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三元共聚物,发现该共聚合体系是一“活性”/受控聚合体系,三元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变和核磁共振得以确认。研究了该三元共聚物作为大分子偶联剂对云母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三元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对云母增强聚丙烯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志虹  谢志明 《应用化学》2002,19(3):224-229
研究了三元丙炮酸酯共聚物(MMA/BA/AA)无皂水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锆螯合物对水溶胶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在水溶胶中,螯合物增加了共聚物的亲水性,改变了水溶胶的流变性、稳定性、表面张力、螯合物也提高了共聚物涂膜的耐水性,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表明,在固化成膜过程中螯合物与共聚物发生交联反应,用IR、^1HNMR、DSC、TGA和UV等方法对其交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四元体系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含量、聚合方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宇  王军佐 《应用化学》1996,13(5):25-28
用WAXD、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热致液晶/PEEK/嵌段共聚物三元共混体系形态、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的加入,使体系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较好的界面粘接,共混物的强度、模量有一定的提高,对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当热致液晶含量高时,基材与液晶两相间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即“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5.
溶致液晶体研究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石同磺酸盐/正戊醇/水的三元体系和石油磺酸盐/癸烷/正戊醇/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中的液晶区域,揭示了不同组分对液晶区域大小的影响以及液晶的流变性和液晶的结构,在三次采油中,用六角状溶致液晶体系代替三元复合驱体系进行化学驱油,虽然驱油效率更高,但需进一步降低液晶驱油体系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高容量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二元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甲磺隆分子印迹三元共聚物,并用固相萃取方法对该聚合物在有机相及水相中的键合容量进行了评价,与同一条件用单一单体合成的聚合物的键合容量进行了比较,发现该三元共聚物在有机相中每克聚合物可键合20.5 mg的甲磺隆分子,水相中每克聚合物可键合19.2 mg的甲磺隆分子.采用核磁滴定对三元共聚体系的预聚溶液中分子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三元体系的预聚溶液中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位移变化幅度比二元体系的预聚溶液的变化大很多,这说明形成了更强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7.
对聚碳酸酯(PC)/苯乙烯 丙烯腈无规共聚物(PS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元共混物,运用平均场理论,通过二元链段相互作用参数χij计算了其中三个二元对共混组成的相互作用参数χblend,并计算了三元共混体系的spinodal曲线.由此预测了三元共混物相容的条件,讨论了PSAN组成,各聚合物分子量对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控制共聚组成和分子量,PSAN可以作为PC和PMMA共混物的增容剂,并可以通过仅改变PSAN在共混物中的比例来改善体系的相容性,直至得到完全均相的三元共混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XPS对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聚砜或/和聚对羟基苯乙烯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多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及其共混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成果的聚合物样品的表面都存在有机硅富集,共混物的表面富集程度等于接枝共聚物,更高于多嵌段共聚物,讨论了有机硅含量和键接结构对有机硅表面富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合成了不含均聚物的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将共聚物中的羧基中和后制成无皂水溶胶。研究了水溶胶的流变性、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关系、表观粘度与固含量关系。所得无皂水溶胶涂料具有较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酸敏片是由偏二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简称偏丙树脂)与酸敏指示剂组成的非银记录材料。该体系仅对253.7nm的低压汞灯敏感,用作光学信息记录材料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文献(3)的作者采用米蚩酮增感,使该体系对广泛使用的高压汞灯也敏感。本文试图用吸收光谱法研究该体系中是否有基态电荷转移复.合物生成,通过测定曝光后光谱的变化和光谱响应曲线对其增感机理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1.
含丙烯酸的共聚乳液的碱增稠过程与流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共聚乳液样品,对乳液的加氢滴定过程及其流变行为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氨的加入使含羧基乳液的增稠效应随共聚物中羧基含量的增加和柔性链段的增多而增大;随着氨的加入量的递增,乳液的pH值和粘度多呈两次突变;乳液因聚合物组成和pH值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12.
