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根据丙烯-乙烯共聚物的红外特征性,寻找较好的峰位,使用通用型制膜机制得厚度均匀一致的膜片,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快速检测丙烯-乙烯共聚物中丙烯单元含量的方法。将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与核磁共振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相对误差在2%以内,测得不同丙烯单元含量的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47%~1.1%。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DOW化学、NOVA化学、DSM(荷兰帝斯曼)和Chevron Phillips等大公司以1-辛烯为共聚单体的聚乙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溶液法和气相法工艺进展及各自使用的催化剂。重点介绍了世界各大化学公司生产的包括薄膜、滚塑、注塑等牌号在内的全密度乙烯/1-辛烯共聚聚乙烯产品的性能和应用,阐述了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和聚乙烯弹性体POE的用途、特点及相关牌号。最后,展望了乙烯/1-辛烯共聚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并对我国乙烯/1-辛烯共聚产品的现状及研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乙烯-辛烯共聚物与聚乙烯性能、价格差别很大,但无鉴别二者的检验方法。我们采用裂解气相色谱一质谱(PGC-MS)方法研究这两种聚合物的热裂解产物的组成,发现两者裂解产物的成分相同,均为不同碳数的烷烃、烯烃化合物;但含量有区别,主要区别在辛烯。乙烯-辛烯共聚物裂解产物中辛烯(C8)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聚乙烯,C8峰可作为鉴别乙烯-辛烯共聚物的特征峰,据此建立了鉴别两种聚合物的方法,并在进出口商品检验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用DSC和WAXD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丙烯辛烯-1)(HDPE/EPO)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共混物的DSC曲线皆呈单峰,表明共混体系形成了共晶。晶胞参数a及结晶度随共混物组成而变,进一步证明HDPE/E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乙烯-辛烯共聚物/淀粉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用Jeziorny和Ozawa方程描述了结晶动力学过程.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焓强烈依赖于淀粉含量和冷却速率.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每个试样的结晶放热曲线均变宽,并向低温区移动.当温度一定高时,所有试样均具有较快的结晶速率. Jeniorzy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POE/淀粉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模式,而Ozawa方程对于POE/淀粉共混体系不太适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熔体混炼制备乙烯-辛烯共聚物/多壁碳纳米管/碳纤(POE/MWCNTs/CF,90/5/5,W/W/W)复合材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对其进行釜压发泡,分析3种发泡温度(55、60和65℃)下制备的微孔样品的泡孔结构,着重研究其对微孔样品压缩性能和传感器压阻响应(灵敏度和线性响应范围等)的影响.结果表明,55℃下制备的微孔样品呈现较均匀的泡孔结构、较窄的泡孔直径分布(主要在10~30μm范围内)和厚度适中、连续性高的泡孔壁,这使其具有较高的回弹性、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和电导率.采用这种微孔圆片封装成的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响应范围(0~30%压缩应变)和较高的灵敏度(应变因子为1.67),根据泡孔结构对此进行了分析.该传感器具有较快速的压阻响应和恢复性能以及良好的重复性,在1000次循环压缩/释放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且能检测手指按压、肘部弯曲、深蹲和脚踩等人体运动(对应较宽的压缩应变范围).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发泡法制备泡孔结构较均匀、泡孔壁厚度适中且连续的微孔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DSC和WAXD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丙烯辛烯-1)(HDPE/EPO)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共混物的DSC曲线皆呈单峰,表明共混体系形成了共晶。晶胞参数a及结晶度随共混物组成而变,进一步证明HDPE/E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用TiCl_4,Ti(OBu)_4/MgCl_2/EB/φSiCl_2/AlEt_3催化剂合成的乙丙丁三元共聚物进行了剖析。发现在一定组成范围内,三元共聚物不含庚烷不溶物。DSC和WAXD分析检测不到结晶相。用~(13)C-NMR技术表征了在相同条件下合成的乙丙、乙丁及丙丁三组二元共聚物的序列分布。结果表明,乙丙和乙丁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可用一级Markov分布描述。丙丁共聚物则服从Bernoulli分布,用~(13)C-NMR方法计算了乙丙丁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组成,并初步考察了共聚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亚乙基双( 茚基) 二胺化茂铪(rac C2H4(Ind)2Hf(NMe2)2 ,简称1 ,Ind = 茚基,Me= 甲基) 催化作用下,对乙烯(E) 与1 辛烯(O) 无规共聚合进行了研究.作为比较,利用异亚丙基( 环戊二烯基)(1 芴基) 二甲基锆茂催化体系((CH3)2C(Fluo)(Cp)ZrMe2 ,简称2 ,Fluo = 芴基,Cp = 环戊二烯基) 对乙烯/1 辛烯在相同共聚合条件下进行了共聚合.