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二异丙基亚磷酸酯(DIPPH)和四氯化碳混合液滴加到由4-氨基安替比林(antiprine)、三乙胺、二氧六环组成的混合液中,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4-氨基安替比林和二异丙基亚磷酸酯发生磷酰化反应,生成无色菱形晶形的新的磷酰产物N-DIPP-4-Antiprine,其结构由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以及X-ray晶体衍射所证实.  相似文献   

2.
在超声波辅助下,以大豆苷元、正丁胺和37%的甲醛水溶液为原料,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区域选择性合成了2种新型1,3-大豆苷元并噁嗪衍生物.通过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等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技术,分别对二种新化合物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的波谱学分析确证了大豆苷元特定的反应位点.  相似文献   

3.
以亚磷酸二乙酯为磷酰化试剂,通过Atherton-Todd反应分别对邻间对苯二酚和氨基苯酚6种化合物进行了磷酰化改造. 通过此方法得到了其相关磷酰化衍生物,并首次给出了相关磷酰化产物的波谱数据.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N-磷酰化叉肽(2-5)在溶液中的NMR谱.发现它们具有非对映异位,分子无规卷曲及氢键相互作用.波谱分析表明,磷酰基的参与,主要影响其结合部位的氨基酸.由于肽平面的生成及分子内、分子间氢键影响的改变,致使叉肽中支链的Dipp-Ala磷酰基与β位羰基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磷酰基与N-Cα基团仍处于反式位置,这可能是该氨基酸侧链无极性基团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大豆苷元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大豆苷元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结合反应。大豆苷元对人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并发生了分子内非辐射能量转移。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大豆苷元与H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0.34×10^4(23 ℃),1.10×10^4(30 ℃)和4.36×104 L·mol^-1(40 ℃)。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大豆苷元与H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1.50 nm(23 ℃),1.46 nm(30 ℃)和1.42 nm(40 ℃)。通过计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可知大豆苷元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大豆苷元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RP-HPLC快速同时测定粉葛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黎  张小清  苗延青 《光谱实验室》2011,28(3):1431-1434
采用RP-HPLC测定不同产地粉葛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n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B]-水[A],0—35min B相由20%升到5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8nm。葛根素在8.0—80.0μg/mL(r=0.9996)、大豆苷元在0.81—8.15μg/mL(r=0.9998)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葛根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为0.73%,大豆苷元的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2.81%。RP-HPLC可以作为简单可行的粉葛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15N-1H的2D HSQC、HMBC实验方法,测定了天然丰度的N-磷酰化氨基酸样品在溶液中的15N化学位移δN及偶合常数JN-P,JN-H. 实验表明:对于15N天然丰度样品,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方法. 研究发现:N-酰化后的氨基酸,其δN以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质子1H的化学位移均发生十分明显的高场位移,而偶合常数1JN-P,1JN-H的变化与化合物构型相关联 .  相似文献   

8.
采用15N-1H的2D HSQC、HMBC实验方法,测定了天然丰度的N-磷酰化氨基酸样品在溶液中的15N化学位移δN及偶合常数JN-P,JN-H. 实验表明:对于15N天然丰度样品,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方法. 研究发现:N-酰化后的氨基酸,其δN以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质子1H的化学位移均发生十分明显的高场位移,而偶合常数1JN-P,1JN-H的变化与化合物构型相关联 .  相似文献   

