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相电极法作为研究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文章回顾了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三相电极法的实验原理,并对其在电化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在线性电流扫描过程中,离子在液/液界面转移的电位-电流方程。提出了利用线性电流扫描方法获取离子转移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并对液/液界面电化学中常用的基本电解质离子(TPAs~+)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进行了实际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聚合物材料中的铬(Ⅵ)含量。取粒径小于250μm的聚合物样品用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3h。分取适量提取液经过滤及RP柱净化后,通过IonPac AG19保护柱及DIONEX IonPac AS19阴离子分离柱分离,先后用25mmol·L-1和50m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淋洗分离柱,采用抑制电导检测器检测。铬(Ⅵ)的质量浓度在0.10~1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7mg·kg-1。对聚氯乙烯(PVC)样品连续测定8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2%。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方法的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2%~105%之间。  相似文献   

4.
直接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铬(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用离子色谱测定地表水和电镀废水中的Cr(Ⅵ)。研究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Cr(Ⅵ),测定标准样品的相对误差低于2.5%,多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2%。在含有较高浓度的其他无机阴离子时,检测结果不受干扰,而且检出限为0.012mg/L。  相似文献   

5.
光度法在铬(Ⅵ)测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2006~2009年光度法在铬(Ⅵ)测定中的研究进展.现今测定铬(Ⅵ)的光度法主要包括吸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流动注射光度法和共振光散射光谱法.这2种光度法在铬(Ⅵ)的测定分析中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试剂稳定性差、选择性较差等缺点.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剂消耗量少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随着分析方法的改进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铬(Ⅵ)光度分析方法将逐步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端烯基液晶冠醚推动钠离子在微液/液界面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新型载体端烯基液晶冠醚推动钠离子的转移,结果表明,钠离子的转移由扩散控制.探讨了影响钠离子转移的因素,如端烯基液晶冠醚和钠离子的浓度等.求算出端烯基液晶冠醚在1,2-二氯乙烷中的扩散系数为(2.61±0.12)×10-6cm2/s,端烯基液晶冠醚和钠离子在1,2-二氯乙烷中所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lgβo=5.7.  相似文献   

7.
铬(Ⅵ)在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反应中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Ⅵ)在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反应中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朱仲良,顾志澄,陈荣妹(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武进化学工业公司,常州)关键词铬(Ⅵ)-碘离子-过氧化氢体系,动力学分析,反应级数长期以来Cr(Ⅵ)和Mo(Ⅵ)一直作为稀硫酸介质中H2...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皮革制品中的铬(Ⅵ),选用Dionex Ionpac-AS11柱作为离子分离柱,以电导检测器检测,对离子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在0.5~200mg/L范围内,铬(Ⅵ)的浓度与色谱峰面积(Y)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265×10~(-5)+0.504,相关系数为r=0.999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n=7),回收率为87.5%~89.0%。  相似文献   

9.
铬(Ⅵ)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酸性介质中,重铬酸钾和某些白蛋白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均十分微弱,但当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结合产物时,将导致共振瑞利散射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本研究考察了反应体系的RRS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及分析化学性质。不同蛋白质分别在0.2~50mg/L(HSA),0.5~60ms/L(OVA)和2.0~80ms/L(BSA)的浓度范围内与散射强度(Ⅳ)成正比。铬(Ⅵ)对人血清白蛋白的检出限为54.0μg/L,并且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由此建立了一种用铬(Ⅵ)RRS法测定蛋白质的简便、快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佟月红  邵元华  汪尔康 《分析化学》2001,29(11):1241-1245
用循环伏安法对简单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TEA^ )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EA^ 随微玻管内径减小(小于3μm),电流逐渐呈现拟稳态。随TEA^*浓度减小,ip值也减小。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并且符合Randles-Sevcik关系。同时讨论了微液/液界面TEA^*体系简单离子的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酸性染料溴甲酚紫的液/液界面离子传输过程。详细研究了两相基础电解质对传输过程的影响,用离子缔合的观点解释了传输电位与有机相基础电解质浓度的关系。探讨了有机相溶剂性质对传输电位的影响,讨论了传输机理,并用光谱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所测半波电位△_0~wφ_(1/2)-pH曲线与根据传输机理推导的方程式相符合,计算了传输离子的标准传输电位△_0~wφ°和标准Gibbs传输能△_0~wG°。  相似文献   

