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骏  彭秋和 《中国科学A辑》1998,41(2):189-192
利用彭秋和提出的方法以及分析星系的旋涡图样 ,得到 70个南天旋涡星系的等值厚度 ,这些星系的图象是从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Palomar天图数字光盘 (theDigitizedSkySurvey)中读出的 .为了得到星系的最佳倾角 (星系平面与天球切平面之间的夹角 ) ,把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对数螺线画在星系图象上与旋臂进行比对 ,反复调节星系的倾角 ,使拟合得到的对数螺线能很好地与旋臂吻合 ,从而得出星系的最佳倾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F15(120°≤l≤180°,20°≤b≤40°)和NGW(0°≤l≤110°,60°≤b)选区,经 IRAS星系红移巡天所得样本选取了不同红外光度的体积限定的子样本进行分维分析。结果表明:红外星系在大子60 h50-1Mpc尺度上的分布仍然存在明显的结构;红外星系的分布形成多级分形结构。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有确定分维的分形结构。当尺度增加到某一转变尺度rc后,分布由原来的分形结构转变到有另一分维数的分形结构。更大尺度上的分形结构的分维数大于较小尺度上的分维数。这与较小尺度上分布的主要特征为星系的成团而更大尺度上分布以空洞为主要特征是一致的;分析还表明转变尺度随星系内禀红外流量增加而增大。本文对这些结果的含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扭曲的原星系盘的粘滞演化和盘中气体形成恒星的过程。结果表明,气体盘会在粘滞时间尺度上变成平展,而恒星形成也应在同一时间尺度上完成。这个结果可以用来比较完整地解释旋涡星系和透镜状星系中薄盘的基本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洪泉  舒玮 《中国科学A辑》1989,32(12):1288-1295
本文用一种三阶精度的迎风差分格式解二维不可压Navier-Stokes和连续性方程,对混合层中的旋涡合并与撕裂进行了数值研究。小扰动的频率依稳定性理论而定。计算结果表明,扰动参数的变化可使混合层中大尺度相干结构的演化表现为旋涡合并或撕裂。旋涡合并时,相干结构的尺度增长较快;而当旋涡撕裂时,相干结构的尺度增大则较缓慢。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邓祖淦  夏晓阳  G.B 《中国科学A辑》1999,29(5):471-480
用非归一对计数(unnormalizedpaircount)方法对IRAS星系红移巡天样本QDOT和IRAS暗源表选出的星系样本中星系的大尺度分布进行了分析 .特别着重于探讨是否存在超大尺度结构 .分析结果表明 ,统计上有意义的超大尺度结构的确存在于所有这些样本中 ,无论从三维和二维分析都能够探测到这些超大尺度结构 .所得到的典型尺度 .所得结果与Mo等人从星系和星系团样本以及类星体吸收线所得结果相符 ,也与Deng等人从类星体所得结果一致 .这又一次提供了宇宙超大尺度结构中存在典型尺度的证据 ,这种典型尺度的存在对现有的星系和结构形成模型提出了挑战 .  相似文献   

6.
对Rosat卫星的位敏计数器(PSPC)1991年4月18日对NGC3077的定点观测进行分析,发现M81星系在较软更灵敏的ROSATPSPC波段(0.2~2.4kev)的X射线辐射范围比从前由Einstein卫星正比计数器(IPC)得到的X射线辐射范围增大40%左右,显示出M81星系较大的X射线冕;所作的时间分析可以得出M81星系核不存在几分钟时标光变的结论,从而排除Fabbiano由Einsein IPC观测得到2min时标微弱光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唐云 《应用数学》1991,4(1):70-74
本文利用角动量作为Liapunov函数建立二维的圆形涡块及涡环在有限或无限区域上的(Liapunov)非线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文献[1]所得扰动引力势的结果,通过积分变换,求得了基态引力势的积分表达式.文中采用Toomre的“星系旋转模型2”,求得了旋涡星系在z=0(盘对称面)上的基态引力势的严格解;若采用Toomre旋转模型“N”,可求得相应的基态引力势的近似解。并以银河系为例,算出了在r=10千秒差距处的引力势值,此值与观测值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9.
刘永镇 《中国科学A辑》1979,22(9):882-890
考虑到星系演化与旋臂结构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在本文中讨论了缓慢演化着的星系中的密度波理论,文中以轴对称不稳定基态代替通常的稳定基态,求出了在星系盘中旋涡状密度波列的色散关系、波作用守恒方程和波能量方程。本文着重阐明了以下几点:1.密度波与星盘的较差运动交换能量。2.从理论上可把导波和曳波区分开来,由星系演化的趋势、膨胀或收缩,确定星系中是曳波还是导波占优势。3.对于只能观测到曳行臂的星系,星系的演化特征是膨胀。4.对于银河系,在太阳附近的膨胀速度12公里/秒,演化时标10~9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低红移类星体和Seyfert Ⅰ型星系的各Balmer线强度资料,在Cerenkov线辐射理论的框架下,比较了理论预言值和观测值,发现对有射电的类星体或Seyfert星系,它们的观测值都要比相应的射电宁静样本更靠近理论预言值。这表明,有射电的活动星系核,由于存在丰富的相对论电子,它们的Balmer线的Cerenkov线辐射特征更为明显。我们还讨论了存在于类星体和Seyfert星系中的尘埃红化问题,对Seyfert星系,其红化比类星体厉害,这表明它比类星体有更多的尘埃,这与目前一般的观点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1.
