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分散胶体的研究 V. 锆化合物均分散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PSZ)的增韧机制,减小陶瓷粉料ZrO_2颗粒的尺寸是提高陶瓷韧性及其它机械性能的关键,因此合成细微ZrO_2粉料的研究开展得十分活跃.韩利成等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尺寸在微米级以下的氢氧化锆颗粒.村濑嘉夫等在H_2O_2存在下升温水解ZrOCl_2溶液,制备ZrO_2超细颗粒.从所发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看,他们所制得的颗粒形状和尺寸都不均一,而且粘连,恐难以满足烧制高韧性PSZ  相似文献   

2.
润湿剂促进燃煤细颗粒声波团聚脱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声波团聚室中研究了润湿剂液滴与细颗粒碰撞团聚脱除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润湿剂促进细颗粒在声波场中捕集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润湿剂溶液对细颗粒在声波场中的团聚脱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JFC和FS-310润湿剂溶液时,细颗粒分级脱除效率与采用水时的分级脱除效率相近。而SDS和Silanol w22溶液,则可有效提高细颗粒在各粒径段的分级脱除效率。细颗粒在声波场中的脱除效率与润湿剂润湿性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随润湿剂对细颗粒相对接触角增大而降低,在声压级为150 dB时,相对接触角由83°降低到0°,细颗粒脱除效率提高了18%,在无声场作用下,脱除效率仅提高了5%。细颗粒脱除效率随声压级的增大而提高,在低声压级条件下,添加润湿剂可有效提高细颗粒脱除效率,声压级在130 dB时,添加SDS溶液液滴后细颗粒脱除效率比声场单独作用时的脱除效率提高了25%。表明添加润湿剂可有效提高细颗粒在声波场中的团聚脱除效率,实现在低声压级条件下,获得高的细颗粒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生物质燃烧源产生的细颗粒在水汽条件下的长大特性,通过生长管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热水温度、颗粒初始浓度、颗粒在生长管中的停留时间及表面活性剂下生物质燃烧源细颗粒在水汽过饱和条件中的长大特性。与燃煤细颗粒在水汽条件下的长大结果进行对比,生物质燃烧源细颗粒的长大效果要比燃煤细颗粒长大效果要好,热水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细颗粒的长大,小粒径段颗粒的长大则几乎不受颗粒初始浓度的影响,添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得生物质燃烧源细颗粒全部长大至1μm以上。  相似文献   

4.
原先陶瓷粉末制备属于陶瓷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依附于陶瓷工业。自从陶瓷向先进陶瓷(也称精细陶瓷)发展后,对陶瓷粉末的要求日益增高,需要专门制备,于是从陶瓷工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反胶团或微乳液法制备超细颗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对超细颗粒的各种化学制备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超细颗粒制备法-反胶团或微乳液法。对反胶团或微乳液法制备超细颗粒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反胶团或微乳液滴中超细颗粒的形成机理,讨论了用该法制备超细颗粒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可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搭建燃煤热态实验系统,研究脱硫废水蒸发对电除尘和脱硫系统的影响;考察脱硫废水蒸发前后细颗粒粒径的变化、电除尘出口PM2.5和SO3浓度变化;分析增强电除尘脱除PM2.5和SO3机理。结果表明,脱硫废水蒸发后,蒸发室出口细颗粒粒径峰值由0.1 μm增大到1.1 μm,观察脱硫废水蒸发前后扫描电镜,明显观察到废水蒸发后颗粒团聚长大,颗粒间存在絮状物;采用脱硫废水烟道蒸发后,电除尘细颗粒脱除效率提高5%左右,PM2.5数量浓度脱除效率提高25%左右;SO3脱除效率为60%-80%,烟气中SO3浓度对增强电除尘脱除PM2.5和SO3均有影响;脱硫废水蒸发对脱硫系统的效率和脱硫浆液的pH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外1977年以来,NPD陶瓷型碱源的研究发展较快,但国内未见报导。研究表明,NPD的碱源由玻璃改为陶瓷材料,其使用寿命、使用温度、响应特性均有明显提高。P.L.Patterson近年来对陶瓷碱源的成份、成型方法、电加热方式、NPD的结构及其使用条件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碱金属化合物与陶瓷原料的掺合方式,从研究报导可知是把碱金属化合物埋入陶瓷体内,或涂布于陶瓷体的表面。这就造成了  相似文献   

