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体燕尾腔     
李学全 《应用光学》1992,13(4):31-35
讨论黑体燕尾腔的设计原理,写出它的黑体模拟数学式,给出适用腔体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2.
黑体钳形腔     
李学全 《应用光学》1993,14(2):33-38
讨论黑体钳形腔的设计方法。给出黑体模拟数学式及适用腔体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人工黑体辐射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成加半球反射罩的新型人工黑体辐射源,其有效发射率接近理想黑体。与传统的等温腔体相比,新型黑体源具有结构简单、控温易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李学全 《应用光学》1991,12(3):33-38
本文介绍三种黑体腔的设计方法:锥齿光隙黑体腔、矩齿光隙黑体腔和梯形光隙黑体腔。写出它们的设计公式,并分别给出一适用腔体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5.
李婷  卢晓同  张强  孔德欢  王叶兵  常宏 《物理学报》2019,68(9):93701-093701
在中性原子光晶格钟的系统不确定度评估中,通常黑体辐射引起的频移是最大的一项.黑体辐射频移主要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针对国家授时中心的锶原子光晶格钟实验系统,通过理论分析、腔体表面温度的测量和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锶原子光晶格钟黑体辐射频移的修正量和不确定度.其中主要分析了锶原子炉、蓝宝石加热窗口、透过窗口片进入到真空腔体内的室温以及Zeeman减速装置对原子团处的热辐射引起的黑体辐射频移.在真空腔体外表面设置了5个测温点,利用校准过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监测真空腔体外表面的温度变化,用SolidWorks绘图软件建立腔体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出在真空腔体温度变化0.72 K时,原子团所处位置温度的波动为0.34 K.最终得到黑体辐射频移总的修正量为-2.13(1) Hz,不确定度为2.4×10~(-17).  相似文献   

6.
光壁黑体腔     
经作者研究,当腔壁比辐射率ε_0=0.16时,求得腔体之比辐射率ε=0.9999,如图1所示。腔体效应极为明显,腔体ε高出ε_0约0.48,是一种典型的实用黑体腔。这种倒柱倒锥黑体腔可用几何光学原理模拟得到,其光路图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引进了高温黑体BB3500M作为新的光谱辐射照度基准光源。黑体BB3500M包括辐射腔体和温度反馈系统。辐射腔体由一系列高温热解石墨环组成,可以加热至3 500 K。在光谱辐照度测量中,高温黑体的性能参数和温度测量至关重要。对于黑体的性能参数,着重考察了黑体温度的稳定性和腔底温度的均匀性。在将高温黑体的光谱辐射照度传递给工作标准灯时,黑体的温度可能发生改变。实验观测了一小时内黑体的温度漂移情况。当高温黑体加热至3 016 K时,采用温度反馈系统的BB3500M稳定在0.3 K。实验光路中设置了限制光栏,用于屏蔽来自黑体腔壁的辐射。黑体腔底辐射环的温度均匀性优于0.2 K。在温度测量中,2 473 K以下的温度可以直接溯源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热工处,对于更高温度的测量需要进行温度延伸。文中从普朗克公式出发,通过多波长亮度比较法进行了温度延伸。实验先在低温区进行延伸证实了方法的可能性,然后进行了高温区的温度延伸。  相似文献   

8.
按图1注腔体参数,黑体比辐射率值达0.99999。腔形简单,容易制造,将腔底锥角为120°的空腔柱壁加工成等边三角形沟槽即成。  相似文献   

9.
李学全 《应用光学》1994,15(1):23-27
叙述把腔底二倒锥串联和二锥锥角适当搭配构成的串联倒锥黑体腔原理,并将腔体入射光引入柱筒中作多次反射从而达到模拟黑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孙会芳  董志伟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12):123018-1-123018-6
应用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研究腔体的内SGEMP,作为校验,模拟计算了光电子由圆柱腔体端面向内发射的SGEMP模型,并与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使用该程序对圆柱腔体的3维内SGEMP进行模拟研究,得出注量为100 J/m2,特征温度为2 keV的黑体谱X射线,垂直入射高为4.5 cm、半径为7.5 cm的圆柱腔体侧面时,发射电流为20 A,产生的电场最高可达150 kV/m,磁场高达3.0×10?5 T。并对不同X射线注量下的电荷和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光子晶体空间完全带隙的特性,本文在实验上构建了一种由非共面的两个波导和一个立体微腔组成的四端口通道下载滤波器。讨论了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微腔滤波器的选频特性,以及连续旋转长方体微腔时,其输出频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称型还是非对称型微腔,都可以较好地实现选频。提高微腔的不对称性,共振输出频率随之发生移动,说明改变微腔的对称性,可以有效调节滤波器的选频特性。连续旋转非对称型长方体微腔,输出频率会随之发生明显的移动,如果引入有效调节机制,可以产生连续调节输出频率的效果。该研究结果给多端口选择性输出空间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光学器件集成化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用于超稳激光研制的实验室内水平放置的球参考腔的振动敏感度问题.研究了支撑点高度和支撑面积对腔长变化的影响,并讨论了加速度大小的变化对腔长变化的影响.在支撑点完全固定的情况下,振动敏感度被降低到3.0×10-10/g以内.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球参考腔的最佳支撑位置.根据优化的结果提出了这种切割球参考腔放置平台的方案.考虑了加工误差、近水平放置和非对称支撑对参考腔振动敏感度的影响,定量地给出了这三种因素引起的腔长改变量,而且讨论了二阶效应对腔长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置于一个单模驻波光腔中的两个二能级原子,通过利用测量场的正交分量的方法定位这两个原子位置的情况. 发现在不考虑腔损耗的条件下,利用此方法即可很好地定位两原子的位置. 若考虑腔损耗时,通过将测量所输出的信号反馈回光腔中的方法可降低由腔损耗所导致两原子定位能力的损害程度. 关键词: 两个二能级原子 场的正交分量 反馈 定位  相似文献   

