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林矿床位于十万大山盆地东南侧,是我国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床之一。十万大山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总面积18 000 km2,盆地基底为前中三叠统及印支期花岗岩,盖层为上三叠统到古近系,盆地内构造发育;在盆地中发现多个铀异常点,大多数产于侏罗系,375铀矿床就是其中之一。该文通过对375铀矿床见矿孔ZK9901,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对375矿床的形成环境及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环境的交替行进下,利用泥岩的不透水性和砂岩透水性的相互作用,并经过后期的热液改造作用,造成了铀的富集沉淀。碎屑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岩石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滇西三江地区位于扬子、印支、缅泰马3个微大陆的交接部位,它们之间的地缝合带均以产出蛇绿岩套和蓝片岩为标志。岩石学的大量成果为本区古特提斯的存在提供了系统的证据,并据之重塑了其大地构造演化。晚古生代时古特提斯为多岛洋格局,三叠纪时有残留洋盆发育;新特提斯已西移至缅甸等地。本区是经复杂的洋壳消减和强烈的印支期陆-陆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并受到嗣后的构造运动尤其是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3.
十万大山盆地盖层划分是根据印支运动第三幕-龙华运动造成的中三叠系不整合面为界线划分的,包括上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的陆相和下部一部分海陆过渡相的沉积物。凤凰山剖面出露侏罗系地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百姓组和那荡组。对剖面样品进行微量稀土元素参数分析,Th-Sc-Zr/10判别图解指示碎屑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δEu、δCe及V/(V+Ni)比值表明当时沉积环境以厌氧的弱还原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钾盐沉积的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国外少见的典型的大陆含钾盆地。其钾盐沉积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的笫四纪盐湖中。同时该盆地具有许多有利于钾盐沉积形成的良好条件:(1)丰富的钾的物质来源,(2)钾迁移和富集的良好过程,(3)钾盐形成的良好物理化学环境。由于其盐湖外来水补给的条件及其卤水化学组成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型式和不同类型的钾盐沉积。  相似文献   

5.
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和微玻璃球的发现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在陆相沉积物-黄土中发现了16颗微玻璃陨石和3颗陨石消融型si-Mg微玻璃球。它们赋存于洛川黄土剖面中B/M界线之上,L8上部层位中,其沉降年龄为0.72—0.724Ma,与深海岩芯中澳-亚群微玻璃陨石的赋存层位一致,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呈球状、椭球状、肾状、滴状及不规则状,颜色以微黄褐色,微黄绿色和浅黄棕色为主,少数为浅绿色、白色及无色透明球粒,粒径在65—220μm之间,多具溶蚀痕迹,但仍可见明显的气孔和凹坑,并发育有流动构造和熔渣构造。据其主量元素成分,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可分为普通、瓶绿色和高铝微玻璃陨石三个化学群,其化学成分分别与深海岩芯中相同类型的微玻璃陨石相同。据其地理位置,赋存层位,沉降年龄及化学成分,这些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属澳-亚散落群。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微玻璃陨石具有复杂的形成过程,其母源物质是多来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证了分布于中国东北部、苏联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属于同一个盆地系,这一盆地系可分四个带,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先存断裂网络、裂陷作用期的构造应力场和深部因素。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中国大陆内部应力场的巨大变化可能是深部过程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滇西澜沧群两类火山岩系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采自惠民的变火山岩和采自粟义的交玄武岩是两套不同的火山岩系。前者是以安山岩为主的非碱性岩系,后者是跨式A型碱性岩系。根据它们的REE,LIL和HFS元素以及Nd和Sr同位素特征,惠民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而粟义火山岩形成于以陆壳为底的初始弧后扩张区,二者之间没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
皖南晋宁早期初生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皖南晋宁早期花岗岩类属陆壳改造型(S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而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形成于晚元古代初期,当时该地区处于大陆边缘岛弧发展阶段,大陆壳刚刚形成,具有初生陆壳的性质,正是这种初生陆壳决定了该花岗岩类的一系列特点,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岩石类型,是大陆壳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中国东南边缘大陆基底年代学和构造发展程式是半个余世纪来纷争不已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本文根据多种计时法所获年龄测定成果以及大量地质事实论证了“华夏古陆”,厘定其年代区间为(9—20)×10~2Ma,其间不整合面为1400Ma左右;华夏古陆与江南古陆在晋宁期发生对接碰撞,但向赣、湘、粤、桂方向开启,形成残洋盆地;自晋宁期—加里东期盆地沉积中心不断迁向南西,最终于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关闭。华夏古陆在晋宁期后可能发生了漂移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10.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中国大陆地壳的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壳幔混合铅的二阶段模式计算,表明大陆地壳主要派生于太古代,地壳增加速率在33—34,26和16—17亿年出现极大值.晚元古代后,中国大陆出现广泛的重熔再造,导致了高Pb~(207)/Pb~(204)与Pb~(208)/Pb~(204)异常铅的出现,表明其改造程度要比其他大陆强烈.中国大陆铅源普遍具有高Th/U比特征也可能反映原始地球的区域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区特提斯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层、沉积体系和古构造的特征可将西藏特提斯划分为9个沉积盆地。各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演化特点很好地表明了西藏地区的板块构造格局。研究表明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为板内转换边界,雅鲁藏布江活动陆缘具有“山弧”边界性质,而非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钢中大尺寸稀土夹杂物的形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添加稀土等微合金化元素的5CrNiMo钢为例, 通过电子探针元素面分布分析探讨了钢中大尺寸稀土夹杂物的成分和组成元素的分布规律, 初步探明了稀土夹杂物的形成动力学及形成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稀土夹杂物首先以高熔点氧化物和硫化物为核心分别独立形核长大, 然后以稀土所特有的较高表面活性在液相和凝固过程中相结合, 最终细小分散的稀土夹杂物合并成一个大尺寸的稀土夹杂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子活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上方的地质样品进行了某些元素的检测,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岩石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并对该地区的放射性元素作出了评价,绘制了样品的稀土配分模式图和评价了当地的金属矿产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在油气田的上方,放射性元素铀呈现出负异常;钍和钾无明显异常;岩石中的其它元素和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基本...  相似文献   

