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加氢液化研究—沥青烯的加氢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升温和冷却的共振搅拌反应器中,以四氢萘为溶剂,对用山东滕县煤制备的沥青烯进行了加氢裂解试验。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80—430℃,氢初压9.0MPa,名义反应时间0—27min。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初始阶段为一级反应。计算了初始阶段的反应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加预硫化Ni-Mo催化剂(3673)时△E为140kJ/mol,不加催化剂时△E为174kJ/mol,与文献结果一致。试验还比较了3673、氧化铁、硫铁矿、德国赤泥和海南岛铁矿等催化剂对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催化活性,其顺序为3673(预硫化)>Fe_2O_3 S>Fe_2O_3 Al_2O_3 S,德国赤泥 S,硫铁矿>海南岛铁矿 S。  相似文献   

2.
马家塔煤及其显微组分的加氢液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Fe2O3作催化剂,硫黄为助催化剂,脱晶蒽油为循环溶剂,在反应温度为450度,初始氢压为10MPa,反应时间为60min的实验条件下,在微型高压釜内对马家塔原料煤及其显微组分的加氢液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镜质组的液化反应性高于惰质组,在原料煤,镜质组和惰质组这三种实验原料中,原料煤的液化反应性是最高的,对总转化率和油收率而言,原料煤>镜质组>惰质组,对沥青烯产率而言,原料煤>惰质组>镜质组,水产率则是镜质组>原料煤>惰质组,气产率为惰质组>镜质组>原料煤,原料煤,镜质组和惰质组在加氢液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在组成上也是有所差异的,各显微组分在加氢液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溶剂特性对煤加氢液化中间产物反应行为的影响,以新疆淖毛湖煤作为原料,四氢萘、循环溶剂及十氢萘作为供氢溶剂,在高压搅拌釜中进行直接加氢液化实验,并运用电子顺磁共振手段分析了中间产物-沥青质的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四氢萘溶剂中沥青质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在大量生成的同时又被转化,产率从290℃的12.92%到350℃的最大34.13%再到430℃的15.98%;循环溶剂中沥青质产率先持续上升,290℃即有31.89%,400℃达到最大47.96%,之后由于结焦反应降低至33.90%。十氢萘溶剂中沥青质产率变化趋势与四氢萘一致。三种溶剂中沥青质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在350℃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778×1018、2.323×1018和1.930×1018/g,整体上看循环溶剂数值要高于四氢萘,十氢萘介于两者之间。而四氢萘及循环溶剂中沥青质的g值在2.00323-2.00403,变化趋势与液化气体产物中COx含量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从煤直接液化实验装置取得的液化残渣,研究了它的流变性及温度和油、沥青质、固体含量对其流变性的影响。液化残渣是剪切变稀的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非牛顿指数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减小,温度越高越接近牛顿流体行为。液化残渣对温度非常敏感,在升温过程中其表观黏度下降很快,且没有出现黏度峰。在液化残渣中加入少量的循环油后其表观黏度大幅下降;而在加入少量沥青质后则表现出低温下黏度变大,高温下黏度变小的现象;固体含量则始终是黏度增大的因素,表明其黏度与油、沥青质和固体含量关系密切。液化残渣的黏度-温度关系符合Arrhenius关系式,但在升温过程中出现了拐点,低温段的黏流活化能比高温段的要大。  相似文献   

5.
6.
7.
8.
以新疆淖毛湖煤(NMH)为原料,在间歇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加氢液化实验,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分析了加氢液化过程中间产物-沥青质(PAA)自由基浓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NMH煤加氢液化总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在60 min达到峰值96.87%,油产率为53.01%;淖毛湖原煤自由基浓度为2.6654×10~(18)/g,PAA自由基浓度在1.2519×10~(18)/g-1.9121×10~(18)/g,随着反应停留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中间产物PAA自由基浓度数值可以反映液化反应进行的程度,与油产率变化趋势一致;反应中间产物PAA的g值小于原煤g值(2.00434),在2.00301-2.00403,在液化加氢过程中其g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PAA中N、S、O等杂原子成分的变化一致,与元素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用热重分析法研究煤液化油的催化加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煤液化油的催化加氢,系统地考察了热重分析的各种操作条件对煤液化油以及它与固体催化剂的混合样品的热重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一套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存在于样品中时,与不含催化剂时相比,煤液化油的失重在低于300℃时增大,而在大于300℃时减小;用H2作为载气时煤液化油的失重比用N2作为载气时大;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与煤液化油的失重之间存在着定性的关联;催化加氢活性最高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大煤液化油失重。  相似文献   

