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海海绵Axinyssa aplysinoides的化学成分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中国南海采集的海绵Axinyssaaplysinoides中分离得到一白色结晶 ,通过UV ,IR ,MS ,NMR等波谱方法和光谱技术 ,确定了它的结构为Δ2 2 (2 3 ) (E) - 2 4 ,2 6 ,2 6-三甲基 - 2 5(30 ) -亚甲基胆甾醇  相似文献   

2.
南海海绵Axinyssa aplysinoides的化学成分研究(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海海绵Axinyssa aplysinoides中分离得到两个小分子化合物 C7H6O2和 C5H6N5O5。利用 IR、UV、NMR、MS等分析手段确定了它的结构 为对羟基苯甲醛和胸腺嘧啶。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南海海绵Pachychalinasp.的正丁醇可溶部分分离得到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13CNMR分析确定为对羟基苯醋酸甲酯,该化合物是首次从我国南海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南海海绵Biemnafortis的乙酸乙酯可溶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 4 -甲基胆甾 - 7 2 2E -二烯 - 3β,5α -二羟基 - 6-酮 ,其结构由IR、MS、1 HNMR等分析手段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南海海绵Pachychalinasp.的正丁醇可溶部分分离获得一种核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NMR、13C-NMR和1H-1HCOSY等实验分析确定为尿嘧啶脱氧核苷。该化合物是首次从我国南海海洋动物中分离获得的。  相似文献   

6.
南海海绵Iotrochota ridley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南海海绵Iotrochotaridley中分离到一种长链甘油醚,其结构经IR,MS,1HNMR,13CNMR,1H-1HCOSY确定为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鲨肝醇)(Ⅰ)。本文是首次报道该种属海绵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我国南海有几千种。国外从海绵中发现了多种新颖萜类、甾体和一些含氮、硫、卤素和带特异官能团的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具有学术上的重要意义,有些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有些则已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 中国南海小棒短指软珊瑚的乙醇提取物经分配, 柱层析高压液相层析和气相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 为弄清它的生理活性的起源, 本文对它的化学成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南海佳丽鹿角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南海的一种石珊瑚一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puchro)的乙酸乙酯可溶部分获得两个有机化合物:正十六碳酸(Ⅰ)和(24S)-24-甲基胆甾醇(Ⅱ)。它们的结构是通过EIMS、IR、1HNMR、13CNMR和DEPT等实验分析确定的。其中纯的(24S)-24-甲基胆甾醇是首次从自然界大量获得。本文首次提供化合物(Ⅱ)的完整波谱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南海海绵Biemnafortis的乙酸乙酯可溶部分分离出一个已知的有机化合物 ,经IR ,EIMS ,1H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式为 :5α ,8α -环二氧 -2 4 ξ -甲基胆甾 -6,2 2 -二烯 -3 β -醇。  相似文献   

11.
南海针小月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针小月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邓松之*李凤英彭胜石饶志刚吴厚铭徐竞辉(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关键词柳珊瑚,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1996-12-16收稿,1997-06-10修回中国科学院“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microclavate化学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海有大量海洋生物,其中软珊瑚特别丰富。1985年,方振生等发现中国南海小棒短指软珊瑚Sinnlaria microclavate的乙醇提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南海的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有免疫调节活性的乙醚可溶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HMQC,HMBC,1H-1H COSY和MS等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确证其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0-烯孕甾烷乙酸酯(1),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2),3-酮-20-烯孕甾烷(3),1,2-环氧-3-酮-20-烯孕甾烷(4),1,20-二烯-3-酮孕甾烷(5),1-烯-3-酮-20S-甲基-21-羟基孕甾烷乙酸酯(6),1-烯-3-酮-20β-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1-烯-3,22-二酮胆甾烷(8),1,24-二烯-3-酮-22,23-二羟基胆甾烷(9),O-methylisogrifolin(10),(1R,3S,4S,7E,11E)-3α,4α-环氧-7,11,15-三烯西松烷(11),玉米黄素12和6-溴-3-羧酸吲哚(13),其中化合物4,6和10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6,7和10的波谱数据进行了报道,而且利用2D NMR对其进行了全归属.对化合物1~7可能的生源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化合物6和7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3和6.3 mol/L;化合物7对肝癌细胞(BE7402)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也显示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1和0.26mol/L;化合物11对COX-2显示强烈的抑制活性,IC50为0.455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