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贫化放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贫化大问题,提出不贫化放矿方式,不贫化放矿可在矿石回采率不降低情况下使矿石贫化率大幅度降低到4%-6%。  相似文献   

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受其自身采矿方法的缺陷,矿石与围岩的频繁接触是导致矿石贫化的直接原因。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矿石过程中,如何减少矿石与围岩的接触次数,合理运用低贫化放矿技术,稳定矿石质量和提高矿石回采率,达到推动技术经济指标进步的目的,一直是采矿技术人员研究和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相关低贫化技术的实践运用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孝东 《科技资讯》2012,(28):59-59
对国内的采矿专业而言,在冶金矿山、化工矿山以及非金属矿山的设计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争议。如何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达到目的,更应该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综合分析后讨论应该注意或改进的技术手段,由此提高采矿率或达到生产所需的标准正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攀钢兰尖铁矿从露天转入地下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并在顶部分段预留了40 m左右的矿石覆盖层以保证下部分段回采的安全.为了探究最佳的回收方式回收预留在采场的这部分矿石覆盖层,设计了无贫化、低贫化、截止品位以及按步距崩矿量100%的比例出矿方式,并进行回收模拟实验.通过对各方案放矿后的回收率、贫化率及放矿后矿岩界面的完整度比较分析得出,采用无贫化放矿方式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佳并且放矿后矿岩界面相对完整,对下面分段继续回收纯矿石创造了条件,为类似矿山矿石覆盖层回收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无底柱矿山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10m×10m(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左右的小结构参数,限制了无底柱采矿法优越性的发挥,大间距结构参数较小结构参数而言,对增大开采强度,减少采准工程量,降低采矿成本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大间距无底柱采矿工艺更加适合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便于应用和推广。大间距结构为我国无底柱矿山首选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6.
我国无底柱矿山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10m×10m(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左右的小结构参数,限制了无底柱采矿法优越性的发挥,大间距结构参数较小结构参数而言,对增大开采强度,减少采准工程量,降低采矿成本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大间距无底柱采矿工艺更加适合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便于应用和推广.大间距结构为我国无底柱矿山首选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顶板围岩崩落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武钢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钻孔监测与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顶板围岩的变形和崩落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结合矿体赋存条件、地层结构和开采进程,设计两个钻孔实时监测顶板围岩的崩落规律.其次,以模型相似理论为基础,确定了所要研究模型的剖面和几何尺寸,设计制作模型,采用百分表、压力传感器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手段监测模型的应力、应变和破坏特征,并对百分表数据、应力盒数据、围岩位移和围岩破坏裂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金属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顶板围岩崩落机理和地表沉陷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姚臻 《甘肃科技》2013,29(9):54-55,9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本身具有矿石贫化大的缺点,但镜铁山铁矿通过在低品位矿床开采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出了改现行截止品位放矿方式为低贫化放矿方式,在得到矿石回采率略有提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矿石的贫化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 将传统 端壁放矿 的无底柱 分段崩 落法与平 面漏 斗放 矿相 结合 的新 型采 矿方 法,从理论上 探讨了 新方法矿 石回收率 高,贫化 损失少 的原因,并 在丰 山铜 矿得 到了 成功 的应 用,对 无底柱分段 崩落法 的发展作 了有益的 探索图 3 ,参 4  相似文献   

10.
孙自良  韩慧智 《创新科技》2014,(12):103-103
利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对矿石进行开采,一般都会遇到悬顶的现象,本文将首先阐述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含义和产生悬顶的原因,然后再对悬顶处理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长端壁和隔层两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的特点、优点及其理论基础。这两种方案对于改善采矿损失率和矿山通风方面均有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进路宽度是反映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技术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指标,为确定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最优进路宽度,以新疆某铁矿为工程背景,基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wilson弹塑性理论、FLAC3D数值模型,通过矿柱稳定性分析提出了进路极限宽度公式,并得到该矿的进路极限宽度为7m。结合技术经济分析,采用最高积分法对7种进路宽度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优进路宽度为6.6m,除了可获得良好的放矿效果外,还可使每一进路增加60万元收益。该进路宽度综合考虑了安全、技术、经济等因素,既保证了采场的安全性、掘支技术的可行性,又降低了矿石的贫损指标,提高了回采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对矿山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减少矿石生产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进行研究.以大间距结构参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9组不同的结构参数,利用多分段立体放矿模型,分别进行实验室放矿试验和计算机放矿数值模拟,然后,将2种不同方法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采用直接分析法和Matlab回归分析法对比研究,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各结构参数对矿石回收率等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合理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属矿山相继进入深部开采,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巷道岩爆问题成为采矿领域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主要介绍了巷道岩爆的表现形式和发生条件,并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判断准则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巷道岩爆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家洼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灰色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张家洼铁矿-250 m中段矿体赋存条件为背景,进行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结构参数的放矿模拟试验.引入灰色局势决策理论,成功地将回收率、纯矿石回收率、岩石混入率等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根据试验结果,采用灰色决策方法得出了张家洼铁矿-250 m中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分段高度12.5 m,进路间距12 m,放矿步距4~5 m.研究结果为矿山采准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方法为采矿工程的优化拓宽了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钢混人工假顶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随工作面的回采,在回采巷道末端底部连续地铺设与回采巷道同宽的钢混结构人工假顶,在人工假顶的遮掩下进行凿岩、爆破与出矿,有效地阻止了上分段废石漏斗中废石的流动,减轻了矿岩混杂,提高了回采效果。方案经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验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采矿业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采矿业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金属类物质还有一些非金属矿床,矿床的分布情况跟及当地矿石的物理性质而分布不一,传统的矿石软件无论是采矿CAD还是CASS成图系统都不能准确的指出矿石的具体分布情况,在矿石的分布计算上也有很大的不足,而DIMINE数字化矿山软件可以在三维环境下井陉地质勘察及采矿,而且在矿石的分布以及计算中都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讲述DIMINE软件下的无底柱采矿回采设计。  相似文献   

18.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炮孔爆破机理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试件强度与抵抗线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炮孔爆破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有效爆破区域出现在孔底部位而不是孔口部位的原因,揭示了扇形炮孔爆破的方向性与顺势破坏效应,据此讨论了炮孔密集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及孔底起爆的适用条件等;应用试验结果改进北氵名河铁矿扇形中深炮孔的装药结构与起爆顺序,试验区大块率从3·0%降低到1·8%·并杜绝了爆破“隔墙”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多端壁倾角下崩矿步距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崩矿步距优化的原则,确定以"回贫差最大"作为最优指标判据,以端部放矿实验为手段来测绘该结构参数下的放出体形态,利用实验获得的形态参数,计算崩矿步距的最优范围,辅助"相似矿山类比法和经验法",最终确定崩矿步距的最优范围为3.6~4.8 m.此外,考虑端壁前倾对降低贫化率和废石混入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参照国外生产矿山实际应用,以1∶50相似比开展了端壁倾角为80°,85°,90°条件下最优步距范围内3.6,4.0,4.4,4.8 m的放矿步距相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步距4.4 m,倾角90°方案对应的参数为梅山铁矿18 m×20 m条件下最佳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0.
宋小军  王小平  胡文革 《甘肃科技》2012,28(18):38-39,147
以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为基本采矿方法,对昌马金矿180m中段矿体回采进行了无底柱小分段崩落采矿法试验应用。通过矿块构成要素、采切工程、爆破参数及放矿方式的合理确定,取得了较好的回采效果,并为后续的矿体回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