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腈羟聚氨酯/聚环氧树脂互穿网络高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同步法合成了丁腈羟聚氨酯/聚环氧树脂(PU/PE)体系的互穿网络高聚物(IPN),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形态和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影响,并用扭辫及扭摆(TPA)在-100℃-+150℃温度区间内,测试全部试样的动态力学谱。结果表明,PU/PE是不相容体系,在电镜片上呈现细胞状结构(400-800Å)。由于两组份网络互穿,发生“强迫互容”,使Tg内移,通过调整组份比和加不同扩链剂等能提高阻尼值,加宽Tg转变区。  相似文献   

2.
用同步法合成聚[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环氧树脂(P(MA-DMA)/EP)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IPN由于两网络间接枝导致相客性比较好,动态力学谱仅出现一个转变温度,当P(MA-DMA)/EP=20/80时,力学性能显示正协同效应,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最佳,不同组成比的IPNTg实-Tg计与(d-d)差值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用扭辫仪(TBA)和线膨胀仪测定了一组规则的星形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Tll松弛。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表明:支链分子量相同的星形结构聚合物的Tg随着支化度增加而升高,但也发现星形聚苯乙烯的Tg却低于具有相同分子量的线形聚苯乙烯的Tg·液1-液2松弛温度Tll和损耗峰的强度也依赖其支化度。与以二乙烯基苯为凝胶核的星形结构相比较,证实了后者的双Tg转变。  相似文献   

4.
窦东友  王贵友  胡春圃 《化学学报》2001,59(9):1476-1483
分别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聚醚型环氧树脂E-46为原料合成了两种二乙胺-环氧树脂和加成多元醇(分别命名为AE-51,AE-46),将其和甲基丙烯酸一起用于合成聚氨酯/接枝乙烯基酯树脂(PU/接枝VER)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使之在两个网络间形成离子键。实验结果表明,这类新型的IPN材料中两个网络间的互穿程度与相容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刚性的接枝VER对弹性的PU网络有更好的增强效果。DSC和FTIR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含AE-51的IPN中,由于离子键的作用使PU网络硬段的有序结构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与AE-51和PU网络中的硬段以及VER网络有较好的相容性有关,因此这类IPN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的低温转变性能。实验证明,这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速率和最大主级结晶值都随共聚比的变化而变化,当丁/异戊重量组成比为84/16时,系不完全结晶橡胶。从丁二烯-异成戊二烯共聚物(不同共聚比)的最大结晶速率温度(Tcmax)用外推法可求得稀土顺丁橡胶的最大结晶速率温度为-72℃,这在文献上尚未见报导。稀土顺丁橡胶的玻璃化温度(Tg)为-113℃,其Tcmax(°K)/Tg(°K)=0.796,而天然橡胶的Tcmax(°K)/Tg(°K)=0.814,两者具有与0.80相近的值。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乳液成膜过程可分为介质蒸发、颗粒形变和相邻颗粒间高分子的扩散融合三个阶段.一般认为,环境温度达到或高于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颗粒才可能发生形变.Goudy等研究了粒径为0.24~1.05μm的聚苯乙烯(PS)胶乳的成膜过程,发现PS颗粒在368K(Tg约373K)热处理很长时间也不发生形变,而在378K热处理后,粒径较小的颗粒融合速度快于较大颗粒.  相似文献   

7.
乙烯基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玻璃化温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乙烯基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进行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序列结构、乙烯基单体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种类对共聚物Tg的影响.提出了含共聚物组成和序列结构的Tg预测方程,该方程不仅适合于无规共聚物,还适合于具有严重交替倾向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N-对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TMA),用IR和NMR进行了表征。制得了N-p-T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体,给出了共聚体的IR和NMR谱。用核磁共振测得N-p-TMA-与-MMA共聚合的竞聚率γN-p-TMA=0.78±0.02,γMMA=1.43±0.02。用热机械曲线测出了共聚体的Tg和Tf,并发现Tg和Tf值随着共聚体中酰胺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以增韧环氧树脂(TEP)和蓖麻油聚氨酯[PU(CO)]形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两网络间具有一定数量的交联点,在一定组成下,该IPN的tanδ-T曲线半峰宽达100℃,tanδ最大值接近1,阻尼性能良好。形态研究表明,该IPN既有增韧环氧树脂本身的两相结构,又有IPN的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10.
离子-电子导电中呈现协同效应的互穿网络聚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将蓖麻油及聚乙二醇(PEG)偶联成聚氨酯,同时通过自由基聚合使2-乙烯基吡啶(VP)与蓖麻油的双键共聚,生成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其产率及凝胶含量大多超过93%,力学性能很好.当IPN与LiClO4络合后呈现离子导电现象;与TCNE或TCNQ络合后产生电子导电,与LiClO4及TCNE(TCNQ)络合后,呈现比上述两种导电率更大且具有协同效应的混合导电率,在25℃混合电导率可达到10-3~10-2S/cm.  相似文献   