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比[O]/[E] 较小时共聚合速率随单体浓度比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增加单体浓度比则导致共聚合速率降低.催化体系1/Al(iBu)2H/[Ph3C][B(C6F5)4](3) 催化共聚活性比2/ MAO高得多.共聚物中辛烯含量随反应单体1 辛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单体竞聚率乘积( rE×ro) 小于1 ,表明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相同共聚单体浓度比下1/Al(iBu)2H/3 催化共聚物中辛烯含量比2/ MAO 共聚物中辛烯含量高,表明前者具有更强的共聚合能力.所得无规共聚物熔点温度、结晶度、本体粘度及密度随共聚物中辛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辛烯含量较高时共聚物呈现明显无结晶行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同乙烯均聚?  相似文献   

10.
乙烯-辛烯共聚物(ethylene-octene copolymerPOE)作为一种新型的弹性体,因其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生理惰性,使其在聚合物增韧改性、包装医用材料、电线电缆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3].Li等[4]曾对POE在氮气和氧气的环境下的γ辐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环境下辐照剂量与POE  相似文献   

11.
A ~(13)C-NMR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pective monomercomposition and sequence distributions in 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s prepared with supportedtitanium/magnesium catalyst. On the basis of the sequence distributions, the ethylene-1-octeneco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sequence distributions in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s are satisfactorily predicted by the two-site model M/M,in whichthe copolymerization proceeds according to first-order Markovian statistics at the two differentsit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步控温、结合种子乳液共聚法,合成了MMA/BA/AA/HEMA无皂乳液共聚折。对共聚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反映出MMA/BA、AA、HEMA以及名加助剂含量对共聚物相结构、力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MMA含量增加,共聚物出现微相分离,断裂强度升高,伸长率降低。随着体系极性基团的增多,相分离趋势加大,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共聚物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The number of active centers (C_p)-t and k_p-t profiles of Solvay type TiCl_3 - AlR_3 (R=C_2H_5, i-C_4H_9) or Stauffer AA TiCl_3-Al (C_2H_5)_3 catalyzed 1-octene polymeriz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an acetyl chloride quenching method as well as kinetic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tudied systems k_p decreases when C_p increases,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types of different active centers. The C_(p~(-t)) plots of the Solvay TiCl_3-AlR_3 systems show the presence of both stable active centers and unstable centers which decay in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The phenomena are explained based on a model of active center plurality. The increases of C_p in the induction period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GPC结合特性粘度的方法,对聚辛烯-1四氢呋喃体系的Mark-Houmink常数进行订定。数据处理采用了Weiss法和流体力学平均分子量(?)_x两种方法,α值分别为0.701和0.625,相对误差10%左右,所得Mark-Hon-Wink方程Weiss法为:[η]_(THF)~(25℃)=3.89×10~(-4)[M]~(0.701)(?)_x法为[η]_(THF)~(℃25)=4.14×10~(-4)M~(0'625)。本文还研完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辛烯-1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现三种TiCl_3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时,其GPC谱图均为双峰型,两个峰的比例随聚合反应条件不同而变化。表明聚合体系至少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活性中心,有着不同的形成和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5.
