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合成的聚乙二醇-超支化聚酯(PEG-hb-DMPA)的线性-超支化杂化二嵌段共聚物, 探讨了羧端基树状功能化的杂化嵌段共聚物对CaCO3结晶的影响,并用FTIR、XRD、S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端基的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对CaCO3结晶形貌乃至晶型均具有显著调控作用,比较高的浓度(1.67 g·L-1, >10 min)或较低浓度作用较长时间(0.33 g·L-1, 24 h)均得到了呈较均匀球粒形态的球霰石CaCO3结晶。  相似文献   

2.
汪顺义  纪顺俊 《有机化学》2008,28(2):181-186
铜络合物催化的有机金属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1,4-共轭加成反应, 是形成新的C—C键的重要方法之一. 介绍了铜络合物催化的格氏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1,4-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用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 详细分析了ABg型缩聚体系中各种结构单元的演变, 对超支化聚合物支化度的各种定义作了比较, 并对ABg型反应体系的支化度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定义, 使得支化度随g的增加而增加, 当g从2增加到无穷大, 最大支化度相应地从0.5增加到1-e-1. 对均方回转半径的数值计算表明, 在确定的A基团转化率(x), z-均均方回转半径几乎与g无关, 当x=0.999时, 随着g从2增加到无穷大, z-均回转半径只增加0.1%. 但是, 同样的条件下, z-均聚合度增加到2倍. 这一现象表明在任何指定的A转化率, ABg型缩聚中形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轮廓与g无关, 随着g 增大而在超支化聚合物中增加的结构单元(或聚合度)必定分布在分子内部.  相似文献   

4.
大叶橐吾中三个新的艾里莫芬型倍半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彤  李平林  袁呈山  贾忠建 《化学学报》2007,65(16):1638-1642
从大叶橐吾的根部分离得到三个新的艾里莫芬型倍半萜(1, 23), 经多种波谱方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6α,15β-环氧-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8α,12-内酯(1), 7-乙酰基-13β-羧酸-6(7)-烯-降-艾里莫芬烷(2), 艾里莫芬-7(11)-烯-6α,15β-内酯(3). 此外, 对化合物1进行了抗菌和抗癌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5.
姚加  翟韬  童达君  李浩然 《化学学报》2008,66(8):853-859
通过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im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和环己内酯(ε-caprolactone)之间的连续阴离子聚合, 合成了末端含有氨基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嵌段-聚己内酯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DMAEMA-b-PCL). 为了增强生物相容性, 通过末端氨基与D-葡萄糖酸内酯(D-gluconolactone)的酰胺化反应对该共聚物进行糖基修饰. 合成的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用氢核磁共振光谱(1H NMR)和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采用凝胶色谱(GPC)测定, 该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则借助于动态光散射(DLS)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烷烃加和型性质的拓扑同系递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进行着色, 在距离矩阵的基础上结合分子中各原子的支化度构建一组拓扑指数ND, 它对分子结构实现唯一性表征, 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 用ND指数对链烷烃的加和型性质及同系递变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烷烃加和型性质P可用下式来定量描述: PaND1bND2cND3d, 其中a, b, c, d为常数. 用该式对85种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ΔfHөm, 标准熵ΔfSөm,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өm及67种链烷烃的摩尔体积Vm, 摩尔折射度Rm进行预测, 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Lewis酸催化下, 使用1,4-二苯酚和1-O-乙酰基-2,3,5-三-O-β-D-呋喃核糖进行反应, 以较高产率合成了αβ型芳香呋喃糖苷, 并利用1H-1H NOESY谱对2-(2,3,5-三-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1,4-氢醌(5)的立体构型进行了表征. 应用无水AlCl3, ZnCl2和BF3•Et2O等Lewis酸催化剂仅得到β型氧糖苷3, 应用TiCl4得到β型氧糖苷3以及αβ型碳糖苷的混合物5, 而应用SnCl4则得到αβ型碳糖苷5.  相似文献   