11.
 以增韧环氧树脂(TEP)和蓖麻油聚氨酯[PU(CO)]形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两网络间具有一定数量的交联点,在一定组成下,该IPN的tanδ-T曲线半峰宽达100℃,tanδ最大值接近1,阻尼性能良好。形态研究表明,该IPN既有增韧环氧树脂本身的两相结构,又有IPN的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12.
<正>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是一种新型聚合物共混物.自Sperling在1969年合成聚丙烯酸乙酯/聚苯乙烯异步IPN(Sequential IPN)后,该领域进展很快.乳胶IPN(latex IPN)是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法合成的一种微观互穿IPN.在前文中,我们报道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PS/PBA)乳胶IPN的合成,本文研究一些因素对PS/PBA乳胶IPN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蓖麻油聚氨酯/取代乙烯共聚物的互穿网络物(IPN)的生成特点指出,其中取代乙烯游离基共聚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组份-过氧化苯甲酰或二甲基苯胺都能加速聚氨酯网络(Pu)的生成。反应温度在 30℃以上蓖麻油也能参与游离基共聚。蓖麻油不仅与TDI反应生成Pu网络,而且也有小部分参与取代乙烯共聚物长枝链的形成。Pu网络的形成较长枝链的生成为快。生成Pu网络时所放出的热促进取代乙烯与少量蓖麻油的双键共聚,最后生成的IPN不溶于甲苯。这表明生成的是接技的半IPN,而不是单纯的半IPN。动态力学研究指出,包含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这种IPN呈现二个T_g,而只包含聚丙烯腈的仅一个T_g,说明后一IPN中相容性较好,有较多的分子混合。随着聚氨酯与聚取代乙烯的比例减少,二个T_g间的差距减少,而较高温度的T_g随取代乙烯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增加而变小。  相似文献   

14.
聚醚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高聚物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穿网络高聚物(IPN)是两种或多种交联聚合物的共混体。由于两种聚合物网络相互贯穿和缠结,链节间的永久锁结产生强迫互容,使不同聚合物达到最紧密混合,最大限度地控制多相体系的相分离,IPN材料显示不寻常的耐热,耐溶剂和高强度等特点,远远超过其聚合物本身的性能。在IPN中,两网络相互贯穿程度越高,相分离越低,这主要取决于构成聚合物本身的相容性和最终网络结合方式。本文通过改变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Thiele-Cohe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聚合物Ⅰ/聚合物Ⅱ/溶剂三元体系的作用参数,推导了一般均相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体系的溶胀方程,将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甲酯(PVAc/PMA)IPN在丙酮中平衡溶胀度λ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做了比较,方程经Siegfried修正后,能较好地描述一般均相IPN体系的溶胀行为,并观察到在IPN的网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穿缠结效应。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不同类型聚醚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互穿网络聚合物(IPN),通过改变PU中聚乙二醇分子量、3OH/2OH及NCO/OH比值等,研究IPN组份间分子混合程度,采用电镜、动态力学分析及应力应变等测试方法表征。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分子量降低及3OH/2OH、NCO/OH比的提高,可使相容性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发展,出现了无机/有机杂化IPN,调整两组分或多组分互穿程度控制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可使材料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此类材料具有高模量、高韧性,易成型加工.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由大孔聚二乙烯基苯和聚丙烯酸甲酯组成的聚合物互贯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经过乙二胺氨解,得到由疏水性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和亲水性的聚丙烯酰乙二胺组成的聚合物互贯网络(polydivinylbenzene/polyacrylethylenediamine IPN即PDVB/PAEM IPN),测定了合成的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研究了PDVB/PAEM IPN对pH 6.5的水溶液中双酚A (Bisphenol A即BP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PDVB/PAEM IPN是含有氨基和酰胺基的多孔性IPN;树脂对水溶液申双酚A的等量吸附焓在20kJ/mol~50kJ/mol之间;动态吸附及脱附实验表明,湿态PDVB/PAEM IPN树脂对水溶液中双酚A的饱和吸附量达到约30mg/mL.树脂可以通过乙醇再生.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蓖麻油-聚乙二醇)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体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PN的力学性能受网络化学构型控制.在PU/PMMA为25/75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屈服点,产生类似皮革行为,并在此点抗张强度最高,表现明显的协同效应.动态力学性能及电镜均证明该体系相分离十分严重,通过加入扩链剂及网间交联剂能显著改善两组分相容性,其中网间交联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同步互穿网络方法制备丝胶蛋白(SS)/聚甲基丙烯酸(PMAA)为组分的互穿网络(IPN)水凝胶. 研究了互穿网络水凝胶对介质pH的刺激响应性能. 结果表明, IPN水凝胶具有强烈的pH刺激响应性能. 在pH=9.2的缓冲溶液中, -COOH解离成 -COO-, 渗透压与网络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导致IPN的溶胀度增大; 当pH减小时, 溶胀度随之减小. IPN水凝胶具有快速退溶胀速率及可逆溶胀-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