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定义了空投系统的两个元素,即“载机”和“装载物”。介绍了用来研究空投问题的两种动力学建模方法,即“整体法”和“多体法”。证明了两种方法对于平动动力学是等价的,但对于转动动力学是不等价的,原因是整体法并非总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法  陈剑 《力学学报》2004,12(2):118-123
滑坡是世界上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容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对社会危害很大。目前有关它的预测预报的效果还不甚理想。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而人为因素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 ,自然诱发因素则主要是降雨 ,特别是暴雨。通过对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的哲学思考 ,作者认为今后应该加强“由天预报地” ,即以降雨预报结果来推测区域滑坡发生的概率方法的研究。将该方法与单点滑坡的监测预报法结合起来 ,可望进一步提高滑坡预测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层间剪切带法向空间分布定量预报问题。文中首先对层间剪切带发育的力学机制进行了再认识, 提出了基于变形破坏程度的分类方案; 引进了构造地质学中的尺度概念; 讨论了影响层间剪切带在法向空间发育分布的因素并建议了相应的考虑方法。之后, 建立了两个模型分别讨论岩石地层“软硬相间”的组合特征和完善型剪切带分区段预报。由此提出了一套实用性强比较可靠的定量预报方法, 最后用该方法对清江高坝洲坝基层间剪切带的分布进行了验证性预报, 取得了较高的精度(精度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正  杨冰 《力学学报》2001,9(2):121-126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监测和工程防治断续进行了近 40年, 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的研究和移民工程建设发现, 以往的工作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如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直接服务于山地民居群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三峡移民工程建设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不足; 综合分析技术方法落后; 区域性规律研究程度较低等。结合作者负责的工作, 本文提出了新一轮三峡库区 (19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新思维, 即指导思想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 围绕山地民居和移民工程开展工作; 在综合调查基础上, 建立以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为核心内容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GGIS), 采用“发育度”、“风险度”和“危害度”等量化指标作为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区划和监测预警系统布设的依据; 充分利用现代观测与分析技术, 建立基于“RS”、“GPS”和“GIS”以及群测群防体制等构成的监测预警网络系统。最终目标是实现地质环境开发保护的预指导和防灾减灾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分析力学中“理想约束”与理论力学动能定理部分“理想约束”概念的区别,举例说明了由此同名可能导致的问题,并建议在动能定理部分使用“无功约束”或“零功约束”的概念,以保持力学概念的一致性和独立性;对微分形式的动能定理在广义坐标空间进行变换得到了以广义坐标微分为指标的和式形式,并通过与Lagrange 方程的比较及实例论证了不能由此而得到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原因。上述内容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实位移与虚位移的本质区别,因此可作为对实位移与虚位移概念进行深刻理解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余先锋  全涌  顾明 《力学学报》2012,44(4):727-734
基于合理假定, 推导了迎风面单开孔两空间结构在其屋 盖以动力和准静态两种方式响应时的内压控制方程组. 通过数值算 例, 分析了各种屋盖柔度下由动力模型与准静态模型计算得到的两子空间内压增益函数、内压系数功率谱以及内压系数均方根值. 结果表明: 当屋盖较柔时, 须采用动力模型来计算内压响应, 反之, 可采用简化的准静态模型. 随着屋盖自振频率的增大, “内压-屋盖”系统的三阶共振频率都增大, 前二阶共振频率处的峰值内压响应也随之增大, 但第三阶共振频率处的峰值内压响应却越来越小, 由两模型计算得到的内压系数均方根值均随之增大, 但它们的差值却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7.
李愿军 《力学学报》1993,1(2):62-65
本文论述了我国核安全导则中对地震进行两级划分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大震”在选址地震工作中的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地震条件提出了“大震”划分的起算标度。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刚  乔春生 《力学学报》2006,14(2):233-238
在节理岩体工程的数值计算及稳定性评价中,变形特征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原位试验受到各种条件无法进行时,经验确定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本文在大量收集目前国内外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即“尺寸效应折减”与“节理特征折减”的二次折减法,并应用3个坝址与水电站的节理岩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地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从地质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城市“热岛”效应环境中土体工程性质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灾害效应,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4个关键科学问题,即城市“热岛”效应环境中土体温度场变化规律、土体中水分迁移规律、土体工程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土体地质灾害效应,并对它们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文的分析成果对于掌握城市“热岛”效应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保护城市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10.
黄土滑塌灾害是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种特殊斜坡变形破坏类型。由于其突发性和频繁发生的特点, 常造成大批窑洞、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并给该区铁路、公路和长输管道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由于黄土滑塌灾害具有“滑坡”和“崩塌”两种机制和“先滑后塌”的变形破坏过程, 以往常把它们作为“滑坡”或“崩塌”来研究。作者通过陕西靖边县至山西蒲县间 30 0km黄土地质灾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的微观分析, 发现黄土滑塌灾害的发生主要受黄土粘粒含量的控制, 因此在空间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0.0 0 5mm粘粒含量 <10 %的砂黄土区是滑塌灾害严重发育区; <0.0 0 5mm粘粒含量在 10 %~ 2 0 %之间的典型黄土区是滑塌灾害弱发育区; <0.0 0 5mm粘粒含量≥ 2 0 %的粘黄土区是滑塌灾害不发育区。作者在黄土滑塌灾害产生机理和形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大北窑地铁隧道饱水粉细砂层顶板的地质环境及其工程特性,用超细水泥注浆加固新工艺稳定流砂段及其扰动段的顶板。运用地质工程观点,充分利用顶板底部的粉砂薄层,用钢管加固未扰动段顶板。地面监测资料说明,本文的措施对其顶板稳定性控制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2.