8.
OH自由基的高精度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内收缩MRCI方法(Internally Contracted Multiconfiguration-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研究了OH自由基, 计算得到其基态稳定构型的键长是0.09708 nm, 对应的实验值是0.096966 nm, 第一激发态的键长是0.10137 nm,实验值是0.10121 nm. 同时得到势能曲线PECs (Potential Energy Curve), 再分别由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拟合计算和POLFIT程序计算得到OH自由基在基态X2Π和第一激发态A2Σ+时的光谱数据:平衡振动频率ωe, 非谐性常数ωeχe以及高阶修正ωeYe, 平衡转动常数Be, 振转耦合系数αe, 解离能D0和垂直跃迁能量ν00. 这些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值非常吻合, 精确度比前人也有很大提高. 其中我们计算得到基态OH(X2Π)的解离能D0=35568.86 cm-1, 第一激发态OH (A2Σ+)的解离能D0=18953.93 cm-1, 从第一激发态A2Σ+ (ν=0)到基态X2Π (v=0)的垂直跃迁能ν00=32496.42 cm-1.  相似文献   

9.
经过铝粉加热活化的AlCl3与SmCl3在苯中反应,得到了Sm(η6—C6H6)(AlCl4)3·C6H6单晶.其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456(2)Å,b=9.765(3)Å,c=16.776(4)Å,α=96.00(2)°,β=93.76(2)°,γ=111.66(2)°,V=1422.55Å3,Z=2.晶体结构是采用Patterson和Fourier合成法解出的,所有非氢原子的坐标及各向异性热振动参数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偏离因子R=0.031,Rω=0.035.分子结构中,中心离子Sm(Ⅲ)与六个Cl原子及一个苯环上的六个C原子成键.Sm-C键平均距离2.92Å,Sm-Cl平均距离2.83Å.与希土相连的六个Cl原子,其中之五构成平面五边形,整个分子呈大致的五角双锥形.  相似文献   

10.
魏荣宝  倪翔  梁娅 《有机化学》2008,28(6):1087-1091
以对苯二甲醛、丙二腈、季戊四醇和吡咯为原料, 合成了含有螺环结构单元的中间体3-[4-(2,2-二氰基)乙烯基]苯基-9-(4-甲酰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和α,β,γ,δ-四-(4-甲酰基苯基)卟啉(4). 4与过量的季戊四醇反应, 得到α,β,γ,δ-四-{4-[2-(5,5-二羟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卟啉(5), 53的反应产物经10% NaOH 处理后, 再与过量的季戊四醇反应, 得到α,β,γ,δ-四-{4-[3-(9-(4-(3-(9-(4-(2-(5,5-二羟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6), 6与乙酐、丙酐、苯甲酰氯反应, 得到α,β,γ,δ-四-{4-[3-(9-(4-(3- (9-(4-(2-(5,5-二乙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7), α,β,γ,δ-四-{4-[3-(9-(4-(3-(9-(4-(2-(5,5-二丙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8)和α,β,γ,δ-四-{4-[3-(9-(4-(3-(9-(4-(2-(5,5-二苯甲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9)等三种卟啉星形化合物. 中间体16和星形化合物79均进行了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 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覃事栋  冯思思  张红梅  朱苗力  杨频 《化学学报》2005,63(13):1155-1160
报道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亚甲基)-1,2-乙二胺(EDTB)及单核镍(II)配合物[Ni(EDTB)]•2Cl• CH3OH•C2H5OH的合成、晶体结构和SOD模拟活性. 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1.0931(2) nm, b=1.1693(2) nm, c=1.6756(4) nm, α=76.042(3)°, β=88.787(3)°, γ=72.044(3)°, V=1.9740(7) nm3, Dc=1.321 g/cm3, Z=2, F(000)=824, μ=0.670 mm-1. 最终因子R[I>2σ(I)]: R1=0.0611, wR2=0.1497; R(全部数据): R1=0.0870, wR2=0.1604. 结构分析表明, 镍(II)分别与配体中的四个苯并咪唑氮和两个亚胺基氮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活性测定表明, 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模拟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席夫碱与亚磷酸酯反应, 合成了新型O,O'-二烷基-α-(6-甲氧苯并噻唑-2-基氨基)-4-氟苯基膦酸酯化合物, 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和X单晶衍射确认. X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3d分子属于四面体晶系, 空间群I4(1)/a, a=2.1055(3) nm, b=2.1055(3) nm, c=2.0521(5) nm, α=90.00°, β=90.00°, γ=90.00°, V=0.9098(3) nm3, Z=16, Dc=1.321 mg/m3, =0.250 mm-1, F(000)=3808. 化合物还存在着1个分子内氢键[N(2)—H(2)…O(1)]. 生物测定表明化合物3f在20 g/mL浓度下对PC3细胞的抑制率为84.3%.  相似文献   

