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30%H2O2为氧化剂,金属助剂改性VPO为催化剂选择性氧化苯乙烯合成苯甲醛.研究了金属助剂、反应时间、温度、溶剂、氧化剂的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镍助剂修饰的VPO能显著提高苯甲醛选择性,在Ni-VPO催化剂用量为5%,n(苯乙烯)∶n(H2O2)=1∶2,乙腈做溶剂50℃反应6 h的最优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为80.6%,苯甲醛选择性74%.XRD、FT-IR、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强斌 《分子催化》2013,(6):522-529
制备了多种载体(MCM-41、ZSM-5、γ-Al2O3、TiO2)负载的Ni-VPO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XRD、FT-IR、SEM表征,考察了它们在苯乙烯催化氧化选择性合成苯甲醛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Ni-VPO/TiO2对苯乙烯催化氧化反应具有最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为91.2%,苯甲醛选择性76%。认为TiO2载体提高了(VO)2P2O7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抑制(VO)2P2O7的聚合,以及可能发生的TiO2与VPO某种程度的键联,是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H2O2氧化苯乙烯合成苯甲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敏  魏俊发  史真 《合成化学》2005,13(3):287-290,i004
摘要:以30%H2O2做为氧化剂,钨酸钠与含O双齿有机配体(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剂的条件下,研究了苯乙烯氧化制苯甲酸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苯乙烯100.0mmol,n(钨酸钠):n(草酸):n(苯乙烯):n(30%H2O2)=2.0:3.2:100.0:440.0,于92℃反应24h,苯甲酸收率98.6%。用GC—MS跟踪了氧化过程中4种主要物质苯乙烯、1-苯基邻二醇、羟基苯乙酮及苯甲酸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其主要氧化机理为苯乙烯经过环氧化反应、水解生成生成1-苯基邻二醇,1-苯基邻二醇再氧化为羟基苯乙酮、最后氧化为苯甲酸。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以O2为清洁氧源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和液相选择性氧化。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选择性氧化中主要介绍了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和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甲苯类化合物的液相选择性氧化中重点介绍了MC(mid-century)催化体系及其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特别介绍了仿生催化在甲苯类化合物催化氧化中的应用。对各催化氧化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CO2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卫权  李会泉  张懿 《化学进展》2004,16(3):406-413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温室气体CO2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和乙苯直接脱氢法相比,新工艺不仅能降低反应温度,大幅度降低能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催化剂的失活.氧化铝负载的Fe系催化剂和活性炭负载的La等过渡金属改性的V系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CO2对乙苯脱氢的显著促进作用要归因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机制以及乙苯脱氢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耦合的协同作用.尽管新工艺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还要强化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并对新工艺的成本进行详细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以O2为清洁氧源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和液相选择性氧化.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选择性氧化中主要介绍了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和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甲苯类化合物的液相选择性氧化中重点介绍了MC (mid-century)催化体系及其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特别介绍了仿生催化在甲苯类化合物催化氧化中的应用.对各催化氧化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Pd/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选择性催化氧化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羧基对咪唑型离子液体的阳离子进行功能化,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羧基数目及与不同阴离子搭配的N-羧基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TSILs), 进而构筑PdCl2/TSILs催化剂体系.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将PdCl2/TSILs用于选择性催化氧化苯乙烯合成苯乙酮. 研究结果表明, PdCl2/TSILs催化体系对目标反应具有理想的催化性能,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阳离子及其搭配的阴离子对苯乙酮的选择性和产率均有显著的影响. 阳离子的羧基数目越多,阳离子的不对称性越高, PdCl2/TSILs催化剂体系的活性越好. 含有相同阳离子的PdCl2/TSILs催化剂体系,其催化性能按照阴离子PF-6<H2PO-4<Cl-<BF-4的顺序递增且与其酸强度顺序相反. 含有三羧基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与PdCl2构筑的催化剂体系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55 ℃下,该催化剂体系的转换频率值达到125 h-1, 苯乙烯可以完全转化且苯乙酮的选择性为91%.  相似文献   

