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4,4′-联苯二甲腈在4,4′-联苯二甲腈氯化锌配合物催化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氰基浓度通过以铁氰化钾为内标的石腊糊法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是二级反应,聚合反应速度和氰基浓度及配合物浓度各成一次方比例。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2.4千卡/克分子。此外,也研究了不同的4,4′-联苯二甲腈金属氯化物配合物为催化剂对4,4′-联苯二甲腈聚合反应速度的影响,并对聚合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下列三个含5-氰基苯并噻唑环的二腈:研究了它们的聚合反应并测定了所得聚合物的热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皆与其结构相类似的含6-氰基苯并噻唑环的二腈相似。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曾研究了4,4'-联苯二甲腈(I)在联苯二甲腈氯化锌配合物催化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是二级反应,聚合反应速度与氰基和配合物的浓度各成一次方比例,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4.
反丁烯二酸二异丙酯的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反丁烯二酸二异丙酯的聚合反应是按双键开链式加聚反应机理进行的。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9.8kJ/mol。同时还测定了聚合物的某些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CuBr2/bpy为催化体系,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其结构经1H NMR,IR和GPC确证。聚合反应符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在聚合过程中GMA转化率和PGMA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分子量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下列含苯并噁唑、苯并噁嗪酮及苯二甲酰亚胺环的二腈Ⅱ—Ⅳ:研究了它们的聚合反应,并与含苯并噻唑环的二腈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Ⅱ及Ⅳ的聚合速度与Ⅰ相似,Ⅲ聚合得慢。Ⅱ—Ⅳ在相类似的聚合条件下所得聚合物的热氧化稳定性皆不及Ⅰ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孙录应  黄志镗 《化学学报》1990,48(6):612-615
本文研究了十二种不同取代基的芳香族腈在Lewis酸-金属体系催化下的聚合反应。结果表明, 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 聚合反应速率越快。其速率常数与Hammett方程中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值呈线性关系, 此外, 对聚合物的结构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十二种不同取代基的芳香族腈在Lewis酸-金属体系催化下的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聚合反应速率越快。其速率常数与Hammett方程中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值呈线性关系。此外,对聚合物的结构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十二种不同取代基的芳香族腈在Lewis酸-金属体系催化下的聚合反应。结果表明, 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 聚合反应速率越快。其速率常数与Hammett方程中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值呈线性关系, 此外, 对聚合物的结构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T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为单体,DMF为溶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PAAAB),并考察了聚合温度和链转移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 H-NMR、GPC等对链转移剂和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窄;随着[BDT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以所得PDMAEMA为大分子链转移剂,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为单体,AIBN为引发剂,采用RAFT聚合法合成了PDMAEMA-b-PAAAB共聚物,并考察了AAAB的RAFT聚合反应动力学,利用FT-IR、1 H-NMR、GPC和TG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MAEMA的分子量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分子量分布较窄;PDMAEMA-b-PAAAB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随着AAAB单体转化率的升高而线性增加,且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3),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从4-羟基偶氮苯出发,依次与2-氯乙醇、丙烯酰氯反应,合成了2-(4-苯基偶氮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PAPEA)。接着以PAPEA为单体,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CP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2-(4-苯基偶氮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PPAPEA)均聚物,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FT-IR、1H-NMR和GPC等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UV对聚合物的光响应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APEA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较窄(小于1.3);均聚物在紫外光照下的异构化速率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缓,而其在自然光下的回复速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杂环磺化聚芳醚腈酮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类双酚DHPZ,3,3′-二磺酸钠基-4,4′-二氟二苯酮,2,6-二氯苯腈以及4,4′-二氟二苯酮,通过缩合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高分子量的磺化聚芳醚腈酮.