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能量法的矿柱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法因可以避免研究采场结构失稳破坏的中间复杂受力过程,所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人工矿柱是地下矿山一种重要的采场结构,由于其失稳破坏过程的应力、应变较复杂,因此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其承载上覆岩体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判和研究. 通过对人工矿柱的受力特性和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建立其力学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出考虑外载荷做功、自重势能和应变能条件下的人工矿柱总能量方程,推导出了人工矿柱势能函数表达式. 基于突变理论知识,构建了在考虑弹性模量、高宽比等参数条件下的人工矿柱能量极限状态方程,根据势函数的稳定判据得出外载荷的临界应力函数关系式,系统讨论和分析了外载荷变化过程对人工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定量评判了人工矿柱受外界载荷的影响程度. 最后将所建立的临界应力函数关系式对焦冲金矿人工矿柱尺寸进行优化设计,经现场实测人工矿柱承受载荷约为其理论设计临界载荷的十分之一,达到安全支护规范要求;经过多年的金属矿山现场生产实践,人工矿柱及覆岩都较稳定,能够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的需要. 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人工矿柱能量极限状态方程,可为地下金属矿山人工矿柱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山岛金矿控矿断层F1的力学性质及补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 《力学学报》1994,2(4):23-30
作者以正在开采中的三山岛金矿采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岩体结构特征及重力方向矿柱、护顶矿柱与控矿断层F1断层泥及其上覆岩体之间的关系和力学机制。通过试验研究了断层泥的物质成分和力学性质,总结了力学特性与断层泥厚度及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锚固大于中倾角的结构面,提高结构面的抗滑阻力;增加含有高、陡倾角结构面矿柱的刚度等对矿柱的补强措施。对护顶矿柱提出预先锚固;分阶段开采的补强方法。在裂隙密集带设置排水设施,改善断层泥的赋存条件,提高它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朝不楞矿区铁锌多金属矿山工程地质为依据,采用FLAC-3D软件及超声波测试,以岩体爆破损伤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多次爆破作用下井下分段回采巷道掘进时,回采巷道围岩损伤累计增长规律,并对尾砂胶结物充填相邻采空区下的矿柱回采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爆破累计损伤和残留矿体矿柱回采及采空区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局部人工边界稳定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关慧敏  廖振鹏 《力学学报》1996,28(3):376-380
采用时域局部人工边界同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无界域中的波动问题时可能出现由边界引起的数值失稳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分析局部人工边界稳定性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从时域逐步积分格式出发,考虑了边界节点运动和内部节点运动的耦合以及离散化的影响,可以给出局部人工边界在多维波动数值模拟中的稳定性近似准则.文中对多次透射边界在一维及二维出平面波动模拟中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具有局部非线性动力系统周期解及稳定性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于具有局部非线性的多自由度动力系统,提出一种分析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其分岔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模态综合技术,将线性自由度转换到模态空间中,并对其进行缩减,而非线性自由度仍保留在物理空间中在分析缩减后系统的动力特性时,基于Newmark法的预估-校正-局部迭代的求解方法,与Poincaré映射法相结合,推导出一种确定周期解,并使用Floquet乘子判定其稳定性及分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露天矿山中的危岩体受冻融作用影响时常发生滑塌,为保障露天矿山企业持续生产,对矿山靠帮边坡中存在的危岩体进行基于断裂力学的稳定性分析。以高寒地区某露天矿山为工程背景,分析冻融循环对工程影响,首先建立不同时间点温度场,结合温度场提出一种方法来判定冻融深度是否能影响主控结构面产生冻胀力。引入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对坡体中出现的拉裂缝进行分析,进而推导出安全系数表示方法。以反倾岩质边坡为研究主体,将边坡危岩体拆分为n个潜在不稳定的近似矩形岩体,并基于此建立考虑冻胀力、裂隙水压力与重力共同作用的断裂力学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针对相应算例,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分割后各岩体的安全系数,并发现冻胀力对岩体稳定性有一定程度影响,结合工程实际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结合相关危岩稳定性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岩体稳定性情况提供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微分-代数型动力学模型的符号线性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复杂机械系统的微分 代数型动力学方程各种线性化方法的比较,提出一种建立复杂机械系统线性动力学方程的符号化方法,它克服了数值摄动方法的缺点,不需另外建立线性约束库,程式化强,最后利用此方法对铁道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种建立多体系统计算模型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约束的数学力学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体系统建模方法。同传统的缩并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汪勇  黄维扬 《实验力学》1997,12(2):312-316
本文对有加强孔平板的剪切稳定性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适用的试验装置和试验夹具。并对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易于编程借助计算机实现的构造线性离散时间系统Liapunov函数的方法。该方法迥避了直接求解离散Liapunov矩阵方程,而是利用相应矩阵的负定性条件,通过逐次改变解矩阵中某些元素之值,构造出系统的Liapunov函数。作为实例,分析讨论了某鱼雷在深度控制系统操纵下纵平面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含损伤演化的TM耦合数值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坤  张洪武  陈飙松 《力学学报》2006,38(4):505-513
基于生物力学中的Wolff法则,发展了一种连续体拓扑优化的新方法. 有待优化的结构 被看作是一块遵从Wolff法则生长的骨骼,把寻找其最优拓扑的过程比拟为骨骼的重建/生 长过程. 采用骨骼的重建/生长规律作为准则更新材料分布,直至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并由此 获得结构的最优拓扑. 算例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地下工程来说,围岩的长期抗剪强度从来是工程设计者和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但历来仅根据持续时间十分 有限的试验来确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这类试验所得到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抗剪强度。所以,本文提出的根据 龙游大型古地下工程即龙游石窟岩柱(包括柱础)的剪坏现象反算岩柱的长期抗剪强度的成果,是很有理论价值的。本文将 以龙游石窟4号洞的4-2号岩柱为对象作古地下工程岩柱长期抗剪强度的反演研究。为了在反演中能进一步考虑剪切面上 各部位的应力变化,作者还借助于FLAC-3D分析结果对不同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3.
