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殷全 《化学通报》2006,69(11):869-878
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了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探索世界万物本原的思想成果,提出了与近代表述极其相近的古代元素概念。只是由于长期无人挖掘和论述,以致被埋没和误解。本文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元素学说(包括元素概念和元素体系两部分内容)及其对近代化学、尤其是对近代化学元素论和原子论建立和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亚里士多德元素观中的“不可分性”概念,一直被近代化学元素论所继承和发展,直至现代科学元素学说建立后才被推翻。  相似文献   

2.
彭万华 《化学通报》2001,64(3):183-191
化学哲学是指对化学的成就和历史进行哲学研究这样一个领域 ,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里有重视物理学哲学和生物学哲学、轻视化学哲学的倾向 [1] ,但今天情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以 1 995年第一本国际性化学哲学杂志 HYL E创刊为标志 ,化学哲学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兴趣不断增长的独立研究领域。在中国 ,化学哲学一直被看作是自然辩证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一些有哲学兴趣的化学家、有化学兴趣的哲学家以及广大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在化学哲学的研究领域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 5 0年代以来中国化学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包士敏 《化学教育》2003,24(7):85-86,95
本文通过在对化学与哲学关系的分析,以二者的联结处为切入点,结合实例,提出了”化学哲学”这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化学的学习、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促进化学科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与当代化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光 《化学通报》1996,(2):59-62
论哲学与当代化学分类魏光(厦门大学化学系,361005)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化学学科突飞猛进,出现了空前分化又空前综合,且往往在学科激烈分化的背后,紧接着又呈现更大跨度的综合。随之,必然反映出现代化学独特的发展特征及化学家思维模式的更新。结果,已僵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对化学与哲学关系的分析,以二者的联结处为切入点,结合实例,提出了“化学哲学“这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化学的学习、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促进化学科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包士敏 《化学教育》2003,24(Z1):85-86
本文通过在对化学与哲学关系的分析,以二者的联结处为切入点,结合实例,提出了”化学哲学”这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化学的学习、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促进化学科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乔世德 《化学通报》1994,(10):60-65
化学哲学是指以化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它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对我国40年来的化学哲学研究作了简要概括评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的关键词,科学、良知、自然各自的推崇者之间既有论争,又彼此吸取,相互塑造,使得三者的意义不断丰富,形成了新的科学观念、良知观念和自然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院派的中国哲学领域的学者透过良知、自然看科学,使科学不断良知化、自然化;良知则在与科学的论争中逐渐与之和解,而共同压制自然;自然在科学、良知的压制之下,亦不断与二者和解,进而被理解为人道出入之所由。良知、自然与科学之争是“古今中西”之争的具体表现,三者之间的张力也源源不断地拓展与丰富着中国哲学的内涵。三者之争的结果,使可信者可爱,可爱者可信,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困扰中国学人百年之久的“可爱”与“可信”之间的紧张关系,把20世纪中国哲学推向新的境界,也为化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贡献了中国智慧。总结良知、自然与科学之争,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与把握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丰富内涵,亦将裨益于21世纪中国哲学的新开展。  相似文献   

9.
初探卢嘉锡的化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十分重视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他说 :“认识论同科学的相互关系是值得注意的 ,它们互为依存。…… ,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他又说 :“物理学的当前困难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深入地去掌握哲学问题。”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 ,现代西方重要的自然科学家 ,几乎全是自然哲学家。原中科院院长、资深院士卢嘉锡教授不仅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化学家 ,也是一位具有东方特色的化学教育家 ,具有哲学头脑的自然科学家。他在长达 60多年的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培养…  相似文献   

10.
张殷全 《化学通报》2007,70(9):718-724
在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这段期间,机械论学派和活力论学派对生物化学的建立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它们围绕着酵素学说和发酵机理展开了长达1个世纪的大论战。但是,由于它们自身的缺陷,机械论和活力论都无法在争论中战胜对方。20世纪的酶化学研究表明,只有将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与生物体的能量转换和组织结构联系在一起,才能推动生物化学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发展源于内部力量、外部力量及二者的交融。内部力量是哲学传统自身的力量,哲学的内部发展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外部力量是来自哲学传统之外的力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文学、语言等都可能对哲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外部力量的作用可以从分析哲学的历史中得到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析哲学的传播成为全球最明显的哲学趋势之一,这得益于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分析哲学自身的科学性与其形式化特征。与之相关,分析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以及应用伦理学得以发展,并且分析哲学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联系更加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析哲学将在哲学领域获得主导地位。随着不同哲学传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哲学的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国际化,哲学也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从长远来看,哲学领域应对威胁而得以发展的策略不是降低哲学自身的标准,而是鼓励创新。  相似文献   