13.
在水悬浮体系中使用三氯异氰尿酸/碱氧化体系对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进行环氧化和对烯丙基醇类化合物进行直接氧化-环氧化制备α,β-环氧酮,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碱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无需有机溶剂, 对于大部分的烯酮和烯丙基醇反应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 产率良好.  相似文献   

14.
哒嗪酮类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保民  江振洲  王涛  倪沛州 《有机化学》2006,26(11):1576-1583
将苯(氧)乙胺和苯氧烷胺类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中的苯(氧)乙胺、苯氧烷胺片段引入哒嗪酮类化合物中, 设计、合成了30个新的含哒嗪酮环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IR, HRMS确证.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28个目标物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有较好的拮抗作用(pA2>6.00), 化合物6o, 6p, 6q, 6v, 6x, 6y, 10c, 10d的pA2值>7.00.  相似文献   

15.
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剂, 通过氯甲酸乙酯与硫氰酸钾反应合成了中间体乙氧羰基异硫氰酸酯, 后者不需分离直接与3-氨基吡啶反应, 得到N-乙氧羰基-N'-3-吡啶基硫脲. 该产物用EA, IR, 1H NMR进行了表征, 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其单晶结构, 晶体结构表明, 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0333(6) nm, b=0.7118(4) nm, c=1.5160(8) nm, αγ=90.00°, β=98.517(8)°, V=1.1028(10) nm3, Z=4. 晶体中硫脲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 由于范德华力作用形成沿b轴延伸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二苄基锡双(四氢吡咯荒酸酯)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benzyltin bis(dithiotetrahydropyrrolocarbamat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dibenzyltin dichloride with dithiotetrahydropyrrolocarbamate. The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MS.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with space group Pccn, a=2.1665(6)nm, b=0.9932(3)nm, c=1.1979(3)nm,α=90°,β=90°,γ=90°,Z=2,V=2.5777(12)nm3,Dc=1.529g·cm-3,μ(MoKα)=1.330mm-1,F(000)=1208,R1=0.0341, wR2=0.0627. In the crystals, the structures consist of discrete molecules in which the tin atom is six-coordinate in a distorted octahedron configuration. CCDC: 179919.  相似文献   

17.
魏晓芳 《有机化学》2005,25(12):1619-1625
总结了D-或L-脯氨酸作为光学活性有机分子催化剂催化的涉及C=O, N=N, C=N或N=O键不对称Aldol型反应和α,β-不饱和烯酮及硝基烯烃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以芳香基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了5个含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芳香三唑类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α-(4-甲氧基苯甲酰基)-2-(1,2,4-三唑-1-基)]乙基-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73482(15) nm, b=1.1051(2) nm, c=1.1209(2) nm, α=90.32(3)°, β=101.97(3)°, γ=105.13(3)°, V=0.8578(3) nm3, Z=2, Dc=1.357 g/cm3, F(000)=368, µ=0.324 mm-1. 生物测试结果显示这5种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杀菌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BF3•Et2O催化和45 kHz超声辐射下亚磷酸丁酯与邻氟苯甲醛、对三氟甲基苯胺在78~80 ℃, 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类 Mannich 反应, 0.5 h即可以较高收率获得目标化合物α-氨基膦酸酯(4),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1H NMR, IR及MS确认. 对化合物晶体结构进行X衍射分析, 结果表明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晶胞参数a=1.348(4) nm, b=1.734(4) nm, c=1.099(3) nm, α=90°, β=109.71(4)°, γ=90°, V=2.417(11) nm3, Z=4, Dc=1.268 g/m3, μ=0.166 mm-1, F(000)=968.  相似文献   

20.
在KF/Al2O3催化下, α,β-不饱和腈或α,β-不饱和羧酸酯和7-甲氧基-1,2,3,4-四氢-2-萘酮反应, 生成了一系列4-芳基-9,10-二氢萘并[2,1-b]-4H-吡喃衍生物. 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 并通过X单晶衍射分析进一步证实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