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USB2.0的非标准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明秀  陈帅  宋建中 《光学技术》2004,30(5):609-612
为了实现非标准视频信号的实时采集,设计了以DSP和CPLD为核心的基于USB2.0的图像采集系统。DSP通过数据分析能够产生高精度的同步信号,同步信号经过倍频锁相得到用于图像采集的采样脉冲。CPLD器件内部编程由DSP中断和IO引脚控制实现非标准视频信号的图像采集逻辑。系统与主机之间采用EZ USB接口芯片Cy7c68013,利用芯片的SlaveFIFO工作方式,针对视频图像在场消隐期间无有效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场为单位分块传输的实时视频图像传输方案,同时实现了读写数据的双向传输。系统能够适应非标准视频图像同步频率的变化,实现预定格式的视频图像实时采集。  相似文献   

2.
基于USB2.0接口传输的多通道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巍  闫达远  袁洁 《光学技术》2004,30(1):119-121
在多通道图像采集系统中,采用USB2.0接口完成"海量"数据的传输,其高传输速度,简便的连接及高通用性,比采用图像采集卡更加适合大数据量采集系统与计算机的通信。讨论了基于USB传输的多路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包括USB接口的硬件设计、固件开发以及和应用程序设计。应用程序中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图像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  相似文献   

3.
高能X射线工业CT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能X射线工业CT的特点,开发了基于USB2.0的数据传输系统。该传输系统主要包括USB2.0接口部分和传输控制部分。USB2.0接口部分使用Cypress公司的EZ-USB FX2系列CY7C68013A芯片,配置为从属FIFO接口模式,通过块传输方式将数据传送给上位机。传输控制部分使用Altera公司Cyclone系列EP1C6Q240C8N芯片,定义缓冲区接收来自探测部分的数据,产生逻辑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发送数据到USB的端点缓冲区。测试表明该传输系统易于扩展,占用系统资源少,传输速率高,满足高能X射线工业CT数据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文彬  朱名日  郑丹平  潘凯  严金波 《应用声学》2014,22(11):3751-3753
介绍了一种基于DDR2 SDRAM与USB 2.0接口的大容量数据高速采集系统,该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利用FPGA的内部模块化的编程、DDR2 SDRAM的大容量存储以及USB 2.0接口的高速传输能力实现了数据的高速采集、大容量存储和传输;该系统支持热插拨和即插即用,使用方便;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高速的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最高传输速率可达20 MByte/s;在信号的高速采集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依托于海洋光学浮标平台的图像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浮标点海面与水体的图像数据。采用新型的图像采集装置,解决了图像监测系统因浮标浮动而导致的图像失真问题,克服了在DOS系统下对USB设备存储介质读取的难题,运用两种无线网络的同时传输增大了实验室与浮标数据交换的可靠性,举例分析了图像监测系统所获得的实时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无压缩多路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提出了一种无压缩多路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系统,该系统基于时分复用技术采用比特串行数字视频传输方式实现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路视频信号. 介绍了系统设计思想、关键技术及高速数据接口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实时传输效果好、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及安防系统的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USB2.0和DirectShow的视频采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洋  闫达远 《光学技术》2005,31(4):486-488
介绍了一种视频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硬件结构、固件和软件结构的设计。通过对USB2.0协议和CY7C68013芯片的分析和研究,可编程接口(GPIF)能最大限度的发挥USB2.0的带宽,平均数据传输率为28Mbits/s,获得了无须压缩的高速单通道和多通道视频数据传输。通过利用USBMicroStudio高效开发USB驱动和采用WDM/Di rectShow架构,实现了视频的采集和存储。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新的图像注入系统来实现PC机仿真图像到红外处理系统的直接传输。首先,该系统利用USB2.0接收PC机对外场实测数据仿真得到的BMP格式文件,用FPGA控制由两个SDRAM组成的缓冲模块进行图像缓存,然后通过Camera Link接口传送出去。系统数据缓存采用乒乓操作,避免了数据处理时无法持续接收而丢失有效数据的现象。测试时用图像采集卡进行图像采集并显示。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速度快、实时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可替代光电跟瞄设备进行仿真训练及设备的动态检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FPGA的红外图像仿真注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目强  李岩  黄梅  王鹤淇 《中国光学》2011,4(3):277-282
设计了一种新的图像注入系统来实现PC机仿真图像到红外处理系统的直接传输。首先,该系统利用USB2.0接收PC机对外场实测数据仿真得到的BMP格式文件,用FPGA控制由两个SDRAM组成的缓冲模块进行图像缓存,然后通过Camera Link接口传送出去。系统数据缓存采用乒乓操作,避免了数据处理时无法持续接收而丢失有效数据的现象。测试时用图像采集卡进行图像采集并显示。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速度快、实时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可替代光电跟瞄设备进行仿真训练及设备的动态检验。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FPGA+USB的图像式角位移测量数据处理系统.首先,图像探测器的像素数据通过LVDS接口传输到FPGA中,在FPGA中实现对三行像素数据的按位接收及对图像探测器的指令控制;然后,FPGA将像素按照顺序整理并存入SRAM中;最后,USB传输芯片读取SRAM中的数据并传输到PC机中,通过VC++软件实现图像的显示.所使用的CMOS图像探测器的像素为1 280×1 024,经过设计成功实现了对3像素×1 280像素数据的图像的采集,并成功在上位机中实现了对图像的显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超分辨率视频图像的实时复原,设计了以ZedBoard可编程片上系统为基础的超分辨率视频复原系统。系统包括基于V4L2(Video for Linux 2)的USB摄像头视频采集、基于小波变换的超分辨率复原算法处理和基于Qt的图形用户界面制作以及视频输出。采用双线性、双立方和小波变换算法分别对Lena图像进行复原处理,峰值信噪比PSNR值分别为29.516、29.843、31.368。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小波的超分辨率复原算法优于传统的插值算法,基于ZedBoard的超分辨视频复原系统复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USB2.0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流行的视频监控系统不能智能识别、视频传输占用太多网络资源、视频存储容量有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SB2.0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在线动态更换参考图像,消除了时间变化引起的阳光、天气等因素对背景图像的影响。按照图像识别方法自动检测监控目标,只有当检测到可疑目标后,才把相应的视频信号传输给监控端显示和存储,并同时向监控人员发出报警提示信号。  相似文献   