8.
金属—陶瓷界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陶瓷界面结构的研究是一个对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都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概述了近年金属-陶瓷界面结构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层次-陶瓷界面结构的实验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相应的理论研究有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9.
超细颗粒分散过程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对超细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增强超细颗粒分散的手段在于合适的分散剂(最有效的分散剂为超分散剂)和高效的分散机械(提高分散有效体积和能量利用率),从而为超细颗粒这一新型材料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PTFE超细颗粒的表面活化与化学接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钠萘络合物化学腐蚀液对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颗粒表面进行活化, 对活化后的表面用氨基十一酸碳链进行化学接枝, 并用IR和XPS技术对活化及接枝前后颗粒的表面结构和价键状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活化后的PTFE超细颗粒表面上存在羟基、羰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 并出现炭化现象;氨基十一酸的氨基能与表面羟基发生缩合反应, 并接枝于PTFE超细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1.
金属-陶瓷界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陶瓷界面结构的研究是一个对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都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概述了近年金属-陶瓷界面结构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层次研究金属-陶瓷界面结构的实验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相应的理论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研究的专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窑业组,1954年后发展成为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硅酸盐研究室,1960年3月10日正式从冶金陶瓷研究所分出成立硅酸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化学热扩渗方法制备了Pr改性的PbTiO3陶瓷,并对扩渗后PbTiO3陶瓷的组成、结构及电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XRD,SEM及Pr元素的面扫描分析证实Pr元素已经渗入到PbTiO3陶瓷体相,且分布均匀,并生成了Pr2Ti2O7等新的化合物,由此导致了PbTiO3陶瓷导电性的显著增强。在Pr扩渗PbTiO3陶瓷的实验中,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扩渗的最佳工艺条件,即Pr元素的扩渗质量分数为0.015,扩渗时间为3 h,扩渗温度为860℃,此时PbTiO3陶瓷的导电性最好,其室温电阻率从2.0×1010下降为9.487Ω·m。对改性的PbTiO3陶瓷进行了交流复阻抗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渗后的PbTiO3陶瓷的导电性更强,其晶粒电阻和晶界电阻均随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已不存在PTC效应,有向导电体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高师学生开设《无机材料化学》的实践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决定科技发展的关键。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路程,如今已进入了一个新陶瓷、新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多元化材料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张菊珍  史美仁  钱仁渊  程明霄 《色谱》1986,4(4):240-242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为提高柱效均采用3—10μm的细颗粒固定相,但随着粒度变细,流动相阻力相应增加,限制了长柱、细柱和更细颗粒的使用,也使流动相的流速受到限制。 液体CO_2比液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粘度要低得多,如25℃时,水、乙腈、甲醇、正己  相似文献   

16.
闫梦醒 《化学教育》2006,27(9):24-26,35
学生向教师发问:"中国古代陶瓷发达、玻璃滞后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古今中外及各个学科,有待今后做深入的研究.笔者从化学教学的角度,本着崇实、贵确的要求,经过查询、探索和论证,进行以下4方面的初步反思:①对陶瓷、玻璃共性和特性的反思;②对中国古代"陶瓷发达、玻璃相对滞后"事实的反思;③对中国古代"陶瓷发达,玻璃相对滞后"原因的反思;④对"玻璃滞后"影响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反思,认为应该加强对"独特性"的研究.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物质特性的研究,特性的发扬,可能对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个性的研究,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创造性蕴含在个性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7.
钛酸锶钡基陶瓷铁电可调微波介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钛酸锶钡基陶瓷铁电可调微波介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从离子掺杂和介质材料复合两个方面概括分析了当前Ba1-xSrxTiO3(BST)基铁电陶瓷微波介质可调材料的发展状况,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6年稀土玻璃陶瓷国际学术年会将于2006年11月在海南海口召开。本次会议是在2004年稀土玻璃陶瓷国际学术年会的基础上隔年召开的,及时瞻望和交流世界稀土玻璃陶瓷及其相近、交叉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应用和新发展。近年各国非常重视稀土玻璃陶瓷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本会旨在将中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瞻望和交流世界稀土玻璃陶瓷新成果,提高我国稀土新材料研究的水平,促进稀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从事稀土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及中青年学者参加,会议在全国…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6年稀土玻璃陶瓷国际学术年会将于2006年11月在海南海口召开。本次会议是在2004年稀土玻璃陶瓷国际学术年会的基础上隔年召开的,及时瞻望和交流世界稀土玻璃陶瓷及其相近、交叉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应用和新发展。近年各国非常重视稀土玻璃陶瓷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本会旨在将中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瞻望和交流世界稀土玻璃陶瓷新成果,提高我国稀土新材料研究的水平,促进稀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从事稀土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及中青年学者参加,会议在全国…  相似文献   

20.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硅硼碳氮(Si BCN)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结构稳定性、抗氧化性、抗蠕变性及特殊的电学性能,可制备成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多孔陶瓷、涂层及微器件等,成为航空航天、能源、微电子等产业的备选材料。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发展先驱体的新型合成方法,开展陶瓷微结构及高温性能的表征研究,并探索将Si BCN陶瓷的特殊性质应用于高温传感器、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的抗氧化涂层、碳化硅陶瓷的烧结助剂等领域。本文将对先驱体法制备Si BCN陶瓷的工艺(包括先驱体的合成、热裂解及加工成型)、Si BCN陶瓷微结构和性质,以及其高温性能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