8.
将金属次卟啉二甲酯用作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的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溶剂和不同金属次卟啉二甲酯[M(DPDME)]对苯乙烯转化率及苯甲醛选择性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金属次卟啉二甲酯能够顺利地选择性催化氧化苯乙烯生成苯甲醛。 以0.002 mmol锰次卟啉二甲酯[ClMn(DPDME)]为催化剂,0.4 mmol TBHP为氧化剂,1 mmol苯乙烯为底物,5 mL CH3CN/H2O(体积比4∶1)为溶剂,反应温度75 ℃,常压反应20 h,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8.3%,苯甲醛的选择性为92.7%。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合成氧化乙烯(EO)、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ABC星型三嵌段共聚物(S-PEO-PS-PMMA)的方法.聚氧化乙烯(PEO)嵌段是由Schiffs碱保护的胺基苯酚钾引发环氧乙烷开环后得到的,在去保护后,PEO的苯胺端基在光的作用下,和二苯酮组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分别引发St和MMA聚合.生成的S-PEO-PS-PMMA可以通过薄层色谱(TLC)和含芳亚胺基团的双嵌段共聚物PEO-b-PS分离,用IR,NMR,GPC和裂解气相色谱(PGC)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以O2为清洁氧源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和液相选择性氧化.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选择性氧化中主要介绍了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和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甲苯类化合物的液相选择性氧化中重点介绍了MC (mid-century)催化体系及其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特别介绍了仿生催化在甲苯类化合物催化氧化中的应用.对各催化氧化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的合成及其催化酯化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M.Hino和K.Arata于1979-1980年曾报道将四氯化钛、二氯氧锆分别用氨水水解,用0.5mol硫酸处理,然后在空气中煅烧所得的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可以催化烷烃的异构化反应。我们参考文献合成了TiO_2和ZrO_2,并发现当热处理温度为425℃(TiO_2),575℃(ZrO_2)时,它们对醋酸和脂肪醇的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纳米氧化镍、氧化锌的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以草酸和醋酸盐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合成出前驱配合物二水合草酸镍和二水合草酸锌,进而二水合草酸镍和二水合草酸锌分别在380℃和460℃热分解2 h,得到产物纳米氧化镍和氧化锌。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纳米氧化镍为球形立方晶系结构,平均粒径均为40 nm左右,产物氧化锌为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20 nm。  相似文献   

13.
以水滑石为前体的Mg-Al-M复合氧化物对催化消除NOx的活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钰  杨向光  张忠良  吴越 《催化学报》1999,20(4):450-454
通过H2TPR,XRD,TGDTA及比表面积测定等对MgAl水滑石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水滑石物理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MgAl水滑石中加入过渡金属(M)离子后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发现,含有Cu离子的样品对NO+CO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与CoAlM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于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_2O_3消失,生成新相MnAl_2O_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Ce-pd-O样品表面难于还原。实验结果还表明Mn-Ce-pd-O催化剂的三效性能远远优于Cu-Mn-Ce-O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运用BET、XRD、FT-Raman以及微量吸附量热等手段对由浸渍三种晶型氧化锆及其前体氢氧化锆制备的负载钨催化剂的结构及其表面酸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起始原料和制备条件对氧化锆的结构有显著影响。浸渍在氢氧化锆上的钨物种会使氢氧化锆转变为四方晶型氧化锆。但浸渍于氧化锆上的钨物种使氧化锆发生晶型转变相对较难。负载钨催化剂表面强酸位的形成与载体晶型、表面钨物种WOx以及WOx与载体氧化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催化剂上的强酸位可因残留的Na+离子所毒化或阻抑。少量Y3+离子对表面酸性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氧化环己烯三元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土三元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与环氧乙烷的三元共聚,当环氧乙烷和氧化环己烯等摩尔投料时催化活性达到690 g/(mol Zn h),所得三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达到7.9×104,远程异核多量子相关核磁谱证明所得共聚物主要是无规三元共聚物,其中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结构单元与氧化环己烯-二氧化碳结构单元相连的全交替结构占26.9%.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脆性导致其熔体加工十分困难,引入环氧乙烷为第三单体进行三元共聚,实现了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增韧,解决了其熔体加工难题,而且改变环氧单体比率能够调节三元共聚物的耐温性能和力学性能,当环氧乙烷与氧化环己烯等摩尔投料时,所得三元共聚物在20℃下的杨氏模量达到(900±17)MPa,拉伸强度为(38±2)MPa,断裂伸长率为(26.3±9.2)%.  相似文献   

17.
齐力  宋永贤 《应用化学》1993,10(6):66-70
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共聚体系的等温结晶前期符合Avrami方程。PO组分含量增加,Avrami指数n值由1.8到2.4,体系的结晶生长速率与共聚体系的组成和结晶度有关,EO/PO共聚体系的平衡熔点随P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Tc增大,△Hm与△Sm呈线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所有已知的层状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结构均可按连接单元、分隔单元和三种不同的铜氧平面进行分类,由这几种基本的结构单元也可组合设计出新的结构类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可以获得新结构类型的层状铜氧化合物超导体。以这一思想为出发点,本文从材料设计的角度总结了近五年来在新结构层状铜氧化合物超导体探索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A kind of new nano composite with ultraviolet (UV) ray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was prepar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in low temperature. Polysulfonamide (PSA) was synthesized with 4, 4'-diaminodiphenyl sulfone (DDS) and terephthaloyl chloride (TPC) in the common solvent N, N-Dimethyl- -acetamide (DMAc). Nano filler is a certain nano titanium oxide modified by silicon oxide (TMS), which plays the role of UV resistance additives.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AFM had showed the sizes and distributions of TMS particles in the nanocomposite.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for the nanocomposites showed a large absorption in UV band. TGA showed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over ten degrees with 0.5% wt TMS for this nanocomposite compared with pure PS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