论“岩体结构控制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广忠 《力学学报》1993,1(1):14-18
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作者于1984年提出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并全面、系统地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了岩体变形、岩体破坏及岩体力学性质的基本规律;提出岩体变形系山岩体材料变彤和岩体结构变形共同贡献的,岩体破坏系受岩体材料破坏和岩体结构破坏控制的;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岩体材料力学的性质,而且受控于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及环境因素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岩体可以划分为连续介质、碎裂介质,块裂介质及板裂介质四种岩体力学介质,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岩体结构力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典型实例阐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是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成败关键。继而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内涵与工作程序,以及与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相关的斜坡破坏型式,斜坡结构类型,斜坡破坏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在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定义中,笔者将预测时段仅限于“工程年代”之内,且前提是保持现有斜坡结构和环境条件,以及可预料的人类活动影响;预测程序是先进行斜坡稳定性预测,然后再对稳定性差或较差的坡段进行灾害危险性(度)预测。关于斜坡破坏型式的划分,一是从它的影响范围和“量”与“质”的关系看都需重视其单次规模;二是要与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相结合,才能对现场地质调查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展示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对稳定性的控制意义,本文提供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和西部大开发中总结出来的碎屑岩和副变质岩斜坡的新类型系统,并对三类土质斜坡的典型结构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简要比较。关于环境条件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量化研究,笔者更看重多个非自体(非本坡段)天然模型观测和滑坡反算的成果。同时建议在全面准确的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确定性地质模型并应用基础学科的相关原理进行单要素的量化分析和单元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斜坡变形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4.
岩石的记忆功能及对岩体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贝传 《力学学报》1998,6(4):326-332
岩石的记忆功能包括残余应力对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 应力的“冻结”特性和对固结应力的记忆。本文叙述这三类应力的理论基础、力学特性和计算方法, 通过一些工程算例指明其对岩体变形及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西部山区双排抗滑桩的机理及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勇 《力学学报》2008,16(3):383-387
将公路、铁路桥梁多排桩计算的结构力学方法引入到双排抗滑桩的计算中。与其不同的是,滑动面以上存在滑坡体,而桥梁的最大冲刷线以上没有考虑这种土体的存在对滑动面以下m法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滑动面以下考虑滑坡体存在的修改m法一和修改m法二。本文还对滑动面以上前排桩桩后及后排桩桩前的土压力计算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认为滑动面以上后排桩桩前的土压力可按静止土压力计算,滑动面以上前排桩桩后的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但要增加排桩间土体的下滑力。同时,用有限杆单元法对双排桩的连梁刚度进行了分析,当满足不相互影响排桩间距的情况下,桩顶连梁与桩的刚度比不小于0.48是合适的,此时再增加连梁刚度无意义。本文认为双排桩节省费用,而且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值得在工程中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华志 《力学学报》1995,3(1):86-91
洛安江水库灌溉工程是贵州黔北万亩以上骨干工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成。1991年"7.5F"洪灾,连续大暴雨,河水暴涨,倒灌暗河,产生高静、动水压力作用。岸坡岩体受不利结构面组合,发生顺层岩质滑坡,破坏干渠,严重影响灌溉。本文根据滑坡破坏情况,对滑坡产生的地质环境、滑坡特征、滑坡形成机理(滑坡形式和破坏机理,各种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锥形涡诱导下建筑物顶面风荷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锐  顾志福  李燕 《力学学报》2007,39(5):655-660
通过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在锥形涡诱导下建筑物顶面风荷载的特性. 针对一个立方体形模 型,给出了在不同风向角下压力分布的系统结果,进而分析了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和流动机 理,以及建筑物顶面的分离流动结构随风向角改变而改变及其演化过程,并指出锥形涡的出 现是建筑物顶面局部出现峰值负压的主要原因. 实验结果还显示,在一定风向角下,由于分 离流动产生的锥形涡结构在屋顶局部可以诱导出时均负压峰值达$-1.0$以上;在风向角 $\beta =30^\circ$时,锥形涡强度达到最大,其诱导的顶面附近局部时均负压峰值可 达$-2.4$, 瞬时风压达$-5.7$以上,是导致建筑物屋顶在强风下损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地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持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程设计具有非结构化、非参数化、非规范化特征,同时,也具有“风险与优化”性和“反馈与可变更”性。仅用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求解方法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寻求一种非结构化的工具,根据问题的需要,面向目标自动生成求解结构。本文归纳了地质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基于几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地质工程设计。最后,介绍了地质工程设计支持系统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监测对象信息变化差异大,监测环境恶劣等显着特点。其硬件系统须具备监测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抗雷击等特殊功能。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要求,还应具备先进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等功能。为此,本文对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当前的发展趋势及所涉及到一些关键硬件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着重总结了作者有关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硬件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最后介绍了作者为五强溪水电站边坡工程建立的自动监测系统,以及该系统双端防雷保护和模块化信号调理等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