度教学新策略的内涵与实践。以线下教学为主,腾讯会议和慕课为辅助,践行“有机化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循环“疑探式”教学方式,辨析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多种科学思维的综合运用;强化“文献预习”“练习讲解”“综合作业”“师生互动”等多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萌  刘松艳  魏光月 《化学教育》2020,41(14):26-31
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流体流动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化工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后续生产实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师范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建设了面向化学、材料、环境与药学等非化工工艺类专业、3~4学分的“化工原理”在线开放课程,录制了101个知识点的微视频,详细讲解了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传热、蒸馏与吸收等单元操作,简单介绍了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质设备、蒸发、萃取及干燥等单元操作。课程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上线并运行了2年。通过多所高校、千余学生学习的教学实践,发现以学生课前在线观看知识点微视频自主学习,线下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真正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大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可以实现优质课程的互通与共享,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景课“污水的重生”,借助互联网技术连线污水处理厂,让教室内的学生亲眼见到污水处理的过程,使学生、技术人员、实景教师、课堂教师等4方实时互动并探究学习。通过实景教学、实验模拟、角色扮演等环节,将理论知识、化学工艺、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物质观、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令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化学与生活、环境、社会的密切联系,驱动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绿色化学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