12.
薄层循环伏安法是研究液/液界面电荷转移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点。文章回顾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薄层法的实验原理,对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界面驱动力与电子转移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临床药物盐酸非那吡啶在功能化复合介孔膜修饰的水/1,6-二氯己烷(W/DCH)界面上的转移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盐酸非那吡啶中的非那吡啶(PAP) 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质子化形成非那吡啶阳离子(HPAP+)并在该界面上发生转移. 根据循环伏安曲线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以及Randles-Sev$\check{c}$ik 方程, 计算得到HPAP+在复合介孔膜内水相中的扩散系数为5.14×10-8 cm2/s. 研究发现, 相对于空白膜修饰的W/DCH界面, 该复合介孔膜修饰的W/DCH界面可增强非那吡啶阳离子转移时的电流响应, 并提升非那吡啶阳离子的检测性能. 另外, 利用液/液界面电化学方法绘制了非那吡啶在功能化复合介孔膜修饰的W/DCH界面上的离子分布图, 从而得到非那吡啶在该界面上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及其分配系数和吉布斯转移自由能.  相似文献   

14.
用铬(Ⅵ)-糗酸钾-茜素绿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酸性介质中溴酸钾氧化茜素绿的反应,提出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催化光度法.方法检出限为 3.0×10~(-9)g/mL,可测铬(Ⅵ)量的范围为 0.01~0.24μge/mL,应用于测定电镀废水和电镀排放水中铬(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Cr(Ⅵ)和Cr(Ⅱ)在苯基萤光酮(PF)-Triton X-100体系中的析相和显色反应,利用析相选择性分离、富集的特点,提出了用矩阵处理络合物重叠光谱的干扰,同时测定Cr(Ⅵ)和Cr(Ⅱ)的方法,用于合成水样、自来水和天然水中Cr(Ⅵ)、Cr(Ⅱ)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铬(Ⅵ)-亚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铬(Ⅵ)-亚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测定铬(Ⅵ)的高灵敏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10~(-11)g/ml铬(Ⅵ);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对1×10~(-10)g/ml铬(Ⅵ)11次测定);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是1×10~(-10)~6×10~6g/ml铬(Ⅵ)。此方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成功地运用四电极系统阻抗谱技术来研究液/液界面上的离子传递.提出了从表观阻抗曲线获取真实界面阻抗曲线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四甲铵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上的传递进行了实际的动力学研究,证实了四甲铵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上的传递是可逆离子传递  相似文献   

18.
溶剂浮选三元缔合物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的3,5 Br2 PADAP(3,5 Br2\|PADAPH3+3)能与Cr2O2-7及SCN-发生三元缔合反应生成Cr2O2-7·3,5 Br2 PADAPH3+3·SCN-,该缔合物在6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易溶于有机溶剂,建立了溶剂浮选测定痕量铬(Ⅵ)新方法。本法的灵敏度为ε620=3.1×105L·mol-1·cm-1,检出限为0.5μg·L-1。测定了人发中痕量铬,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声辅助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铬污染场地中铬(Ⅵ)的方法。选用0.3 mol/L的KCl溶液作提取剂,对12组土壤样品中的铬(Ⅵ)进行超声辅助提取20 min。采用Metrosep A Supp 4-250(250 mm×4.0mm)型阴离子分离柱,以4 mmol/L Na2CO3-1 mmol/L NaHCO3混合溶液为淋洗液对样品进行分离分析。铬(Ⅵ)在0.0120 mg/L浓度范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8;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为96.4%106.8%,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0.56%。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铬污染场地的监测与调查。  相似文献   

20.
将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水溶液滴涂在铂盘电极表面, 然后将该电极插入到1,2-二氯乙烷溶液中, 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 液滴中的K3Fe(CN)6和K4Fe(CN)6氧化还原电对既可以作为水相中的参比电对参与控制液/液界面上的电势差, 同时又可以作为水相的电子授受体参与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结合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系统的特点, 利用其双恒电位仪分别控制界面电势差和现场扫描的优点, 通过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渐进曲线得到了不同界面电势差控制的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此方法获得的液/液界面可以被外加电位极化, 在一定的电势差范围内, 反应速率常数与界面电势差的关系遵守Butler-Volmer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