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3-73
赫拉克利特留传下来的著作是支离破碎的。由于他悲观厌世的宇宙观,人们称他为“眼泪哲学家”。在他看来,宇宙最永恒的东西似乎也只是暂时的,他认为惟一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变化是必然的。例如,他竟然不考虑像太阳这样光辉物体的永恒性,甚至提出太阳每天早晨升起都是异样的,所以人们每天看见的都是不同的太阳。因而他认为,火本身永远在变化中,并能使其他事物发生变化,所以火应该是宇宙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
张衡,字平子。河南南阳人。博学多才。两度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在天文学上成就最为突出,是中国古代宇宙结构理论浑天说的代表。认为宇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无极限。继承前人宇宙起源演化思想,描述天地万物发生、发展过程。正确解释了月食成因,认为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用“近天则迟,远天则速”理论解释五星运动的快慢现象,是五星运动快慢与太阳距离远近关系的早期论述。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95
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他又是一位天主教神职人员),1927年独立地求出爱因斯坦方程的弗里德曼(前苏联数学家,曾提出引力场方程的各向同性通解,称弗里德曼宇宙模型)解。他的文章发表在一家不知名的比利时杂志上,他设想,宇宙早期处于极端稠密的状态,现在宇宙中的全部物质集中在一个大约只有太阳30倍大的球里,他把这个球称为“原初原子”,像一个巨大的原子核,宇宙起源于这个“原初原子”的爆炸。他的学说比较粗糙,是后来的大爆炸宇宙学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37-37
哥白尼1491年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对天文学开始发生兴趣。1497年,他作了第一次天文观测——月掩恒星毕宿五。1500-1503年去意大利学习,主要在帕多瓦大学学习法律和医学。1503年回波兰后开始系统研究天文学。他发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托勒密体系理论不能与观测相合。因此,产生怀疑。在古希腊人地动思想的启迪下,他提出了他的日心学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自转轴自转,并同五大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只有月球绕地球运转。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5-85
开普勒1587年进蒂宾根大学,听麦斯特林教授讲天文学,成为哥白尼的忠实信徒。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当时大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1609年,他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宣称火星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太阳居于椭圆两个焦点之一。这对认为行星是沿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传统观念是_严重的挑战,也是对哥白尼C22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67
格里尼亚少年时期因学习优良而数次获奖;在里昂大学学习时,他学数学,对化学并没有好印象,但是与化学实验室工作的偶然接触使他改变了看法,而数学反倒与他无缘了。他在实验过程中试图把甲基加到一个分子上,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弗兰克兰用乙醚作溶剂,制出了锌与有机化合物的结合体(化合物),因而格里尼亚“灵机一动”想知道他是否能用镁达到同样目的。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45
德谟克利特在宇宙论和原子论的发展方面占重要地位。他可能是一位富有的公民,曾在东方广泛游历,享有高龄。其著作达73种,几乎包括人类知识的一切门类。但仅几百个片断留存,大多属伦理学论文。用多元和运动解释宇宙。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或虚空中运行。原子是永恒存在的,没有起因,“不可分”,也看不到,相互间只有形状、排列、位置和大小之区别。原子和虚空是他提出的最终的现实事物。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6-136
卢瑟福因对衰变的研究成果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认为物理学不会再有什么新进展了,然而不到3年,卢瑟福成功地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分支——放射物理学。他发现钍及其化合物衰变成一种气体,接着再衰变为一种未知的“放射性物质”。1902年,他提出放射现象乃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自发地衰变为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过程。他连续作出过重要发明,例如他在1903年说明α射线可被电磁场偏转;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42
1476—1497年,达芬奇跟韦罗基奥学习绘画和自然科学。1482—1499年任过军事技师,水利、建筑工程师和画家。后来在佛罗伦萨、米兰、罗马、威尼斯等地工作。晚年侨居法国。达芬奇强调力学和数学同样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并研究过许多力学问题。达芬奇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化石是古生物遗骸,并推断意大利北部山脉过去曾是海洋:他是第一个研究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原理的人。他认为实验和观察是正确知识的惟一来源。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艾丁顿儿时是一神童,在剑桥大学以数学好而出名,1904年是全班第一名。从1913年起,是剑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1914年为剑桥天文台台长。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对恒星内部的理论研究。