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TiO3∶Ce晶体中两相干光束的相位共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实验方面研究了两束相干光入射到BaTiO3 ∶Ce晶体的相位共轭情况 .与一束光入射的自泵浦相位共轭相比 ,此相位共轭建立快 ,光强阈值低两个量级以上 ,易于实现 ,且在某些情况下相位共轭反射率大于前者 .利用四波混频理论 ,对其机制进行了数值研究 ,结果与实验吻合 .  相似文献   

2.
BaTiO3:Ce晶体中两相干光束的相位共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方面研究了两束相干光入射到BaTiO3:Ce晶体的相位共轭情况.与一束光入射的自泵浦相位共轭相比,此相位共轭建立快,光强阈值低两个量级以上,易于实现,且在某些情况下相位共轭反射率大于前者.利用四波混频理论,对其机制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3.
4.
Ce:BaTiO3自组织量子点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激光淀积法制备复合氧化物Ce :BaTiO3 自组织量子点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观察了自组织量子点的生长过程及其结构 .分别给出了量子点的尺寸分布、高度分布和面密度 ;讨论了复合氧化物自组织量子点的生长机理 ;利用单光束Z扫描方法研究了自组织量子点的光学非线性折射率 ,并讨论了影响非线性效应增强的因素 .  相似文献   

5.
BaTiO3的微波合成在中间相、产物形貌、颗粒上元素浓度等方面与常规合成均不相同,从实验上说明了微波合成中有非热效应的存在。在微波场中Ba2+,Ti4+的扩散都得到很大的增强,由常规合成中基本为Ba2+扩散转化为Ba2+,Ti4+相互扩散,尽管仍然是以Ba2+扩散为主,但Ti4+的扩散不能忽略。微波合成反应中扩散过程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扩散系数指前因子及扩散推动力的影响。微波合成过程中没有Ba2TiO4中间相的出现,与常规合成有较大的差别,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该反应符合Carter方程。在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结果基础上计算微波合成BaTiO3表观反应活化能为42.26kj/mol,仅为常规反应的1/5。  相似文献   

