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斜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波  时红 《力学学报》2000,8(1):31-34
根据对古交市炉峪口煤矿斜坡的工程地质调查研究 ,确定了影响该斜坡稳定性的四类 2 0项主要影响因素 ,并应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炉峪口煤矿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斜坡的实际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任-连续函数, 至少在较小的邻域内可以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数学理论, 运用改进的Backus广义线性反演理论, 以斜坡位移时间序列为基础, 反演建立了斜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自治梯度系统与突变模型的等价性, 通过变量代换得到标准的尖点突变模型。以黄茨及卧龙寺滑坡为例对滑坡的发展孕育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不仅预测效果十分理想, 而且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整适应能力; 斜坡临滑前都以突变特征值D的突降至零为前兆特征, 可作为-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与微观机制方面探讨了孔隙水压力对岩体脆-延性转变的影响。定义了一个峰后破坏割线模量Epost来表征孔隙水压力对岩体应力应变曲线转型的效应,并结合突变理论得到的斜坡失稳的刚度判据,进一步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斜率的影响,随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峰后曲线斜率变陡,峰后刚度增大,即材料的均匀性、脆性增大与刚度比k减小。因此在系统内部条件不变时,刚度比k=1时就存在一个临界孔隙水压力pwcritical,即降雨等涨落因素引起滑面介质中的孔隙水压力大于这个临界值时斜坡就易于发生突变失稳。从而深化认识了降雨等外部涨落因素对斜坡系统失稳的重要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下矿山工程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结合金川二矿区深部工程地质研究 ,提出了分项→综合→应用的矿山工程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金川二矿区二期工程无矿柱大面积连续开采矿岩突变失稳风险预测 ,取得了重要成果 ,为二期开拓工程设计及开采顺序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风暴潮作用下黄河水下三角洲斜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斜坡失稳是河口海岸环境中典型的灾害地质现象之一,其对采油平台、海底管线和电缆的危害性是巨大的。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埕岛油田典型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地质钻探获取了10m深度范围内海底土体的分层情况和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利用GEO-SLOPE/W软件对其水下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显示,极端海况下,水下斜坡表层土体存在产生滑移破坏的可能。另外,对该区海底斜坡失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风暴潮引起的巨浪是其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殷跃平 《力学学报》2007,15(5):718-720
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研究是工程地质学科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领域。作者指出,工程地质学应当夯实学科基础,吸取相关学科理论,重塑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出精品工程,重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岩体卸荷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高边坡岩体卸荷的背景条件、作用机理、卸荷岩体特征以及常见的卸荷带划分方法。针对河谷斜坡岩体从表部到深部 ,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张开程度逐渐降低的特征 ,以黄河上游某水电站高边坡印支期花岗岩体的现场调查资料为依托 ,应用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张开程度量化指标对斜坡岩体卸荷进行分带 ,较好地将岩体卸荷分带与岩体结构、岩体工程特性紧密结合起来 ,为以后其它边坡岩体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学耦合理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诚 《力学学报》2001,9(4):435-442
耦合理论贯穿于工程地质学中的各个研究领域, 也是解决各种各样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主旨就是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应将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做最佳的耦合。本文初步论述了耦合理论的基本思想、图示模型、数学模型、耦合理论的实施步骤与循环、耦合理论的决策准则、耦合度及其风险性分析、以及耦合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伍法权 《力学学报》2009,17(2):175-179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我国近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增大,埋藏加深,地质条件更复杂,由此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新特点,即研究对象大、深、动、热凸现,工程地质过程水、岩、温、化耦合,已有理论遭遇挑战,工程地质过程研究需要扩充。工程地质学科近期需要加强地质体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地质动力过程研究,以及地质环境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的结合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并重的模式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突变理论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什么是突变理论突变理论(Catastrophy Theory)作为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主要是由结构稳定性的拓扑概念发展过来的。1972年法国数学家Thom发表了开拓性的著作《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系统地介绍了突变理论以及它在生物学,尤其是在动物胚胎学中的应用,在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后来有人不断将突变论的概念和方法引入物理学、力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用数学模型来描写自然现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自从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 ...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resents an attempt at the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to thedynamic stability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The authors not only obtain a catastrophicmodel of vibrational buckling of elastic arches,but also give the critical condition of losingstability.  相似文献   

12.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与工程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传正 《力学学报》1997,5(4):368-374
概括前人的经验, 结合作者个人的实践,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念与工程观念。提出地质观的核心问题是地质灾害体的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 工程观观与工程观运用的最佳耦合。文中还讨论了超前预测的作用, 监测反馈与工程效果检验的关系, 以及地质工程师与设计工程师的关系等, 最后以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ttempt at the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to the stabilityanalysis of J-controlled crack growth in three-point bending specimens. By introducing the solutions ofJ-integral in the completely yielding state for the ideal plastic material, the critical condition of losingstability for the crack propagation in the specimen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cusp catastrophe theory.The process of the crack growth from geometrical sense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4.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雷达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物探方法, 在许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的理论、原理, 以及目前的应用发展状况, 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工程实例说明地质雷达的应用效果。实施地质雷达探测的费用较低, 效果好, 因此经济效益显著, 是一种值得推广、有广阔应用前途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过 5 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 ,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以及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近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来的地面变形、滑坡、环境恶化和全球悬河化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使工程地质地位和作用提高 ,学科在拓展。目前 ,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 ,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 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 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 增加自觉性, 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以朝不楞矿区铁锌多金属矿山工程地质为依据,采用FLAC-3D软件及超声波测试,以岩体爆破损伤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多次爆破作用下井下分段回采巷道掘进时,回采巷道围岩损伤累计增长规律,并对尾砂胶结物充填相邻采空区下的矿柱回采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爆破累计损伤和残留矿体矿柱回采及采空区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