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玻璃锌酸盐镀锌是一种镀锌新工艺。该镀液性能稳定,镀层质量优良,可与氰化物镀液媲美。本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循环伏安法以及极谱等方法对水玻璃碱性镀锌原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锌在水玻璃碱性液中电沉积的电活性粒子仍然是Zn(oH)_2、Zn(oH)_3~-,而且电沉积反应受电化学步骤和前置转化步骤共同控制。水玻璃增大镀液的阴极极化作用是由于锌能与硅结合成混合配体络合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以碱性锌酸盐为基液,加入适量的镍盐、络合剂和自制的添加剂,即得碱性锌酸盐镀Zn-Ni合金的电镀液.通过霍尔槽实验优选出最佳的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并对镀液的分散能力、阴极电流效率、沉积速度、稳定性和镀层的耐腐蚀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镀液成分简单、操作方便,分散能力为77.16%,平均阴极电流效率为75%,平均沉积速率为34.88μm/h,所得Zn-Ni合金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光亮平整,耐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稀锌硅酸溶液中简单锌硅络合物的形成.用浓差电动势法与极谱法测定这些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结果表明:OH~-与硅粒子间存在着对锌的竞争性络合作用.在Zn≤0.02M、OH~-为1~2M与Si为0~0.5M的范围内存在[Zn(OH)_4]~(2-)、[Zn(OH)_3·SiO(OH)_3]~(2-)及[Zn(OH)_2(SiO_2(OH)_2)_2]~(4-)三种锌络离子.在离子强度I=5.0M、30℃时它们的稳定常数相应为3.0×10~(15)、1.2×10~(16)与6.2×10~(16).  相似文献   

4.
锌酸盐镀锌用的添加剂一般是有机化合物,单一的化合物其作用不佳,必须进行合成。合成后的添加剂能使镀层光泽好,分散能力、深镀能力较高,电流密度范围较宽,产品性能良好,是改革氰化镀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属防腐蚀专业七三级部分师生,从1976年5月下旬开始,在大连橡胶塑料机械厂,结合用碱性锌酸盐代替氰化镀锌任务,实行开门办学。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师生和工人师傅一起,根据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及外厂的实践经验,对各种添加剂的性能作了对比试验,最后确定选用以 DPE-Ⅲ为添加剂的镀锌工艺。在小型试验基础上,于7月初配制1000升槽液,使该项新工艺正式投产,效果良好。 采用以 DPE-Ⅲ为添加剂的锌酸盐镀锌工艺代替长期以来沿用的氰化镀锌工艺,为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有氰镀液和废水对大气、土壤及水源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消除公害,创造了有…  相似文献   

6.
在早先的文献中,虽曾提及将酒石酸钾钠加入锌酸盐镀锌溶液中可使镀层光亮细致,但未见它对镀液及镀层性能影响的系统研究资料。本文将其作为锌酸盐镀锌添加剂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实验提出了一个新的镀锌工艺。  相似文献   

