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杯芳烃的液膜传输作用是其典型的超分子化学特征之一[1].在探索杯芳烃及其衍生物作为流动载体传输金属离子的能力及传输作用的规律性,以及模仿细胞壁两边金属离子的传递过程及其控制方式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Izat[2]等认为,只有当源相处于强碱性条件(pH>...  相似文献   

2.
成春颖  朱旭栋  刘小毛  邵超英 《化学学报》2009,67(19):2171-2176
以3类含不同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在H2O-CHCl3-H2O液膜传输体系下分别对Pb2+进行液膜传输实验. 简要讨论了以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对Pb2+液膜传输的动力学机理. 重点研究了不同载体种类, 载体浓度, 搅拌速度, 传输时间等因素对Pb2+传输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以含Br原子的杯[4]芳烃衍生物和含S原子的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对Pb2+有明显的传输效果. 可以用本文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整个传输体系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硝酸体系中三价镧系元素与锕系分离的选择性萃取剂的合成与选择是分离-嬗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配位基的预组织性对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杯芳烃的结构特征为配位基的预组织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合成了大量新型杯芳烃衍生物萃取剂,萃取分离硝酸溶液中An(Ⅲ)/Ln(Ⅲ),在杯芳烃衍生物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获得一些共性规律性认识。本文在简要说明配位基预组织性对提高萃取能力和分离能力的作用基础上,详细综述了近20年在二苯基氨基甲酰甲基氧化膦(CMPO)、烷基氧化膦、吡啶酰胺等配位基修饰杯芳烃分离An(Ⅲ)/Ln(Ⅲ)的研究进展,阐明了杯芳烃衍生物的结构与配位基的预组织性、萃取能力和An(Ⅲ)/Ln(Ⅲ)分离能力的关系,展望了杯芳烃衍生物结构修饰研究方向及其在乏燃料后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韩军  颜朝国 《化学进展》2006,18(12):1668-1676
综述了杯芳烃衍生物对阴离子识别作用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杯芳烃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和分子结构以及其通过氢键和静电等作用对卤素、有机酸根、金属酸根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杯芳烃的配位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炎松 《化学进展》1999,11(3):275-285
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几乎能够与所有的金属形成配合物, 本文综述了杯芳烃与稀土金属, 杯芳烃与一些过渡金属的配合物, 以及杯芳烃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特殊的穴内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安琳  蔡亚华  颜朝国 《应用化学》2005,22(9):980-983
对叔丁基杯[n]芳烃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某些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杯芳烃; 酰胺衍生物; 金属离子; 萃取; 离子识别  相似文献   

7.
以4类含硫、硒、氮等杂原子基团二取代的杯[4]芳烃五衍生物(1-14)为中 性载体,在H2O-CHCl3-苦味酸体系萃取银和H2O-CHCl3-H2O液膜体系中传输银进行 了对比研究。萃取和传输结果具有一致性,除了苯并噻唑取代的杯[4]芳烃衍生物 (3-6)外,其它10个含硫、硒、氮的杯[4]芳烃衍生物1-14均对软重金属银和汞 有很高的选择性,而吡啶取代的杯[4]芳烃衍生物7-10对铅有一定的萃取选择性, 其中羟基硫醚取代的杯[4]芳烃衍生物11-14对银的萃取率和传输速率最大。并且 就杯[4]芳烃衍生物对银的传输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传输速率随源相中金属离子 浓度和有机相中载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推论这是由金属离子浓度梯度推动下 的传输。  相似文献   

8.
间苯二酚杯芳烃是超分子化学的第3代主体分子。介绍了间苯二酚杯芳烃的结构、衍生化途径及其衍生物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安琳  颜朝国 《化学研究》2007,18(1):84-85,90
通过杯芳烃的酚羟基的直接烃基化反应,在杯芳烃的下缘引入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发色团,得到了一系列杯芳烃偶氮衍生物(n=4,6,8)a-c.研究了它们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及过渡金属等十种金属离子的萃取作用.结果表明此类杯芳烃偶氮衍生物对过渡金属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中空腔较大的杯[8]芳烃偶氮衍生物c的萃取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杯芳烃衍生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林琳  吴采樱 《分析化学》1997,25(7):850-856
杯芳烃衍生物是以杯芳烃为“分子平台”,经过不同的衍生化而得。根据杯芳烃的空腔大小,构象及其衍生官能团与客体分子间的适应程度,杯芳烃衍生物可实现对金属离子及有机分子的选择性识别。本文介绍了芳烃衍生物在分析化学领域,包括萃取分离,液膜分离,色谱分析及光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钟志梅  姚俊学 《分析化学》2006,34(4):587-587
1引言研制中性载体PVC膜离子选择电极,关键是设计及选择合适的载体。杯芳烃衍生物作为高选择性载体已成功地用于离子选择电极上。本研究合成了两种新的对-叔丁基杯[4]芳烃磷酸酯类衍生物,以此化合物为载体制备了两种铅离子选择性膜电极,并对电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2实验部分2.1  相似文献   