10.
煤直接加氢转化是制备高品质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煤直接加氢转化反应机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工作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综述了煤加氢液化、煤加氢热解以及其他煤直接加氢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中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印刷线路板废弃物的热解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作为一种热固性复合材料 (SMC) ,印刷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s)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子工业等多种工业领域。由于树脂在固化过程中与硬化剂加热成型时发生交联反应 ,使得树脂难于再熔化和溶解 ,热固性聚合物以前被认为是无法回收的。另一方面 ,SMC包含大量玻璃纤维、CaCO3 等无机组分 ,热值较低 ,焚烧也不适于处置此类物质。因此 ,填埋是目前大规模处置印刷线路板废弃物的主要方式。热解是一种适于回收塑料物质的技术 ,同样也适用于无法重铸的热固性复合材料[1] 。在热解过程中 ,有机聚合物分解成油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对SO2溶于水和酸性溶液的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测定出SO2的特征拉曼光谱(1147 cm-1),表明SO2是以SO2·nH2O形式存在于水和酸性溶液里。  相似文献   

13.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新型的不需任何固态载体的液-液分配技术,随着其理论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领域,已成为最有优势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并对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料番红花红T与亚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形成亚硝化产物,在 351 nm波长处具有最大吸收,ε351=1.29×104L·mol-1·cm-1,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亚硝酸根含量在 0~40μg/50 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干扰少,有良好的选择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阶煤两段化学降解产物的组成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硝酸对低阶煤在常压、加压条件下进行处理 ,可获取高收率的煤基水溶酸 (40~ 50 % ) ;氧化残渣中加入助剂在中性条件下进行二次降解 ,进一步提高水溶酸的收率。考察了对水溶酸在组成、性质、结构方面的特性并与晋城煤的黄腐酸 (FA)作比较 ,可知水溶酸在性能方面优于FA。实验发现 ,煤氧化降解过程中其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氧化阶段 ,降解过程对水溶酸中活性基团的增加贡献不大 ;一次氧解产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结构 ,而风化煤二次降解产物中稠环化程度高 ,与FA相似。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foun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that, in the iron pentacarbonyl molecule, the length of Fe-C bond in axial is shorter than that in planar, but the bond is weaker; the bond distances of C-O of both planar and axial are equal, while the bond strengths are different. This is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shorter the bond is, the stronger the bond will be”. We have got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research, that the main cause of such difference is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backdonor of Fe atom′s electrons to C-O bonds in axial and planar are different. The shorter the Fe-C bond is, the more effective the backdonor (or transfer) of electrons is. So that the population between Fe and C in axial are less than those in planar, so the bond is weaker, and the C-O bonds have gained more backdonor electrons than those in planar, thus the bond is stronger.  相似文献   

17.
偏氟乙烯能够分别与四氯化碳和全氟叔丁基碘进行自由基的调聚反应,得到新型的调聚物CCl3(CH2CF2)nCl(n=1~6)和(CF3)3C(CH2CF2)nI(n=1,2).调聚物的结构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化学转化所证实.反应中亲电自由基·CCl3与·C(CF3)3主要进攻偏氟乙烯上无氟碳原子,亦即在偏氟乙烯的自由基加成中,极性因素对加成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六个8-氨基喹啉的5位衍生物,其中四个是新化合物。产品经IR,TG,~1HNMR及元素分析鉴定。对这6个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荧光特性作了定性探索;研究了Au(Ⅲ)Cu(Ⅱ)和Cr(Ⅵ)的新荧光测定方法和Pd(Ⅱ)的新光度测定方法。初步结果表明这类试剂是较优良的荧光试剂。  相似文献   

19.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仙人掌中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仙人掌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效果最佳的树脂为AB-8。以总黄酮的吸附量、总黄酮含量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确定了AB-8树脂吸附分离仙人掌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上样浓度为15mg/mL,仙人掌总黄酮最大吸附量为18.6mg/mL,吸附流速为5mL/min,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6倍柱体积,树脂可重复使用3次。经AB-8树脂分离纯化后,总黄酮含量从29%提高到76%,总黄酮回收率为86%。实验结果表明,AB-8树脂可用于仙人掌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酸凝胶的动态行为及温敏相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聚丙烯酸凝胶的动态行为及温敏相变.以相关长度(ξ)及扩散系数(D)表征动态行为.交联度,聚合物浓度及引发剂用量对ξ和D影响的规律是,随交联度增加,ξ和D分别减小及增大;聚合物浓度高,扩散系数大;引发剂用量增大,ξ向变小的方向发展.温敏相变的规律是,随温度升高,D增加,ξ下降,并且ξ分布范围逐渐变窄;随温度下降,因χ 诱发的微脱水收缩作用而导致相分离,出现浊度;交联度愈高,出现相分离的温度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