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言     
郑明辉 《色谱》2014,32(9):905-905
新型污染物(emerging pollutants)是指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但环境监测部门尚未开展常规监测的污染物。与传统的污染物相比,新型污染物组成复杂,如短链氯化石蜡具有近万种同类物(congeners),复杂环境介质中微量/痕量新型污染物的准确定性和定量仍是具有很大挑战的技术难题。多种色谱技术,尤其是色谱与质谱的联用技术是新型污染物检测的有效手段。
我国环境科学工作者在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反映我国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研发成果,推动新型污染物相关研究,我们邀请了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以及环境监测部门的专家撰稿,在"新型污染物色谱分析专栏"集中报道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专栏论文不仅有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全氟化合物、短链氯化石蜡等国内外高关注的新型污染物色谱分析新方法,而且还有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雾霾有害成分解析技术与方法。相信本专栏所报道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读者会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是一种新型质谱技术,具有质量范围宽、分辨率和质量测量精度较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该文简要介绍了TOF-MS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并对其在食品中痕量污染物高通量筛查确证及代谢物鉴别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砷污染物是水体环境中重点优先监测的污染物之一。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高矿化度水体系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样品的处理(稀释、预富集和基体分离)分析,指出了高矿化度水体系中不同形态砷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夏丹  高丽荣  郑明辉 《色谱》2017,35(1):91-9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组分复杂,在自然界中超痕量存在,其分离分析十分困难。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作为一种新型色谱技术,与传统的一维气相色谱相比,具有峰容量大、分辨率和灵敏度高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全二维气相色谱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全二维气相色谱在解决一些复杂POPs定性定量分析难题方面的应用,如二恶英、毒杀芬和短链氯化石蜡等;概述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对多种POPs同时定性定量分析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在非目标有机污染物筛查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及相关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5.
准确测定并控制材料中杂质元素含量是发挥高纯材料性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是准确、快速、高灵敏分析高纯材料中痕量及超痕量硫的理想方法。对GDMS分析高纯铜和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硫的质谱干扰进行了讨论,优化了放电电流和放电电压,采用多种标准物质对硫的相对灵敏度因子(RSF)进行了校准和验证,并与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进行分析结果比对,验证了GDMS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煤烟气中痕量有机物的分析及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吸附剂对煤烟气中的痕量有机物进行了富集,比较了各种吸附剂的富集能力,对富集的样品用索氏提取及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进行了萃取,用GC-MS-DS联用方法作了定性鉴定,指出超临界萃取技术在提取煤烟气中痕量有机物方面的优势。探讨了用催化转化法去除煤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郑明辉 《色谱》2010,28(5):434-434
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从环境污染物种类和形态的鉴定、浓度的检测、污染源的判别,到国内各区域、全国乃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无不依赖于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色谱技术的进步在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监测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在目前的环境监测方法中,色谱分析方法所占的比率超过了60%,全二维色谱技术、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等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复杂污染物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为了集中展示我国科研和环境监测人员在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方面的最新成果,《色谱》特此出版“色谱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专栏。我们有幸邀请到活跃在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和综述。本专栏的文章中既有资深学者高屋建瓴的综述,也有来自环境监测一线的监测案例分析。开发新型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是本专栏的重点内容。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尚未列入法规监管的新型污染物日益增多,新型污染物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开发并完善新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是环境保护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本专栏汇集了目前受到高度关注的新型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药物、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溴代阻燃剂等的色谱分析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在今后的环境监管中发挥作用。另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已逐渐从常量、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分析方向发展,同位素稀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测定痕量污染物准确度最好的方法,然而同位素稀释方法除了应用于二恶英类污染物的分析外,尚未列入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方法的应用还很少。本专栏发表了有关同位素稀释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有机污染物的论文,其中包括具有很大技术挑战的同位素稀释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毒杀芬的方法,相信今后同位素稀释技术会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得到发展和普及。 由于本专栏的容量有限,因此所刊登的论文还不足以涵盖色谱技术在我国环境分析领域应用的全貌,但我们还是希望读者能从本专栏的文章中受到启发,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环境分析研究与应用的水平。我们不仅期待环境分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也期待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的更新换代。事实将会进一步证明,色谱技术在环境分析中大有可为,环境分析的新技术将对提高我国环境监管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工业废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溶剂浮选法对工业废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分离富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其进行鉴定。针对废水中几种主要有机污染物,对影响溶剂浮选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所述方法用于分析某石化工业废水中主要存在的39种痕量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水质分析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珊  蔡蕾  周姝  符金利  赵鹏飞  张朝晖 《化学通报》2021,84(12):1370-1377
以铜掺杂的CdS量子点作为近红外荧光源,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一种快速选择性识别痕量对硝基苯胺的近红外荧光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荧光分析等技术对该材料进行详细表征。抗干扰实验及选择性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对硝基苯胺具有高选择识别能力。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能在1min内快速特异性识别对硝基苯胺,提高了对硝基苯胺的检测速度。当对硝基苯胺浓度为0.5 ~ 75.0 μmol/L时,荧光猝灭效率与对硝基苯胺的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6n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尿液、水和PM 2.5 样品中痕量对硝基苯胺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8.7% ~ 100.2%、99.7% ~ 103.9% 和97.3% ~ 103.7%。本研究为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选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污水中痕量羧酸类有机污染物和胺类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考察了溶液的pH值、通气速度、离子强度、浮选时间、相比以及不同溶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在优化了浮选条件下溶剂浮选效率达到95%以上。采用本法对石化工业污水中的痕量羧酸类和胺类物质进行分离富集和鉴定,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e photooxidation of chloral was stud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with irradiation of a blackblue fluorescent lamp (300 nm < λ < 400 nm, λmax = 360 nm) at 296 ± 2 K. The products were hydrogen chloride,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phosgen. The kinetic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s via chain reaction of the Cl atom: The resul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echanism (B) is confirmed to be more likely than mechanism (A), which was favored at one time by Heicklen for the mechanism of the oxidation of trichloromethyl radicals by oxygen molecules: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s of CO and CO2 formation gave k7/k6 = 4.23M?1, and the lower limit of reaction (5) was found to be 3.7 × 108M?1 sec?1.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initial bark of the Siberian firAbies sibirica and of the solid residues after extraction with carbon dioxide, water, and alcohol have been studied. On successive extraction, the yield of extractive substances amounted to 25.05% of the absolutely dry bark. The carbon dioxide, aqueous, and alcoholic extracts obtaine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arbon dioxide extract was found to contain 34.97% of essential oil, while only traces of it were detected in the aqueous and alcoholic extracts.Krasnoyarsk State Technological Academy.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Prirodnykh Soedinenii, No. 1, pp. 42–45, January–February, 1996. Original article submitted August 14, 1995.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