9.
大豆提取物中异黄酮苷的NM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提取物SOB的1H-NMR谱的特征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黄苷的质子信号归属和对应三种苷元的理论质量相对百分含量,为混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图谱分析及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有机磷小分子化合物 ,磷酰胺及其酯类衍生物大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磷作为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生命体系中处于一种重要的地位 ,研究磷参与的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 ,对于更好地认识生命体及人类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化学意义上讲 ,磷参与的绝大部分生命过程 ,其化学本质都是磷酰基转移反应 ,对于这样一类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磷酰基转移反应 ,亦可应用到医药和农药上 ,对一些官能团进行结构改造 ,以改变其活性及仿生作用。Atherton Todd反应是合成此类物质极有价值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水杨酸类药物的仿生作用 ,作者曾采用Atherton Todd反应合成了水杨酸羟基磷酸酯 ,但产率偏低。因此怀疑是水杨酸中羧基和羟基与磷酰化试剂发生竞争反应时羧基更具反应活性 ,为进一步探讨原因 ,文章选择了不含羧基的酯化过的水杨酸乙酯作为磷酰化反应的对象。结果首次采用改造后的Atherton Todd反应成功地制备出o [邻乙氧甲酰 (基 )苯基 ]磷酸二乙酯 ,并具较高产率。文章进一步详细给出了o [邻乙氧甲酰 (基 )苯基 ]磷酸二乙酯NMR谱数据 ,首次探讨了其ESI MS质谱裂解规律 ,对进一步合成更广泛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酚类磷酸酯化合物将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冰盐浴条件下,将DEPH和CCl4混合液滴加到由苯酚、三乙胺、二氧六环组成的混合液中或由水杨酸乙酯, 三乙胺、二氧六环组成的混合液中. 分别用二乙基亚磷酸酯(DEPH)对苯酚和水杨酸乙酯进行磷酰化. 经电喷雾质谱(ESI-MS)及核磁共振检测,目标产物存在, 其分别为磷酸苯基二乙基酯和o-(邻乙氧甲酰(基)苯基)磷酸二乙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片断合成法合成了具有DNA切割能力的六聚吡咯/丝组缀合物, 检测了该化合物的1H、13C NMR 和ESI-MS/ MS 图谱, 确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1H-1H COSY, HSQC,HMBC等2D NMR 技术对其1H 和13C NMR 数据进行了归属和解析, 并探讨了其ESI-MS/ MS 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型C10高碳糖的NMR和ESI-MS/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2-异丙基-5位苯甲酰基α-D-呋喃型木糖合成了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C10高碳糖,检测了该化合物的1H、13C NMR和ESI-MS/MS图谱,确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DEPT和1H-1H COSY,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其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并探讨了其ESI-MS/MS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代博娜  彭敏  陈群 《波谱学杂志》2008,25(4):453-460
运用液体1H谱、固体高分辨13C谱以及脉冲梯度场测量自扩散系数等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壳聚糖(CS)和N-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S重复单元中2位碳上的-NH2和HOBt唑环上的-OH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HOBt的存在可以促进CS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使得在水溶液中对CS进行化学改性成为可能.通过测量CS与HOBt混合溶液中HOBt的自扩散系数,计算出复合物结合与解离的平衡常数K.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过氧钒配合物上有机配体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 mol/L NaCl溶液)应用多核(1H, 13C, 和51V)多维(COSY和DOSY)NMR以及变温技术等谱学方法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L]n- {n=1~3, L=oxalate (缩写为oxa), picolinate(缩写为pic), bipyridine(缩写为bipy), 和1,10-phenanthroline(缩写为hen),与它们配位的含钒物种分别缩写为bpV(oxa), bpV(pic), bpV(bipy)和bpV(phen)}与2-甲基咪唑(缩写为2-Me-Imi)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2-Me-Imi与4种双过氧钒配合物的反应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bpV(oxa)>bpV(pic)>bpV(bipy)>bpV(phen). 研究表明金属中心上配体的配位能力和空间位阻都对反应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新的六配位的过氧物种[OV(O2)2(2-Me-Imi)]-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protopine and allocryptopine in aqueous and organic environments are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luorescence of alkaloids and their pH-dependent interconversion to cationic forms (transannular interaction) were studied using steady-state a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tricyclic base and cis/trans tetracyclic cations of the alkaloids, NMR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were used.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用于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Rh/SBA-15 和PPh3修饰的PPh3-Rh/SBA-15催化剂. 应用原位变温高压核磁共振技术,对比研究了丙烯在Rh/SBA-15 和PPh3修饰的多相催化剂PPh3 Rh/SBA-15上的氢甲酰化反应,实现了高压条件下催化反应的原位固体核磁共振表征. 13C MAS NMR研究结果表明:在1.0 MPa的反应压力下,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丙烯与合成气在Rh/SBA-15催化剂上可转化生成丁醛,而PPh3配体修饰的PPh3-Rh/SBA-15催化剂上丁醛产物的正异比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1H 和13C NMR谱,FT-IR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在限量空气氛室温下经60Coγ 射线辐照后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PVC 大分子链的脱HCl 方式,受辐射剂量的影响.当辐射剂量达到2.8×105Gy 时,PVC 以大分子链内脱HCl为主,产生部分-CH=CH-结构,使得-CHCl的运动受阻,表现为T减小.不同溶剂对聚合物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的影响,反映出溶剂效应和聚合物链在溶剂中的“伸展”状态.而水质子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向低场位移,则是由于HCl与溶剂中的H2O在微酸性溶液中发生了快速的质子交换之故.  相似文献   

19.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几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构特征、动力学特性和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研究. 
利用1D 1H NMR方法测得4-癸基萘磺酸钠(SDNS)在313 K温度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0.82~0.92 mmol/L之间,与报道的298 K时的CMC范围相同. 弛豫时间和2D NOESY实验结果表明,与298 K时的SDNS胶束相比,313 K温度时,SDNS胶束中烷烃链排列得更紧密,其中与萘环相连的第一和第二个亚甲基参与了胶束紧密层的形成,更紧密地堆积在萘环之间. SDNS质子T2值随温度的变化表明,在单体和胶束两种状态下,质子运动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不同. 由自扩散系数分析得到,SDNS胶束的水合半径约为其单体水合半径的5.3倍. 而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胶束中,由于静电排斥力的作用,在同样温度下SDSN的胶束紧密层排列比SDNS更疏松. 
NMR实验表明,在SDNS/Triton X-100 (TX-100)和SDNS/SDSN体系中形成了混合胶束. 在SDNS/TX-100混合胶束中,TX-100的苯环靠近SDNS的烷烃链,而它的聚烷氧链除与苯环相连的第一个乙氧基基团以外都被限制在SDNS的萘环附近. 在SDNS/SDSN混合胶束中,SDSN的磺酸基比SDNS分子更靠近胶束内部. 而SDNS的萘环将SDSN的磺酸基分隔开,在降低带负电荷的磺酸基极性头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混合胶束的形成.
从自扩散系数、横向弛豫和质子距离等NMR测定参数推测,在浓度为0.26 mmol/L(318 K)的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丙烷溴化铵(16-3-16)溶液中形成了近似球形的胶束,胶束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铵基极性头呈锯齿状排列以减弱分子间静电排斥力的影响. 弛豫时间测定表明,与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α,ω-丁烷溴化铵(16-4-16)相比,16-3-16在胶束表面的spacer链段更僵硬, 在胶束核区的烷烃侧链排列的更紧密. NMR共振峰的线形分析表明,16-3-16和16-4-16侧链末端的甲基在胶束中位于两个不同的位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