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绿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脂素(Ⅰ),乌索酸(Ⅱ),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Ⅳ),2α,3β,23-三羟基乌索-12-烯-28-羧酸(),3β,19α,20β-三羟基乌索-12-烯-24,28-二羧酸(V),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Ⅲ)。化合物Ⅰ,Ⅲ,Ⅳ,Ⅴ,Ⅵ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南海采集的海泥中分离得到的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中分离得到3种环二肽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3种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1)、3-另丁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2)、3-另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3)。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南海网胰藻(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中分离得到4个含氮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为:N-(2'-羟基-1'-羟甲基十五烷基)二十脂肪酸酰胺(Ⅰ)、尿嘧啶(Ⅱ)、1-(2-脱氧-β-D-呋喃核糖-5-甲基-1,2,3,4-四氢-2,4-二酮(Ⅲ)和2-苯胺基-1,4-萘二酮(Ⅳ),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虎皮楠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学(UV,ES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1个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和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确定了1H NMR,13C NMR信号的全归属,化合物1鉴定为5,4′-二羟基二氢黄酮-7-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鉴定为7,4′-二羟基异黄酮-8-C-β-D-葡萄糖碳苷.  相似文献   

5.
肖孝梅  徐石海  杨凯 《光谱实验室》2005,22(6):1138-1141
从采自西沙永兴岛的西沙仙掌藻Halimeda Xishaensis样品中分离鉴定了4个单羟基甾醇,5-烯-3α-胆甾醇(1),5-烯-3β-麦角甾醇(2),豆甾醇(3),β-谷甾醇(4)和4个单体化合物,1-正二十三碳酸甘油酯(5),豆甾-4-烯-3β,6β-二醇(6),N-(1-羟甲基-2-羟基-3E-十五碳烯)-正二十七酰胺(7)和1个丁四醇(8)。  相似文献   

6.
刘映良  柳青  陈丽  王委 《光谱实验室》2012,29(5):2790-2793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假种皮精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叶含笑假种皮精油提取率为1.30% (V/W),共检出7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61种化合物,6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40%.其中桉树脑(10.41%)、芳樟醇(18.55%)、1a,2,3,4,4a,5,6,7b-八氢-1,1,4,7-四甲基-环丙苷菊(17.70%)、β-蒎烯(4.29%)、月桂烯(4.82%)、D-柠檬烯(2.79%)为主要成分.为金叶含笑精油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凹叶厚朴各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凹叶厚朴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组成.结果显示:根鉴定出19个化合物,其中4(14),11-桉叶二烯(26.04%),(1S-顺)-1,4-二甲基-7-(1-甲基亚乙基)-奠(24.94%),石竹烯(9.41%),β-桉叶醇(7.28%)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姚遥  李娟  王妍  闫乾顺  曹家庆 《光谱实验室》2010,27(4):1268-1272
从山东乳山采集的海洋真菌Gliocladium sp.中分离得到2个甾体化合物和4个酚类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MS等现代波谱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7,22E-三烯-3β-醇(1)、23-甲基麦角甾-5,7,22E-三烯-3β-醇(2)、3-羟甲基苯酚(3)、4-甲基-1,2-二苯酚(4)、4-(2-羟乙基)苯酚(5)、2-羟基-6-甲基苯甲酸(6)。  相似文献   

9.
从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叶中分离得到三个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5,7,3′,4′-四甲氧基黄酮(化合物1)、5,7,3′,4′,5′-五甲氧基黄酮(化合物2)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化合物3). 应用1D和2D NMR(包括1H-1H COSY、HMQC和HMBC)对这三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确认了三个化合物中甲氧基的连接位置,并对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0.
C_(19)-二萜生物碱结构复杂多样,核磁共振(NMR)结构鉴定困难.本文从独龙乌头中分离得到三个C_(19)-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 E(1)、chasmaconitine(2)和vilmorisine(3),综合运用多种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和HMBC),对其NMR数据进行了完整归属和部分修正,为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