硅溶胶改性水性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OP-10为乳化剂,在聚乙烯醇保护下,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进行共聚,合成乳液型丙烯酸酯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用磷酸、五氧化二磷、季戊四醇反应生成的酯型中间体与三聚氰胺混合,制得膨胀型阻燃剂,用红外光谱表征并对其进行热重分析.用自制膨胀型阻燃剂与乳液型丙烯酸树脂及少量硅溶胶按一定比例混合调匀,制备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根据国家标准对涂料性能进行检测,其基本性能达到防火涂料要求.  相似文献   

13.
涂料用可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涂料用可交联丙烯酸乳液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与乳液及涂膜性能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乳液体系的交联机理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双丙酮丙烯酰胺参与共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肼;聚氨酯;乳液性质;交联;双丙酮丙烯酰胺参与共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巯基-烯光点击反应辅助合成多官能度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首先通过光引发的巯基-烯点击反应,于蓖麻油分子上引入巯基乙醇,形成多羟基化合物,然后加入丙烯酸羟丙酯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物质的量为1:1反应得到端异氰酸酯丙烯酸酯,最终得到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通过调节羟基含量可以得到不同官能度的丙烯酸酯。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和性能,并测试了合成的聚氨酯丙烯酸脂的吸水率、附着力等性能,同时考察了它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在紫外光照射下,巯基和不饱和双键之间发生了加成反应;该聚合物的固化膜性能得到提高,尤其是硬度和热稳定性。由本文快速合成方法得到的树脂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扩大了巯基-烯光点击反应在高性能UV固化材料方面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材料的要求逐步向着多功能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单组分材料已难于满足这种要求,在高分子材料方面,人们采用了共混、接枝、嵌段等方法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性能的目的。感光性高分子是一类很重要的功能材料,至今,大部分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近年来,阳离子引发体系发展很快,特别鎓盐光引发体系受到很大的重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7.
溶胶-凝胶法制备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溶胶-凝肢法制备的硅溶胶为无机相,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有机相,以γ-甲基丙烽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为两相间的偶联剂,制得了光固化杂化材料。研究了未固化的杂化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无机相与有机相通过共价键相连。使得杂化体系光固化膜高硬度的获得并没有以柔韧性的损失为代价。在无机物含量较低时,聚氨酯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杂化体系先固化膜的耐磨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In the present study, reaction components such as emulsifiers, emulsifier combinations, and initiators were used for the particle stabilization of water-borne vinyl acetate - butyl acrylate copolymer latexes. The effects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colloidal film-forming properties of the vinyl acetate-co-butyl acrylate latex colloidal, physicochemical, surface, and film forming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particular the aspect of their surface coat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Stable emulsions of a core–shell acrylic copolymer (non-crosslinkable V0, and crosslinkable V2, V4, V6, and V8, where the numbers indicate the wt% of crosslinking agent based on the total acrylate monomer content) containing butyl acrylate (BA, 45 wt%),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45 wt%), heptadecafluorodecyl methacrylate (PFA, 10 wt%), and various contents of crosslinking agent (vinyltriethoxysilane, VT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three-stage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ith a small amount of surfactan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viscosity of emuls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VTES conten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VTES content on the surface/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lf-crosslinked copolymer film samples containing a fixed acrylate monomer content to find the optimum VTES content. XPS showed that the film–air surface of the copolymer samples had a higher fluorine/silicone content than the film–dish interface. The tensile strength/modulus, thermal stability, and two Tgs (α and β Tgs) of the film samp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VTES content. 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film sampl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VTES content up to approximately 6 wt%, and then decreased slightly. The optimum VTES content was approximately 6 wt% based on the total acrylate monomer content to obtain a high water/oil repellent coating material (V6) with the highest water/methylene iodide-contact angles (118.2°/81.8°) and lowest surface energy (18.4 mN/m).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讨共混比例、螯合树脂粒径及铸膜液温度对膜结构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制膜工艺 ,用相转换法制备出对Cu2 + 具有大螯合容量的非均相螯合滤膜 .研究了螯合树脂颗粒粒径、盐溶液pH值和盐溶液浓度对膜螯合吸附量的影响 ,发现膜对Cu2 + 的最大吸附量可达 70 0 μg cm2 ,吸附行为满足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对膜进行动态螯合吸附测试表明该膜对Cu2 + 可实现吸附与解吸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