12.
通过5,17-二氨基杯[4]芳烃衍生物与7-羟基-8-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缩合,得到了一种以亚胺基团为离子载体、香豆素为荧光基团的新型杯芳烃荧光识别试剂。 采用IR、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表征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Fe3+和Cr3+离子具有选择识别能力,与Fe3+和Cr3+配合的化学计量比为1∶1,配合生成常数分别为4.1×105和1.07×105 L/mol。  相似文献   

13.
杯芳烃是由酚单体通过亚甲基在羟基邻位桥连而成的环状低聚物, 它具有可调的杯状疏水空腔, 结构柔性较大, 构象可变, 并对中性分子和有机、无机离子具有选择性配位能力. 因此, 在其上下缘进行化学修饰所得到的杯芳烃衍生物可广泛应用于萃取分离、离子选择性电极、色谱分析、功能材料、催化及模拟酶等研究领域[1~4].  相似文献   

14.
杯芳烃树枝型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和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杯芳烃;树枝型化合物;酰胺;离子识别;紫外-可见光谱  相似文献   

15.
安琳  颜朝国 《化学研究》2006,17(1):86-88
以吗啉和六氢吡啶修饰的四种对叔丁基杯[n]芳烃酰胺类衍生物(n=6,8)为萃取试剂,研究了它们对Na+,K+及部分过渡金属等十种金属离子的萃取作用.结果表明此类杯芳烃酰胺类衍生物对过渡金属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中,吗啉取代基修饰的杯[8]芳烃萃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李广科a  b  刘敏a  b  杨国强a  陈传峰  a  黄志镗  a 《中国化学》2008,26(8):1440-1446
我们方便地合成了上沿修饰四丹磺酰胺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1,发现该化合物在含50%水的乙腈中显示出对汞离子高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识别作用,竞争实验表明多数金属离子对其检测干扰较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荧光萃灭源于由丹磺酰胺基团到汞离子的光致电子转移过程。另外,通过研究1和1-Hg2+的荧光衰减实验,以及对比双丹磺酰胺杯[4]芳烃2和单丹磺酰胺杯[4]芳烃3对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1的四丹磺酰胺基团具有很好的预组织和协同作用。化合物1对汞离子的检测限为3.41×10-6 mol·L-1,这可以使1成为一个潜在的汞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7.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连续微纳米纤维的一种简单易行且高效的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因其独特的结构尺寸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材料科学界的青睐。 作为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的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优异的离子选择识别性和吸附性能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述了静电纺丝制备杯芳烃功能化纳米纤维的原理,系统地探讨了其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以及静电纺丝与杯芳烃相结合的优势。 讨论了目前静电纺丝制备杯芳烃功能化纳米纤维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二氧六环作溶剂, 杯[4]芳烃二甲氧基二羟乙氧基衍生物2与氢氧化钾、二硫化碳作用合成了杯芳烃黄原酸盐衍生物3, 并进一步与碘甲烷或氯化苄反应首次合成了含黄原酸酯基的杯芳烃衍生物4a4b. 阳离子萃取试验表明该新型杯芳烃衍生物比单硫杂杯芳烃衍生物具有更好的过渡金属离子萃取性能.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点击化学合成杯芳烃衍生物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芘修饰杯芳烃对钠离子的高选择性荧光传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六步反应合成了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其中杯[4]芳烃上缘的芘基作为荧光团,下缘的四个乙酯基作为离子载体,该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和质谱鉴定.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主体化合物对碱、碱土金属离子的键合行为.结果表明主体化合物能够高选择性的识别钠离子,稳定常数为2190L·mol^-1.当加入钠离子时,芘基的excimer峰下降,同时monomer峰逐渐上升,而其它碱、碱土金属离子的加入没有导致主体化合物荧光光谱的变化.因此,该新型的杯[4]芳烃衍生物可以作为钠离子的荧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