邻近爆破对矩形岩柱稳定性影响的突变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突变理论,建立了邻近爆破扰动诱发矩形岩柱失稳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导出了岩柱发生动 力失稳的充分必要条件。根据建立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竖向压力、爆破扰动强度及频率对矩形岩柱失稳 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借助突变理论分析邻近爆破扰动诱发岩柱失稳机理是可行的;(2)邻近爆破扰动 强度越大,岩柱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3)竖向荷载越大,满足岩柱失稳条件所对应的爆破扰动强度越小,岩柱 发生失稳的可能性越大;(4)岩柱发生动力失稳破坏,爆破扰动频率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龙游牛场古地下洞室群岩柱的长期抗拉强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改梅  杨志法  陶波 《力学学报》2006,14(4):449-453
在龙游县上畈村附近的牛场有一处由2个洞室组成的古地下洞室群。现场调查发现,在其中1号洞的岩柱1上出现了一条竖直的张开裂缝。据分析,这是上覆岩层对该岩柱施加过大荷载的结果,这一发现为本文研究岩体长期抗拉强度提供了条件。作者即以根据牛场古地下洞室群1号洞内岩柱1的拉裂现象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大拉应力论来反演岩体的长期抗拉强度。这不仅对长期强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古工程保护方面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傅燕  田世艳 《力学学报》2009,17(6):823-829
龙游石窟1-5号洞室群几百年来一直处于水下,1992年首次被抽干水用于开发旅游。由于抽水前后环境的强烈改变,以及洞内干湿交替明显,所以洞室围岩风化和破坏都十分严重。其中,本文所讨论的3号洞第3-2号岩柱就是已发生严重开裂,并亟待加固。为对该岩柱的加固提供科学依据,需准确把握变形破坏发展情况和据此研究它的变形破坏机理。为此,作者采用JSYCB-73系列电感式测缝仪和钢尺等手段对岩柱开裂的宽度和长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所取得的大量数据和地质条件,对该岩柱的开裂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用来加固邻区的混凝土喷层的重力部分转移到该岩柱上,从而增加了荷载;(2)由于洞内渗水严重、干湿交替、温差变化较大等使风化作用加大。结果,导致该岩柱的强度降低。(3)该岩柱强度的降低和所施加荷载的增加等两个因素最终导致了岩柱被压裂。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并考虑文物保护和旅游的需要,提出了治水、地表卸荷、岩柱加锚、加箍等加固措施。加固后的监测数据表明,开裂已不再发展,岩柱已处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Nanoindentation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to characteriz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in small volumes. When the sample size is comparable to the indent size, the indentation-induced plastic zone can be affected by the sample boundary which may cause in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the sample boundary effect is investigated by performing experiments and atomistic simulations of nanoindentation into nano- and micro-scale Au pillars and bulk Au (0 0 1) surfaces. In experiments, a more compliant deformation is observed in pillar indentations compared to bulk Au. The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dent size over sample size ratio. Atomistic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gain insights on the mechanisms of pillar deformation and pillar boundary effect. The reduced modulus has a similar trend of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indent size over sample size rati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slocation activities and dislocation interactions with the pillar boundary contribute to the lower value of the reduced modulus in the pillar indentation. The presence of the free surface would allow the dislocations to annihilate, causing a higher plastic recovery during the pillar unloa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是清江上游拟建的一个特大型水电工程,马崖高边坡位于水布垭峡谷出口右侧,总体地质结构具上硬下软特征,电站导流洞及尾水洞将从马崖高陡边坡坡脚穿出,地下开挖主要在软岩层中。应用FINAL及ROCKY程序对水布垭马崖高陡边坡岩体地下开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边坡岩体内进行地下洞室开挖后边坡力学状态的改变及洞室岩体(含岩柱)的稳定性,基于削坡是水布垭马崖高陡边坡的重要整治措施之一,研究中进行了各种分步开挖工况下的削坡有效性定量研究,重要工况还同时进行了VI度地震作用下的动力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 重新认识矿山岩体工程的特点。建立矿山岩体工程稳定性的系统的概念。提出地质模型、设计模型、施工模型的构思, 使工程地质、设计、施工三者密切结合, 共同解决矿山岩体工程稳定问题。通过动态监测和信息反馈, 在工程施工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的认识, 以便对工程实施做出新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Microcrack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hear strength of brittle rock in compression. A major challenge of this area is to establish the correlation of microcracks and macroscopic shear strength. A new micro–macro method is presented to predict the shear strength of brittle rock in compression. This method incorporates the microcrack model suggested by Ashby,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and a crack-strain relation. This crack–strain relation is presented to link the crack growth and axial strain by combining the micro and macro definitions from rock damage. The shear strength and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Jinping marble ar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suggest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unded on Jinping marbl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microcrack siz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cohesion, and shear strengt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