12.
《Ambix》2013,60(3):150-178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increasing relevanc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discussed. Its universal function, its mastering by powerful tools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the human environment and to education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4.
15.
The most debatable and discrepant viewpoints of non-isothermal kinetics are discussed in the form of twelve questions and answers. The reputation of non-isothermal kinetics when carried out by thermoanalysts; the consequences of simplified concepts transferred from the kinetics of homogeneous reactions;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basic kinetic parameters in solid-state processes; the kinetic compensative effect and interdependence of kinetic parameters using the Arrhenius rate constant; the mutual usefulness of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methods of kinetic data evaluation; their accuracy and correctness; the reliability of DTA measurements; non-isothermal versus isothermal investigations;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data and their mutual effect; the extended discussion initiated by MacCallum and Tanner; non-isothermal data publication policy; and finally the use of computers.
Zusammenfassung In der Form von zwölf Fragen und Antworten werden die meist umstrittenen und auseinandergehenden Aspekte der nicht-isothermen Kinetik diskutiert. Insbesondere das Ansehen der nicht-isothermen Kinetik bei Durchführung durch Thermoanalytiker, die Konsequenzen der vereinfachten von der Kinetik homogener Reaktionen übertragenen Konzepte, die physikalische Bedeutung der kinetischen Grundparameter in Festphasenprozessen, der kinetische Kompensationseffekt und die gegenseitige Abhängigkeit der kinetischen Parameter bei Anwendung der Geschwindigkeitskonstante nach Arrhenius, die gegenseitige Nützlichkeit der Differential- und Integralmethoden der Auswertung kinetischer Daten, ihre Genauigkeit und Richtigkeit, die Zuverlässigkeit der DTA-Messungen, nichtisotherme gegenüber von isothermen Untersuchungen, Gleichgewichts- und kinetische Daten und ihre gegenseitige Wirkung, die Ausbreitung der von MacCallum und Tanner initierten Diskussion Politik der Veröffentlichung nicht-isothermer Angaben und, endlich, Einsatz und Hilfeleistung der Computer.

Résumé Les aspects les plus discutables de la cinétique non-isotherme sont traités sous forme de douze questions et réponses, en particulier: réputation de la cinétique non-isotherme appliquée par les thermoanalystes, conséquences des concepts simplifiés déduits de la cinétique des réactions en phase homogène, signification physique des paramètres cinétiques fondamentaux dans les processus en phase solide, effet de compensation cinétique et interdépendance des paramètres cinétiques lors de l'utilisation de la constante de vitesse d'Arrhenius, utilité mutuelle des méthodes différentielles et intégrales d'évaluation des données cinétiques, leur exactitude et leur degré de justesse, fiabilité des mesures par ATD, études non-isothermes vis-à-vis des méthodes isothermes, données à l'équilibre et en régime dynamique et leurs effets mutuels, extension de la discussion engagée par MacCallum et Tanner, politique de publication des données non-isothermes et finalement utilisation des ordinateurs et aide apportée par ceux-ci.

. , , , , , , , , , , , , , , , , .
  相似文献   

16.
17.
方博 《高分子学报》2018,50(03):57-6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起点是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在现代世界分离的批判,这一分离造成了作为类存在者的人的本质的分裂以及人在现实生活之中的异化。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中虽然清楚地揭示了这一分离,但他非但没有消解,反而是在理论上固化了这一分离。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在这一问题上的局限性,并在规范的层面上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作为对这一分离问题、并由此是对人的真正自由的实现的彻底解决方案,而这一方案里已经包含了他日后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设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葛兰西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后世的研究中存在争议。佩里·安德森和恩斯特·拉克劳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尝试梳理《狱中札记》的不同版本。以《狱中札记(续编)》为基础,可以发现:葛兰西留下了大量有关“批判经济学”的讨论。这些讨论直面工团主义、福特主义问题,并受到了克罗齐、斯拉法等人的影响。其中,“经济人”批判、“决定市场”分析、“内在性”理论阐发、“趋势规律”探索,构成了葛兰西研究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问题焦点。在此基础上,葛兰西有关“实践哲学”的阐释,及其意识形态霸权和国家理论,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用新理念编写《环境化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及同类教材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介绍了《环境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新思路及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