太阳的密度比地球的低很多,人们有理由认为太阳里里外外都是气体。于是就产生问题:在恒星的巨大引力作用下,什么东西使这气体不收缩成坚实的一小团。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舍勒1757年在哥德堡做一药剂师的学徒,开始学习和研究化学。1770年在乌普萨拉做药剂师。1775年选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舍勒发现的有机和无机物不下3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氧和氯。他在1773年以前,研究了燃烧现象,分离出了氧气(当时他称为“火空气”),并于1775年底写成《论空气与火》一书。他还证明“火空气”存在于空气中。1772年舍勒曾研究氮气,他用硫黄与铁粉的混合物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取得氮气,当时他称为“浊气”或“乏空气”。他是第一个认为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1774年他对软锰矿做了多种实验并确定它是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将这种金属定名为锰。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61-61
伽里略最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曾用大量事实证明地球环绕太阳旋转,否定地心说。最先把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并用来研究惯性运动和落体运动规律,为牛顿对第一运动定律和第二运动定律的研究铺平道路,所以常被认为是现代力学和实验物理的创始人。1589年他首先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25-25
布拉德雷就读于牛津大学,他的叔父庞德是一位天文学家,使他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这位年轻人的数学才能使他赢得了牛顿”和哈雷的友谊,并使他于1718年被选入皇家学会。正是天文学维持了他的后半生。在天文学上,他的主要志向是测量恒星光行差。当哥白尼首先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运行时,下述情况看来乃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地球的这种运动,与遥远恒星相比,较近的恒星将会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83-83
康德一生都是在边远偏僻的家乡度过的。在他一生的80年中,从未离开过乡土。他生活极有规律,以致邻人几乎可以用他来校准钟表。尽人皆知,康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哲学家,青年时期,曾在柯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1755年,获得医学学位。同年发表了《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了他对宇宙形成的观点:首先,他先于拉普拉斯论述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55
费马是皮革商人的儿子,先在家里受教育,后学习法律。他是图卢兹市法院法律顾问,业余时间钻研数学。假如他要是专业数学家的话,真不知道他能够做出什么巨大成就来。费马有一种习惯:不发表著作,而是在书的边缘上写下一些草率的注记或者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朋友。结果他失掉了发现解析几何的优先权。他和笛卡尔叭。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解析几何,事实上,笛卡尔只涉及到二维的情形,而费马还考虑了三维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87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先世是贵族。幼年贫贱,学无常师,做过小吏。年50任鲁司寇,摄行相事。后与门人周游卫、陈、蔡等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整理《诗》、《书》等典籍,删定《春秋》。传弟子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反对苛政,提出“不患寡而忠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93
劳伦斯(E)的祖父是挪威移民。1925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自1927年起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20世纪20年代,核物理学的一个大难题是改进轰击原子核的方法。人们发明了各种加速装置,然而,最有用的加速器是劳伦斯发明的。他觉得,与其建立极大的电势以对带电粒子狠狠地“给上一脚”还不如使它们作回旋运动,而在每一转中给它们以轻轻一掌,同时使这些掌击不断地累积。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2-142
西留库斯支持阿利斯塔克关于太阳位于行星系统中心的观点。伊巴谷和他的地球中心论暂时占了上风,但正确的正是西留库斯。西留库斯探索了关于潮汐的解释,他感到月亮是举足轻重的,并注意到潮汐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在世界各地也不以同样形式出现。在潮汐问题上,埃拉托色尼认为地球上各大洋的水是连在一起的,形成一个整体。西留库斯不同意这一观点。所以他的潮汐学说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3
赫尔蒙特是从炼金术到化学的过渡阶段的代表。虽然有神秘的倾向,且相信点金石,但他尊重哈维聃和伽里略船的学说,他还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他认为水即使不是物质的惟一组分,也是物质的主要组分。他用定量土壤栽培一颗柳树的实验来“证明”他的想法。他只为树浇水,5年之后柳树的重量增加了74.389kg,而土壤的重量仅只失去57g。他由此推论,说是树把水转化成自己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10
培根出身于英国宫廷中有声望的家庭。他作为一个廷臣是出类拔萃的,因为他有一套看风使舵的本领。他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1584年进入议会,1603年被封为爵士,1621年,为子爵。有一些人认为莎士比亚的剧本是培根写的,这主要是因为培根受过良好教育,而莎士比亚所受的教育,显而易见是不能和培根相提并论的。培根是第一个把历史看成是思想发展史,而不是帝王将相史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