得到了带pinning效应的Ginzburg Landau方程组的H1 紧性 ,证明了其二维情况的旋涡被pinning函数的最小点所吸引 ,构造了调和映射发展方程的自相似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星系密度螺旋形扰动的径向部分为Hankel函数的情况下,利用文献[2]中所提出的以无限薄盘的Poisson方程的解作Green 函数,用积分变换方法,求出了有限厚盘状星系的对称面(z=0)上Poisson方程的严格解。并给出了在z≠0处扰动引力势的分析解。由此较满意地解释了一些观测现象,如银河系的“三千秒差距臂”,并提出了一种估计星系厚度的方法。本文的结果,在ar>>1和|k|r>>1的极限情形下,自然地过渡到林家翘等用W.K.B.近似方法所得到的解,以及彭秋和等利用积分变换和最速下降法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低红移活动星系核中Si IV+O IV]λ1 400线的性质及与其他线的关系.发现:(1)有一小部分AGN具有很高的I(λ1 400)/I(C IV),而必须用高密度光致电离模型,甚至用非寻常元素丰度来解释.(2)光学Fe Ⅱ/Hβ与I(λ1 400)/I(CIV)间强相关,而与C IV的等值宽度反相关.(3)λ1 400和 C IV强度比和λ1 400的等值宽度随红移分布呈一鼓包,可能与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三维尾迹型流动中的大尺度旋涡位错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紧致有限差分——Fourier谱方法求解三维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组,数值研究尾迹型流动的三维演化和旋涡位错. 计算中在来流剖面中引入局部展向非均匀性.数值结果表明流动的不稳定性发展导致三维旋涡涡街流场. 局部非均匀性引起涡街间(沿展向)在频率、相位及强度上的差异. 在非均匀区中产生并形成大尺度链状旋涡位错结构. 用数值模拟详细描述了旋涡位错的形成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振荡圆柱尾流内旋涡脱落的有序和混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二维振荡圆柱后尾流内旋涡脱落的有序和混沌现象,实验Reynolds数的范围是Re=45-200。实验发现,当Re<180时,由于涡脱落的自然频率和圆柱强迫振荡频率之间的相互干涉,在通向混沌的途径上会形成“混沌窗口”。还揭示了在开放流体动力学系统内(尾流)的同步锁频现象及其与混沌现象之间的某些联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标准宽线区模型的框架下,根据光致电离理论,通过构造细致的发射线云团的辐射结构,计算了活动星系核光谱中,Lya和CIVλ1549两条重要紫外宽发射线的轮廓,并根据所得谱线轮廓的特征,讨论了宽线区模型中的两相介质理论和运动学状态等影响谱线发射和谱线轮廓的主要物理因素.主要结论是,如果宽线区的运动学状态是引力所主导的径向内流,则当宽线区中存在一定的热相介质(其粒子数密度nh≈2×105cm-3)时,所得理论谱线轮廓与观测特征符合的较好;如果对宽线区尺度进行合理的截取,Lya和CIVλ1549的理论谱线轮廓都向蓝端有一定的峰移,这可以用来定性解释活动星系核的观测谱中,高电离谱线和低电离谱线有系统性红移差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有关类星体红移本质的争论 ,研究了Seyfert星系NGC35 1 6周围的6个X射线源 ,对其中的 5个源进行了光谱观测 .观测结果和已知结果表明S1 1 0 2 +72 46 ,S1 1 0 8+ 72 2 6 ,Q1 1 0 6 + 72 44,Q1 1 0 5 + 72 42 ,Q1 1 0 5 + 72 38和Q1 1 0 7+ 72 32是红移分别为 0 .0 89,0 .32 8,0 .6 90 ,0 .92 9,1 .399和 2 .1 0的活动星系核 .这些活动星系核的一些特殊性质倾向于支持类星体有非宇宙学红移的理论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应用X射线显微分析实验及Monte Carlo模拟计算电子散射、X射线激发来确定多层薄膜样品每一层厚度的方法.在几种加速电压下,对不同组成、不同厚度的多层膜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核背散法测定值一致.相对误差小于10%.文中给出了计算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推导了辐射压加速宽线区云团径向外流模型的谱线轮廓表达式,并考虑到光致电离计算表明的云团本身对Hβ和HeⅠλ 5876诺线的辐射差异,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它们的谱线轮廓,发现该模型不能解释HeⅠλ 5876线宽大于Hβ线宽的观测事实。作为比较,本文还计算了引力作用模型的两种简单情形——自由下落和转动盘模型的谱线轮廓,认为前者可以对观测事实给予合理解释,因此得出结论,自由下落很可能是发射线云团真实运动的一个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借助于变厚度圆薄板非线性动力学变分方程和协调方程,给出了变厚度扁薄锥壳的非线性动力学变分方程和协调方程· 假设薄膜张力由两项组成,将协调方程化为两个独立的方程,选取变厚度扁锥壳中心最大振幅为摄动参数,采用摄动变分法,将变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线性化· 对周边固定的圆底变厚度扁锥壳的非线性固有频率进行了求解;一次近似得到了变厚度扁锥壳的线性固有频率,三次近似得到了变厚度扁锥壳的非线性固有频率,且绘出了固有频率与静载荷、最大振幅、变厚度参数的特征曲线图· 为动力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