PP/EPDM/CaCO3三元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德钦  生瑜  王剑峰 《高分子学报》2008,(11):1061-1067
采用以化学键合方式在CaCO3表面包覆上聚丙烯蜡和将改性后的CaCO3先与EPDM复合、再与PP复合的工艺,制备PP/EPDM/CaCO3三元复合材料,以期在PP基体材料中得到EPDM包裹CaCO3的相结构.通过测量三元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表面张力,计算各可能组分对之间的界面张力和黏结功,分析三元复合体系中可能的相结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既存在以EPDM为壳、CaCO3为核的"核壳结构",又存在CaCO3与EPDM各自独立分散在PP基体中的结构.电镜照片进一步揭示,在PP/EPDM/改性CaCO3三元复合体系与PP/EPDM/未改性CaCO3三元复合体系中,这两种相结构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前者中以核壳结构为主.CaCO3表面性质的不同是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由于这一结构差别的存在,PP/EPDM/改性CaCO3三元复合体系比PP/EPDM/未改性CaCO3三元复合体系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当EPDM用量为8 phr、改性CaCO3用量为15 phr时,三元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达14.25 kJ/m2,是纯PP的3.17倍.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吕兰香  杨万泰 《高分子学报》2012,(12):1500-1508
用电荷转移络合物(CTC)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合成出纳米尺寸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交联型共聚物微球,直径大约在150 nm左右.将少量这种新型纳米级共聚物微球添充到尼龙6(PA6)/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体系中;发现纳米级微球颗粒的二乙烯基苯的双键以及酸酐基团分别能与两相发生化学反应,在尼龙6/聚乙烯体系中微球大部分出现在两相界面处,分析表明这些界面处的纳米级微球颗粒能够有效降低球状聚乙烯分散相的尺寸,使分散相粒径稳定在一个较小值(接近1μm),起到类似“分散相稳定剂”的作用.纳米级共聚物微球含量在1.75%左右时,各项性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在拉伸强度与杨氏模量降低10%左右的情况下,冲击强度提高1.35倍,吸水百分率从纯尼龙64.9%下降到最小只有1.2%左右.对其增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胶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观察表明,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胶乳粒子均为核-壳结构,若配料比不同,含量大者为核,而加料方式不同,则先加者先聚合成核.微观结构不同,可明显地影响胶膜的力学性能、Tg和耐水性.根据胶乳粒子微观结构的观察结果,认为当醋酸乙烯酯>50mol%时,共聚的引发和成核是在水相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MS)无规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PVF_2)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MS含量及MS中St的含量均对PVF_2的结晶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它显示出非晶材料向结晶材料转变过程中所特有的力学性质不连续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了PVF_2/MS共混物作为一种改性材料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软段的种类、分子量大小、混合软段的组成对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作用。同时还研究了二羟甲基丙酸(DMPA)用量以及中和剂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软段结构对脂肪族水性聚氨酯成膜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聚酯型产物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拉伸强度。聚醚型产物则具有较高的伸长率.混合软段对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随着软段中聚醚含量的升高,产物的硬度和模量均大幅度下降,但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变化并不是一个线性关系.产物的模量随软段分子量的提高而降低,但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却有所提高.当DMPA用量较高时。产物的模量和拉伸强度均较高:当DMPA用量较低时,产物则具有较高的伸长率.中和剂的种类对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明显,当以NaOH为中和剂时,产物具有较高的硬度、模量、拉伸强度:以三乙胺为中和剂时,产物具有较高的伸长率.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对溶致性液晶高分子PBT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聚苯撑苯并二噻唑(PBT)薄膜是由液晶相溶液在应力下制成的,主要用作结构材料或复合材料的增强剂。本文对不同条件下热处理的PBT膜进行了FTIR、广角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证明了热处理能进一步完成关环反应,使分子链结构更规整,凝聚态结构更有序,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并提出了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