聚合物特性粘数为0·58~2·0dL/g.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玻璃化温度(Tg)可达352℃,5%热失重温度大于500℃.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合物膜,并测定了膜的溶胀率以及质子交换能力.结果表明,与Nafion膜相比,磺化聚芳醚腈酮膜在相同的质子交换能力条件下,溶胀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联苯二酚(BP)和2,6-二氟苯甲腈(DFBN)为原料通过假高稀释的方式合成了2,2'-[[1,1'-联苯]-4,4'-二氧基]二[6-氟-苯腈]单体,进而与4-(4-羟基-苯基)-2H-二氮杂萘-1-酮(DHPZ)进行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反应,制得类似交替结构的共聚芳醚腈a-PPBEN.以BP、DHPZ和DFBN通过一步加料的方式,聚合得到无规共聚芳醚腈r-PPBEN.GPC结果表明,两种聚合方法均得到高分子量聚合物.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与设计一致.DSC、TGA、DMA等测试表明,a-PPBEN比r-PPBEN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更高的储能模量.偏光显微镜、XRD等测试表明,r-PPBEN有部分结晶,a-PPBEN则完全为无定型结构.扭曲非共平面的二氮杂萘酮结构的引入改善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两种聚合物均能在常温下溶解于多种极性非质子溶剂.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为单体,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侧链含有偶氮苯基团的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PAAAB),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链转移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FT-IR、1H NMR、GPC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窄;随着[CD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速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均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 ,以价廉易得的苯酚、苯酐为原料 ,经温和的工艺合成了结构全新的 4 ( 4′ 羟基苯基 ) 2 ,3 二氮杂萘 1 酮 (DHPZ) ,对其合成反应路线、合成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 ,结合分子立体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确认其具有非共平面扭曲结构特征 ,其N—H键和O—H键具有类似的反应活性 ,是一种类似双酚的新单体 .以DHPZ与多种市售双卤单体如二氟二苯酮 (DFK)、二氯二苯砜 (DCS)、二氯二苯双酮 (DCKK)、二氯二苯腈 (DCBN)等经溶液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反应制得一系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新型高性能聚醚砜 (PPES)、聚醚酮 (PPEK)、聚醚砜酮 (PPESK)、聚醚酮酮 (PPEKK)、聚醚砜酮酮(PPESKK)、聚醚腈酮 (PPENK)、聚醚腈砜 (PPENS)、聚醚腈砜酮 (PPENSK)等 ,对其结构进行了谱学表征 ,对其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 ,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关系 .谱学数据证明皆为无定型高聚物 .其玻璃化温度Tg 在 2 5 0~370℃之间 ,可以通过取代基团结构或主链上砜 酮基团比例进行调控 .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 ,创造性提出“引入全芳环非共平面扭曲分子链结构赋予高聚物既耐高温又可溶解的优异综合性能”的分子结构设计理论 .在此分子设计理论指导下 ,设计并合成了含联苯二氮杂萘酮结构的新型二  相似文献   

17.
在70~90℃对标题化合物外消旋异构体引发的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内消旋异构体、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反应条件下,上述四种引发剂均能使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续而增大,但C-C键引发剂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其链增长的影响远大于BPO和AIBN,这一现象应与α-氰基-α-乙氧甲酰基苄基自由基的结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70~90℃对标题化合物外消旋异构体引发的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内消旋异构体、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反应条件下,上述四种引发剂均能使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续而增大,但C-C键引发剂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其链增长的影响远大于BPO和AIBN,这一现象应与α-氰基-α-乙氧甲酰基苄基自由基的结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聚腈作为新的一类共轭高分子而引起注意。本文在前报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了一系列脂肪腈(乙腈、丙腈、戊腈、庚腈和苯乙腈),系统地研究它们在络合能力较强的付氏试剂(BF_3和TiCl_4等)作用下的聚合反应与机理,同时测定了各聚腈的物理性能。 1.腈的络合聚合 腈类与付氏试剂可形成定组成的络合物结晶:  相似文献   

20.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调整硬段(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软段(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的含量,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丙烯酸树脂。然后通过中和反应把氢氧化铜引入到丙烯酸树脂侧链中,最终制备了四种丙烯酸铜树脂。采用IR和GPC对树脂进行结构分析,IR发现碳碳双键吸收峰完全消失,GPC证实树脂的平均分子量在1.1~1.3万之间,表明聚合反应已经完全;DSC和TGA分析了树脂的热性能,发现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热稳定性随硬段含量的递增而逐渐下降。通过SEM发现铜离子在树脂体系中分散均匀,XRD分析表明树脂为无定形晶态结构。对树脂进行理化性能分析,发现四种树脂的附着力均为一级,粘度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适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