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座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机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人服务,从人的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人机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来进行现代座椅设计是座椅设计发展的必然。本文分别阐述了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最后系统分析了人机工程学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辅助系统,其可靠性高低对矿井生产和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将人机工程学用于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的研究,就是用人机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矿井通风中人、机、环境3个子系统各自的特点及相关性,并给出了矿井通风“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定义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杨孝 《科技咨询导报》2008,(22):239-239
本文着重从起重机的操作、维修检查、使用三个环节阐述了起重机与人机工程学。  相似文献   

4.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世界上发生的数不胜数的交通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造成的,疲劳驾驶也因此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大杀手。汽车座椅作为与驾驶员接触最紧密的工具,它的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了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这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本文将从汽车座椅对驾驶员疲劳的影响和从人机工程学方面对汽车座椅的设计两个方面做一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核心,研究人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人造物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人机关系,而且必须充分关注这一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限制和反作用。其基本内容包括:四肢的活动与技能局限;五官的感知与操作控制;人脑的功能与心理需求;环境的影响与产品适应。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转变,科技的进步使食物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对食物加工工艺、使用工具及美观程度均有了更高的需求。厨房中不断出现的新工具,在方便人们使用的同时,也让厨房这个本来就比较小的空间变得拥挤和杂乱无章。目前,人们利用模块化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工具间的相互整合,便于使用和放置,但在过多考虑模块化工作时却忽略了人机工程学的因素,产品的更新不一定适合人们使用。本文通过对产品功能、造型、材料和颜色等方面的研究,使模块化的厨房用品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在创新产品的同时也更便于人们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床具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人体构造与睡姿的分析,对床具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为满足人体最佳舒适性的要求,在设计床具时,对其结构、尺寸、材料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机工程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人机工程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利于我国建立自己的人机工程学。本文就四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判断人机工程学产生的理论基点、人机工程学的综合化和分支趋势、人机工程学的系统科学化、人机工程学的高技术化。  相似文献   

9.
许世虎  金锦虹 《科技信息》2011,(16):I0026-I0027
雨伞的功能是供人遮雨,就发挥雨伞的功能作用而言,把人看作雨伞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合理的,人在使用中所需要支出的肢体动作和雨伞的结构是有一定的密切关联的。对于具体的结构设计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去分析与人直接接触的伞的结构设计和人—伞交互活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年对数控机床外观设计的实战经验,结合专业理论,对当今数控机床人机工程学发展做一个分析。文章首先对数控机床与人机工程学做个概述,然后,分别从视觉、触觉与听觉三要素来对数控机床人机工程学展开分析,最后,建议数控机床人机工程学发展趋势应该从视觉、触觉与听觉三方面来完善数控机床人机工程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电子机械制动器(electmmechanical bloking,简称EMB)的制动效能,建立了电子机械制动器的数学模型和在水平路面上汽车制动时整车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电子机械制动器和液压制动器(hydmulic braking简称HB)的制动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子机械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液压制动器,为电子机械制动器工程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与防抱死制动系统协调控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协调控制方法.采用滑模控制研究防抱死,并证明带有电机制动力矩时控制的稳定性.进而提出不影响滑模控制的滑移率门限值,并设计了协调控制算法.最后,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整车模型,选择高、低附着系数路面工况对所提出策略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协调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以汽车制动力学方程为基础,设计了参数模糊PID控制器,对参数模糊PID控制算法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应用进行研究.该控制算法补充了常规PID、逻辑门限制控制算法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该参数模糊控制系统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制动时间比模糊控制快0.17 s,比常规PID快0.51 s,制动距离比模糊控制短1.475 m,比常规PID控制短5.59m,并在不同的环境参数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制动系统的结构制定了常规制动和防抱死制动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策略能满足制动安全性和驾驶员感觉的要求,并能回收相当比例的制动能量.文中建立了实车测试系统来验证该控制策略,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类似,表明集成控制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制动安全性,需要将再生制动与原车的ABS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基于半挂汽车列车按固定比值分配制动力的制动器结构,提出了适用于三轴车辆的最优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根据制动强度、蓄能状态与路面附着条件,分配三轴间机械摩擦与再生制动力,调节摩擦制动力以控制车轮滑移率。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了联合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协调控制策略可以使制动能量回收率在中低附着路面、中度制动工况下达到13.48%,同时三轴制动时的滑移率均维持在最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汽车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电机制动效能为依据划分制动模式,提出了常规液压制动与再生制动力(电机制动)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并且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随理想制动力分配I曲线变化,实现良好制动性能,制动过程中增加了电机制动率,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可靠性研究对象被局限在"机",事实上很多事故是由人的差错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基于人机工程的矿井通风系统可靠度数学模型研究。利用人的失误分析技术(ANTHEANA)定量确定人的可靠度;从风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温度、粉尘(煤尘)浓度四个方面考虑,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可靠度数学模型;从功能结构上确定了人—矿井通风系统可靠度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车辆转向时制动防抱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车辆转弯制动时车轮法向载荷以及回正力矩的影响 ,建立了汽车弯道行驶的 8自由度整车模型。用该模型对车辆转弯制动时的车速与轮速的变化、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变化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考虑车辆转弯特性的 ABS控制系统在弯道制动时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对开发和改进 ABS系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ISG型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系统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ISG(Integrated Startor and Generator)型混合动力整车制动力分配与制动系统压力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综合制动系统的设计。利用AMESim(Advanced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Performing Simulations of Engineering System)模块化仿真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关键部件和系统动态性能的仿真与分析,结果验证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纯电动商用车在连续制动时,气源压力偏低会导致驱动轴耦合制动力响应速度变慢,影响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比例继动阀的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uncoupled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 URBS)方案。首先,基于比例继动阀的迟滞特性,采用前馈-单神经元PID控制方法,实现制动气压的准确输出;其次,以电池SOC、车速等为约束条件,根据气源压力信号确定供压模式,并制定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最后,基于AMESim,MATLAB/Simulink及TruckSim搭建联合仿真平台,选取单次制动工况与循环工况验证了制动力耦合效果及系统的制动能量回收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比例继动阀的URBS可实现耦合制动力的快速响应,达到稳态压力值75%的时间小于0.1 s,且在中国重型商用车行驶工况和中国重型商用车瞬态工况下有效制动能量回收率分别为10.13%,17.17%。所提URBS方案能有效提高驱动轴耦合制动力的响应速度及耦合精度,可为纯电动商用车气压式URBS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