6.
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BaTiO3 /SrTiO3 超晶格并首次对之采用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其结构为类似BaTiO3 的四方相结构 .实验得到的材料的有效倍频系数远大于BaTiO3 薄膜 ,也大于BaTiO3 体材料的值 .这表明这种人为控制的BaTiO3 /SrTiO3 超晶格结构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光学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7.
Ni81Fe19/Al2O3/NixFe100-x三层结的隧道平面Hall(TPH)效应与单层膜和二层结的一般平面Hall效应不同 .这效应涉及自旋极化传输 ,故TPH电压与两铁磁层内磁矩的夹角相关 .并报道了铁磁层的成分、磁特性以及绝缘势垒层的厚度等对TPH效应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
使用激光分子束外延 ,在SrTiO3 ( 1 0 0 )单晶衬底上成功生长了一系列c轴取向的 ,具有原子量级控制精度的BaTiO3/SrTiO3超晶格 .利用晶格失配导致的薄膜表面台阶密度的周期性变化 ,讨论了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 (RHEED)强度在BaTiO3 层和SrTiO3 层中的周期性调制 .系统研究了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同超晶格结构的关系 .实验测量和理论拟合结果表明 ,BaTiO3 /SrTiO3 超晶格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显著增强 ,其最大值比BaTi3体单晶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从应力导致的晶格畸变和极化增强出发 ,讨论了二阶光学非线性增强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用有机物C3 N4H4作为初始原料 ,Ni基合金作触媒,在压力为 7GPa ,温度为1 400℃条件下 ,10min内合成出长为 1~ 4μm ,截面尺寸为300 nm左右的碳氮棒状晶体.提出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碳氮晶体时选择初始原料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镀膜设备,实现了原子层水平BaTiO3(BTO)薄膜的外延生长.高能电子衍射(RHEED)、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结果表明,薄膜的结构为c-取向单相BTO铁电薄膜,表面非常平整。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铁电/超导多层异质结构.研究了BTO薄膜的铁电性质。结果表明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有利于改进BTO薄膜的质量,提高薄膜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2450MHz微波源、TE103单模腔的加热方式合成电子工业广泛应用的BaTiO3,探讨微波合成的加热机制,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合成体系的介电性质和保温结构,研究合成体系的介电性质及它们对材料加热的影响。在低温阶段,TiO2和BaCO3对合成体系的升温速率的贡献相接近;在高温阶段,TiO2的贡献大,同时产物对升温有较大的影响。微波加热与常规合成加热方式有明显的不同。采用微波合成在1 100℃保温3min即可使合成反应完全,且产物的颗粒细小,粒度分布窄,结晶度好,对微波合成工艺对产物相结构,显微结构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BaTiO3半导体陶瓷的Daniels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PTC特性向边界层电容效应过渡的晶界势垒模型,解决了Daniels模型的缺陷,使BaTiO3半导瓷及其有关器件的物理性能的定量计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可见光域632.8 nm光波段,首次研制出Ti∶LiNbO3质子交换光波导型偏振器.同时,给出了波导型偏振器参数测试装置.在理论上,利用物理光学和波导色散理论分析与计算了这种偏振器的消光比,分析了影响器件性能的各种因素.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Mossbauer极化谱仪观察到非正分的Fe3O4的 Mossbauer Faraday效应.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Fe3O4八面位中Fe3+和Fe2+离子之间的电子跳变是一种局域现象,并计算了两种晶位的无反冲因数fA和fB.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金刚石对顶砧装置,红宝石压标,采用背向散射的方法,分别测量了室温下Bi2Ti4O11在不加传压介质,传压介质为凡士林油及体积比为16:3:1的甲醇、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3种情况下的高压Raman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常压下频率为38cm-1的谱线对传压介质的传压性能反应很敏感,随着静水压传压性能的提高,该谱线的强度、线宽、在相变压力点的频率值及它随压力的频移速率都出现了明显差异,其相变压力显著降低.本文初步讨论了发生在Bi2Ti4O11中相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使用改进后的散射波函数——经组态相互作用(CI)获得的目标(F2)相关波函数再次研究了F2-负离子3Ou-通道的光电解散射截面,进一步确认了异常共振特征的存在。由于相关势函数的作用,所获得的光电解散射截面略小于早期的结果。进而讨论了产生异常共振行为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R2O3-AIN-AI2O3(R=Ce,Pr,Nd和Sm)三元系固相线下的相关系及R2O3-AIN-AI2O3系统在1700℃的等温截面.发现存有一个组成为RAl12O18N的新相,其结构同β—Al2O3.本文对其它轻稀土元素可否形成新相也作了探讨.发现从La到Eu(除了Pm未测外)都能在组成RAl12O18N处形成含N的β-Al2O3相.经测定它们的单相区范围为:当R=Nd和Sm时,含Nβ-Al2O3相只发生在RAl12O18N组成处;而其它稀土的含Nβ-Al2O3相的组成都扩大到纯氧化物一端,即R2O3:11Al2O3处.经测定RAl12O18N的晶胞常数(a=5.557和c=22.00)几乎不随R而变化.1700℃时,在Nd2O3-Nd2AlO3N-NdAlO3三角形区域中存有一个很大液相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量了晶粒尺寸为30nm的Bi2Ti4O11在静水高压下的Raman光谱,发现在压力为3.35GPa时发生软模相变,其低频部分的Raman谱随压力的变化表明该体系存在着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9.
测量了(La1-xRx) 2 /3 MnO3 (其中R代表Ce ,Pr,Nd等稀土离子)和La2 /3(Ca1-yCdy) 1/3 MnO3 两组铁磁性巨磁阻材料的磁转变温度 .结果发现 ,尽管在(La1-xRx) 2 /3 MnO3 材料中其A位平均离子半径恒定 ,但居里温度TC 存在明显的差别 ;而在La2 /3(Ca1-yCdy) 1/3 MnO3 系列中虽然随Cd的替代量的增加 ,A位平均离子半径略有下降 ,TC 却增加 .A位离子的局域磁矩对磁转变温度可能有较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NdGaO3 ( 110 )衬底上制备了La2/3Ca1/3MnO3-δ外延单晶薄膜 .在 0~8T的磁场范围内测量了不同温区下的磁电阻随磁场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 ,ρ(H )遵循以下规律 :当温度高于居里温度TC 时 ,ρ(H ) =1α(T) + β(T)H2 ;当T <Tc时,ρ(H ) =ρ0(T ) +1A(T)+B(T)exp(H/C(T));而当温度远低于居里温度时,ρ(H ) =1σ(T) + ν(T)H。表明负巨磁电阻的产生主要起因于磁场引起的电导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