7.
水玻璃的基本组成及定量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三甲基硅烷化反应和气相色谱联用法测定了水玻璃中各个聚硅酸的含量。通过适当简化,使^29Si核磁共振谱能够识读。实验证明,立方八硅酸是水玻璃中硅酸聚合的最终产物,也是生成胶粒的起始,它在聚硅酸中含量超过聚硅酸总量的50%,立方八硅酸可以视作水玻璃最基本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氯化钠型锌镍合金液与镀层的性能。以氯化钠替代氯化钾作导电盐,仍选用XA-88A添加剂,通过对其镀液性能和镀层性能的测试,以及对电流密度、温度等因素合金成分与镀层耐蚀性能影响的讨论,证明氯化钠型锌镍合金镀和镀层性能接近氯化钾体系的最佳水平,从而对保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9.
热镀锌液中适量添加过渡元素并通过镀后冷却条件控制,可在热镀钢板或钢构上直接获得具有特定色彩的镀锌层,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工艺.从热力学角度理解热镀层呈色的机理与特点将有助于镀液组成的进一步优化.用Miedema模型、Tanaka关系式以及一些基本热力学关系研究了镀液中的主溶质元素或杂质对镀液各组元的过剩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镀件镀后呈色特点与镀液中的溶质活度直接相关.溶质浓度和浸镀温度对镀层呈色的影响主要归咎于其对呈色溶质元素活度的影响.镀液中的杂质如Al和Mg以及呈色元素Ti对呈色的影响还与其对溶剂活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镀锌钢上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组成与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在热镀锌钢板表面获得钼酸盐/硅烷复合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俄歇电子能谱剥层分析(AES)、盐雾腐蚀试验(NSS)及Tafel极化曲线等对两种复合膜的化学成分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它们与单独的钼酸盐转化膜、硅烷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的复合膜具有相似的双层结构,内层以钼酸盐转化膜(含O、Mo、Zn、P)为主,外层以硅烷膜(含C、O、Si)为主,内外层之间及膜与锌基体之间的化学成分呈梯度变化;与单独的钼酸盐膜、硅烷膜相比,两种复合膜对腐蚀的阴极过程的抑制明显增强,自腐蚀电流减小至单层膜的1/5以下,耐蚀性显著提高;两步法制备的复合膜耐蚀性超过常规铬酸盐钝化膜,而一步法制备的复合膜的耐蚀性比由两步法制备的稍差,但仍接近常规铬酸盐钝化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恒电位方波法,测绘了在NaOH溶液中,不同浓度的DE、DPE—Ⅲ及其混合物在滴汞电极上的微分电容曲线。由这些微分电容曲线,我们确定了上述有机添加剂在滴汞电极上的吸附电位范围(-0.2—-1.8V)、吸附强弱(DE的表面活性比DPE—Ⅲ大一倍)和吸附机理(Langmuir型吸附)。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镍镀液主要成分包括主盐硫酸镍,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络合剂柠檬酸,缓冲剂醋酸钠以及稳定剂。主要探究在中温酸性条件下,镍磷比、络合剂浓度、缓冲剂浓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镀层孔隙率、磷含量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以求得到最佳镀液组成及镀层性能。结果表明,在镍磷比为0.38,柠檬酸浓度为15g/L,醋酸钠浓度为15g/L时,沉积速度为9μm/h,孔隙率为50个/mm~2,磷含量为9.73%,镀层表面形貌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国内外有关无氰电镀铜锡合金的研究曾有过多种报导。这些电解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直接镀复时,镀层与钢铁基体金属结合不牢,工作电流密度小,阳极容易钝化,电解液不够稳定等。其中,解决结合强度问题多半是采用预镀和化学浸镀的办法,并配合以极严格的前处理过程。作为黄血盐的无氰体系国外曾有过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国内在无氰镀银的研究中也曾对此体系作过报告。用锡酸盐——黄血盐镀液电镀铜锡合金只要经过很简单的常规前处理,就可以在钢铁基体上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TADNm与Zn(Ⅱ)的显色反应.在氨性溶液中,当有0.014%CPB存在时,Zn(Ⅱ)与TADNm形成14的红色络合物,λmax为525nm,ε为5.4×104L·mol-1·cm-1.方法用于头发和天然水中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刷镀镀液里加入稀土,探讨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起到细化组织、平整、光亮镀层表面的作用,并增强镀液的深镀能力,提高镀层的耐磨性.利用该镀液修复磨损越差严重的水泥制机变速器中的传动轴,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焦磷酸盐仿金镀镀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温度、电流密度及添加剂对镀液性能的影响,找出了该镀液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热浸Zn-Ni合金镀液中锌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Zn-0.1%Ni合金锭液中形成的渣的成分、相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成渣的两个因素.结果表明,这种渣是由单斜晶系的Fe(Ni)-Zn13ζ合金相和纯Zn的η基体相组成的混合物,其形成机制与纯Zn镀液中渣的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即工件及钢质锌锅与镀液反应形成二元系(Fe-Zn)相(ζ相),部分剥落进入镀液中,并且其中的Fe原子被Ni原子部分取代之后形成三元系的Fe-Ni-Zn合金渣.结果还表明,向Zn-Ni合金镀液中加入少于0.2%Al及低温镀锌均有利于减少渣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行设计的活化促进剂制备了不同机械镀镀层,即锌(325目与500目)及锌铝(5%)复合镀层,对镀层进行了5% NaCl溶液喷雾加速腐蚀试验、镀层的附着力性能检测与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和截面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500目锌粉镀层耐蚀性优于325目锌粉镀层,锌铝复合镀层耐蚀性优于镀锌层,钝化后的镀层耐腐蚀性明显强于未钝化镀层;制备的机械镀锌、锌铝镀层附着力均符合标准.同时对耐蚀性的原因作了推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Al-Cr中间合金锭和熔融Al-Zn-Mg-Si-Fe镀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l-Cr中间合金锭浸入含不同质量分数Fe的630 ℃熔融镀液15 h的扩散反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分析了扩散前后Al-Cr中间合金锭组织和成分的变化,同时研究了镀液中Fe质量分数对Cr溶解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镀液中的Zn、Mg、Si、Fe长时间向Al-Cr锭内部扩散,Al-Cr锭中原有的Al基体的组织转变成了与镀液成分相近的组织,原有的富Cr第二相转变成了Al-Cr-Zn-Si相和Al-(Fe, Cr)-Si相。随着Al-Cr锭中的Cr向镀液扩散,镀液中Cr质量分数升高,并在5 h后达到饱和。由于Cr和Al、Fe、Si优先形成了Al-(Fe, Cr)-Si金属间化合物,因此镀液中的Fe显著降低了Cr元素的饱和溶解度,当镀液Fe质量分数由0.10%增加至0.42%时,镀液中Cr质量分数由0.047%~0.059%减少至0.012%~0.016%。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微量Fe^Ⅱ对铁酸锌生成反应的催化作用,测定了反应的活化能,探讨了催化剂种类、用量及反应物浓度对相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活化能为48.31kJ/mol,催化剂的用量对相转化速率影响较大,当n(Fe^Ⅱ)/n(Fe^Ⅲ)一定时,相转化速率与反应体系的初始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