14.
双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严峰 《物理学报》2009,58(9):6058-6062
实验利用双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获得了关联维数为3.8的高维混沌光.同时对比分析了双反馈与单反馈两种不同模式产生混沌的区别.结果表明:在反馈强度均为-26 dB时,双反馈产生混沌的关联维数高于单反馈产生混沌的关联维数2.6;双反馈可获得带宽为11 GHz的混沌光,为单反馈产生混沌带宽5.5 GHz的两倍.当双反馈的两个外腔长度不相等时,混沌的自相关曲线能很好的隐藏外腔长度信息,可提高混沌通信的保密性. 关键词: 双反馈 半导体激光器 混沌 带宽  相似文献   

15.
FP腔是WDM光纤通信系统中用于波长控制和解调的关键器件。为了进行匹配系统的设计以及计算已制成腔的自由谱区,准确测定腔长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由于FP腔的具体结构,测定腔长无法用直接的方法进行。本文通过谐振腔的谐振特性分析,推导出一种测量腔长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 photon-number dependent cavity vacuum induced transparency and magneto-optical rotation (MOR) in a 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cavities and an ensemble of Λ-type atom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be photon coupled into one cavity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mode of another cavity via coherent Raman scattering. The transmission, the phase shift, as well as the vacuum Rabi splitting therefore strongly depend upon the probe photon number coupled into the cavity. The photon number dependent cavity vacuum induced transparency can be extended into four-level tripod atoms, leading to photon-number dependent MOR. This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the single photon from higher photon number components in the direction of polarization and create a deterministic single photon source.  相似文献   

17.
李正红  黄华  常安碧  孟凡宝 《物理学报》2005,54(4):1564-1571
将电子束作为激励源,根据Maxwell方程和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给出了描述工作模式在电 子束作用下的激励方程和电子束电子在工作模式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即微波谐振腔中电子束 与微波场相互作用的自洽方程组).根据该自洽方程组,进一步研究了任意时间分布电子束 与单间隙微波腔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微波腔中电子束与微波作用的线性和非线性过程,给 出了电子束调制深度、微波腔作用间隙对微波输出功率的影响.最后从理论上给出了影响微 波输出功率的综合物理参量. 关键词: 微波腔 模式 自洽方程 单间隙微波腔  相似文献   

18.
赵彦辉  钱琛江  唐静  孙悦  彭凯  许秀来 《物理学报》2016,65(13):134206-134206
光子晶体微腔和量子点的集成是实现量子信息处理非常具有潜力的平台之一,利用微腔和量子点的耦合可以制备纠缠光子对,实现对量子态的操控.因为光子晶体微腔具有品质因子高、模场体积小等优点,可以极大地增强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易于实现量子态在不同物理体系之间的转换.通过单量子点和光子晶体H1微腔的耦合可以产生纠缠光子对,因为H1微腔具有简并的、模式偏振正交的基态模式.通常微腔模式的激发随着量子点在微腔中的位置变化而改变,本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偶极子光源的位置及偏振对激发光子晶体H1微腔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偶极子光源位置可以选择性地激发H1微腔简并模式中的一个;具有某一偏振的偶极子光源只能激发相应偏振的微腔模式;模式激发强度的大小也是由偶极子光源在微腔中的位置决定的.鉴于目前量子点在微腔中的位置尚不能精确控制,所以微腔模式受激发光源位置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耦合双Tavis-Cummings模型中的纠缠演化和转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冉  张英杰  夏云杰 《光学学报》2012,32(11):1127003
研究了由光纤模连接的两个Tavis-Cummings模型中纠缠演化和纠缠转移的特性。结果表明,初始两原子间的纠缠可转移为另两原子间的纠缠,在纠缠转移过程中,光纤模起到中间传递的作用。纠缠的转移与初始两原子间的纠缠、原子与腔场的耦合强度以及光纤模与腔场的耦合强度、原子与腔场的失谐量和腔场耗散有关。初始纠缠决定了另两原子间纠缠产生的大小;在原子与腔场的耦合强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光纤模与腔场耦合强度的增强,纠缠转移的时间缩短,且产生的纠缠值增加;腔场耗散对纠缠演化的衰减影响是显著的,而失谐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一现象。在整个纠缠转移过程中,系统中其他任两子体系间的纠缠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实现了两量子纠缠态的远程传递和制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置于一个单模驻波光腔中的两个二能级原子,通过利用测量场的正交分量的方法定位这两个原子位置的情况. 发现在不考虑腔损耗的条件下,利用此方法即可很好地定位两原子的位置. 若考虑腔损耗时,通过将测量所输出的信号反馈回光腔中的方法可降低由腔损耗所导致两原子定位能力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