13.
激光通信的视频采集需要嵌入式标准化接口的实时数字采集,采取FPGA+SAA7111A的架构来实现系统的实时化、小型化、标准化和模块化。FPGA作为控制器,经I2C总线对视频解码芯片SAA7111A进行初始化。设计了两个读写互斥的存贮单元,分别用来存贮所采集的奇场和偶场数据,并专门设计了一个用于和图像处理单元通信的标准握手接口;为减小传送数据流量,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了提取和预处理。通过反复试验仿真,基于FPGA的整个图像采集方案可行,能够在图像采集处理系统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容量数据记录器与外围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时间长速度慢的问题,借助USB3.0接口良好的向后兼容性、易于使用性、可热插拔性、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设计了以FPGA为主控单元, DDR2 SDRAM作为高速大容量缓存,USB3.0接口作为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路系统。采用外接I2C接口的EEPROM作为USB3.0接口芯片的启动方式;通过专用的线性稳压器为DDR2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和吸收电流;最后详细介绍了USB3.0接口芯片的固件程序配置和FPGA控制模块的逻辑设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USB3.0接口该系统数据传输速度达到149.29M/S,且数据传输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光谱成像需求,设计了一套可见/近红外实时成像光谱仪.光谱仪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AOTF)分光器件进行设计,光谱带宽为1.3μm,其中可见光相机工作在400~1000 nm波段,近红外相机工作在1000~1700 nm波段.光谱仪控制系统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