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气压变化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复习。以密室逃脱游戏为情境,通过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归纳气压改变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现象,构建处理化学实验中气压变化情况的一般模型;通过改进仪器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来强化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并改进教材中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经典实验;利用模型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发生。这些学习任务的设计突出了实验探究,促成了模型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深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4.
在线课堂作为一种远程教育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社区感。面对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学生易陷入一种“离身”的困境。基于此,借助虚拟化学实验室,设计一堂“身临其境”“做中学”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课,实现“抽象内容具身认知化”“在线学习互动现实化”的在线课堂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1 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与改进"复分解反应"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1章第6节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含义、反应条件以及能够区分判定4种基本反应类型,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就"复分解反应"编排次序来看,本章第1节首先引出了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本质。紧接着后面几节内容围绕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酸和碱的反应、几种重要的盐展开,尤其是在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之后, 相似文献
6.
以倡导“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的深度学习为理念,围绕“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比较教材与文献的设计思路,调整认知脉络,着力解决“概念学习过程中实验探究少,宏观现象进入微观分析的相关实验不匹配,忽略证据推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等不足。设计“3种形态的碘与淀粉的反应、H2O2溶液与品红反应、H2O2溶液的分解反应”3组实验,设置学生画分子模型、画H2O2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等活动,提炼“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从实验中找到哪些证据支持观点?前2个单元的实验,还有哪些可作为论证的依据?”等问题,引发学生充分论证。“实验、活动、问题、论证”环环相扣,促成教学内容的有效结构化,通过化学概念的深度学习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做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步骤,谨记实验注意事项,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实验后果。但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反复“试错”,在近乎真实的虚拟情境中感受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基于此,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实验为例进行实验注意事项与试错结果的梳理。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为例进行试错教学的应用分析,发现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试错”教学,能在树立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以“环氧乙烷制备工艺中的绿色化学”为项目式学习主题,以绿色化学概念学习、化学工艺中绿色化学的设计评价等为项目学习活动,探究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提升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传统实验方法较难判断干冰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更无法呈现其反应的过程。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实验可以判断干冰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成功实现将无明显现象反应变成有明显现象反应。运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将“不可见”的化学实验现象转化为“可观测”的数据与曲线图像,以及探究反应产物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化学(科学)教材在化学启蒙方面的内容编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以我国大陆人教版初中《化学》与我国台湾康轩文教版《自然与生活科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化学启蒙阶段的学生对待化学的态度以及海峡两岸教材中“实验”“插图”“科普知识”等3部分内容的设置差异。结果表明:(1)化学实验是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起始点,也是初接触时的难点,其中以我国台湾《自然与生活科技》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及层次性更深;(2)化学启蒙阶段教材中插图的科学性、清晰度以及精美程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有较大影响;(3)化学教材中的模型图实物化有助于学生拨云见日,了解化学的真实模样。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分析了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教学内容和“原子的结构”的相关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微粒观”建构存在的难题,提出利用反馈机制,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效果访谈。不仅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也让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素养为本”视角,以“原子晶体”的教学为例,对教学主题内容、教学现状及学情进行分析;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确定教学目标;以“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性质”的认识思路为主线,以“模型认知,建构概念-证据推理,归纳性质-微观探析,探究结构-科学史实,揭示价值”的任务型教学流程,达到落实并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白衬衫的控诉出发,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溶解、乳化知识为顺序探讨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形成与特征,让学生知道溶解、乳化现象的原理与应用并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