14.
采集了皖北新元古代沟后组和寒武纪猴家山组石灰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灰岩中稀土的来源及其特征,并据此对灰岩形成的海水稀土配分模式进行反演,探讨了皖北新元古代-寒武纪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沟后组石灰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10.66~30.68 ppm),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NdSN/YbSN在1.12~1.46之间,受陆源碎屑混染影响严重;猴家山组石灰岩稀土总量偏低(1.63~7.79 ppm),轻重稀土分异微弱,轻稀土略亏损,LaSN/NdSN在0.35~1.28,受陆源影响较小;石灰岩样品均具有程度不同的La正异常、Ce负异常和Y正异常;猴家山组灰岩反演海水稀土特征与新元古代海水略有差异,与现代海水稀土组成特征一致;沟后组和猴家山组石灰岩分别形成于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明塔里木盆地,是以新生代压扭应力形成的山前盆地,迭加在中新生代形成的分割性断陷盆地之上,并构成统一的盆地;根据石炭纪岩石的不溶残渣、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的分析,推测盆地在该时期是一南深北浅的箕状盆地;盆地的生油岩以侏罗系最为有利,但分布范围小;石炭系—二迭系次之,它分布广,生油潜力大;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更次,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前,腾冲地块已初显国家级稀土矿战略后备基地雏形,但整体研究程度仍偏低,稀土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趋于空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稀土矿勘查工作成果,通过研究腾冲地块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岩浆岩与稀土矿产出关系,取得以下认识:腾冲地块稀土矿床(点)成矿母岩时代有三叠纪(印支期)、白垩纪(燕山期)、古近纪和第四纪(喜马拉雅期),以古近纪(喜马拉雅期)为主;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等,以二长花岗岩为主;成矿母岩都具有高硅(68%~78%)、富铝(12%~15%)、富碱(W_B(K_2O+Na_2O)值7.5%~10.6%,多数大于8%)、富钾(钾大于钠)特征,且稀土元素丰度较高;以轻稀土矿为主,仅有个别重稀土矿。腾冲地块发育有轻稀土矿与重稀土矿成矿母岩,具有得天独厚的稀土成矿条件,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今后地质工作中,应提高重视加强对稀土矿找矿勘查工作,尤其是古近纪岩体分布区、重稀土矿成矿母岩分布区,如陇川—盈江、新岐、古永地区。同时,对已发现的锡矿、铁矿等矿床,综合评价其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  相似文献   

17.
自主建立了一种利用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同时富集水溶液中铅、镉和汞三种重金属离子的X射线荧光多元素同时分析方法。方法首先以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Na-DDTC)为络合剂,在pH 4.0条件下,络合剂与水溶液中铅、镉和汞离子同时络合,形成金属络合物;再采用以丙酮为分散剂、四氯乙烯为萃取剂的分散液相微萃取方法对水溶液中金属络合物同时进行百倍的萃取富集,最后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萃取溶液中铅、镉和汞元素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整个分析过程数分钟内完成,3个元素方法检出限均可达0.1 mg/L。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XRF本身检出限高的问题,扩展了XRF在水相中痕量铅、镉和汞元素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云南腾冲土官寨矿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化层较基岩明显富集Al_2O_3, Fe_2O_3, FeO等,贫化CaO, Na_2O, MgO, K_2O等元素,绝大多数微量及稀土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垂向上从上到下稀土含量总体呈现"低-高-低"的抛物线形态, Ce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分异现象,个别样品中表土层稀土含量较高且含矿层较厚可能是由于风化历史时期的构造沉降作用造成的;由半风化层到全风化层, REE元素均为迁入,其中∑LREE迁入程度较∑HREE高,与不同稀土元素的水解能力和黏土矿物吸附选择性有关,而由全风化层到表土层, REE元素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针对性分析煤层中锂、镓的分布赋存特征,选取安太堡11号煤层为研究对象,统计了锂、镓在各灰分级别、硫分级别及纵向分层中的分布特征。通过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与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分析了微区范围内锂、镓与常量元素的结合关系,讨论了煤层中锂、镓赋存状态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锂富集于高灰煤中,镓在不同灰分级别与硫分级别煤中含量变化不显著。在纵向煤层中,锂在陆源物质供给充分时具有较高含量,镓分布较为均匀未呈现明显变化规律。微区原位分析中,锂的赋存与铝硅酸盐密切相关,镓可赋存于高岭石、勃姆石、黄铁矿、钠盐和钾盐中。煤层中锂与稳定元素锆的相关性系数为0.894,两者主要来源于物源区酸性岩浆岩。镓由于过渡元素的性质显示亲石性与亲硫性,在高灰煤与高硫煤中均具有较高含量,较强的元素迁移性使其在煤分层中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综合论述了各种类型盆地的构造迁移及其与油气时、空分布规律。最后初步讨论了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对中国东部盆地构造迁移的影响,指出深部地质作用是产生浅层盆地构造迁移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