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压驱动薄膜电致发光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家雨  顾培夫 《光学学报》1996,16(4):51-555
采用低电阻率为Ta2O5/SiO2,Ta2O5/Al2O3复合层制备了出低压驱动Zns:Mn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它的阈值电压在40V以下,当驱动电压为60V,频率为50Hz,发光亮度在200cd/m^2以上,这种器件具有其独特的亮度-电压特性和电荷存储量-电压特性,利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分析了发光层中空间电荷,电场强度在这种低压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分布特性,并对低压驱动薄膜电致发光机理,亮度  相似文献   

2.
绿色陶瓷厚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厚膜作绝缘层、ZnS:Er,C1作为发光层的绿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CTFEL)。器件结构为陶瓷基片/内电极/陶瓷厚膜/发光层(ZnS:Er,C1)/透明电极(ZnO:A1)。制备的器件在市电频率驱动下发出明亮的绿光,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和亮度-电压曲线,研究了发光机理和效率-电压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Tb~(3+)-有机配合物作为发射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孙刚,赵宇,于沂,李文连,钟国柱,虞家琪(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1引言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EL)自从Tang[1,2]发表了高效、高亮度双层结构器件以来,因其驱动电压低,可制?..  相似文献   

4.
一种压控波长可调谐异质结有机薄膜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海曙 《光学学报》1998,18(7):38-942
利用空穴型聚合物材料ROPPV-12[聚(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与电子型有机小分子材料Alq3(八羟基喹啉铝)配合制备了有机薄膜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发现该异质结器件在ROPPV-12的厚度保持为70nm、Alq3的厚度为20nm时,器件的性能最优,且电致发光完全来自ROPPV-12;而当Alq3的厚度为32nm时,发光区域则跨越了ROPPV-12与Alq3,器件在较低驱动电压下来自ROPPV-12的光发射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压的升高,Alq3的光发射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相同电压下,前一器件的亮度、电流、发光效率都要远高于后一器件。分析了其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5.
铕高分子配合物红色薄膜电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合成了三价铕的高分子配合物,主链高分子采用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引入邻菲咯啉(phen)和二苯甲酰基甲烷(DBM)作为第二配体。研制了结构为ITO/PVK/Er^3+-polymer/Al的器件,起亮电压为8.5V,在16V下看到了明显的红色发光。研究了它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发现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的光谱有显示不同的特征,对其可能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铽、钆稀土配合物TbGd(BA)6(bipy)2,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为改善稀土配合物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并避免其在真空蒸发时的热分解,实验中将铽、钆稀土配合物TbGd(BA)6(bipy)2掺入高分子导电聚合物Poly(N-vinycarbazole)(PVK)中,用旋涂的方式制备发光层,并制成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测量器件的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均得到纯正的、明亮的Tb^3+离子的绿光发射,四个特征峰分别位于489,545,585,620nm,分别对应着能级^5D4→^7FJ(J=6,5,4,3)的跃迁。讨论了共混体系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机理。稀土配合物的光敏发光是由于外部直接激发及PVKt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电致发光有两个途径,PVK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及载流子的直接俘获。在双层器件中,发光区域随Alq3厚度变化,尤其是在高电压下,激子复合区域移向Alq3一侧。优化后,多层器件在电压为13V时,达到最高亮度183cd/m^2,得到明亮的铽的绿色发光。  相似文献   

7.
报道采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厚膜作绝缘层、ZnSvSm , Cl作为发光层的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和亮度电压曲线, 研究了发光机理和效率电压等特性。制备的器件在市电频率驱动下16 V启亮, 最大亮度为18.4 cd/m 2, 最大效率为0.06 lm /W。  相似文献   

8.
以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红色ZnS:Sm,Cl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采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厚膜作绝缘层、ZnS:Sm,Cl作为发光层的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和亮度电压曲线,研究了发光机理和效率电压等特性。制备的器件在电驱动下16V启亮,最大亮度为18.4cd/m^2,最大效率为0.061m/W。  相似文献   

9.
有机激基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有机电致发光(OEL)器件中激基复合物(exciplex)的发光现象.利用简单的结构,获得了exciplex型的白色电致发光.结果表明exciplex的形成为OEL器件获得多色发射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掺杂聚合物蓝光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建国  马於光 《光学学报》1995,15(3):52-356
报道了用有机染料TPB(1,l,4,4-四苯基丁二烯)分散到PVK(聚乙烯基咔唑)中的掺杂聚合物作有源层制作的蓝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发光特性。聚合物发光层用旋转涂敷的方法制备,用透明导电材料ITO(铟锡氧化物)、金属Al作为正负电极。器件正向偏压为13V时,可以看到蓝光发射,峰值波长为455nm,注入电流为50mA/cm2时,亮度为44cd/m2。  相似文献   

11.
Tb3+-有机配合物作为发射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孙刚  赵宇 《发光学报》1995,16(2):180-182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EL)自从Tang[1,2]发表了高效、高亮度双层结构器件以来,因其驱动电压低,可制成大面积的平板显示而成为当前显示器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PBD在稀土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电致发光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PBD以较低浓度与铽配合物[Tb(m-MBA)3phen]2·2H2O、PVK共掺杂体系的电致发光,制作了两类电致发光器件:ITO/PVK:Tb complex/PBD/LiF/Al,ITO/PVK:Tb complex:PBD/PBD/LiF/Al。在共掺杂的发光层中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由PVK到铽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另一个是电子和空穴在铽配合物上直接复合发光。改变PBD在发光层中的掺杂比例,制得一系列器件,通过对其光谱和亮度的研究,发现PBD在较低浓度掺杂时器件的稳定性和亮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分析认为PBD的加入对给体(PVK)到受体(Tb complex)的能量传递效率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PBD的加入使得电子和空穴在PVK链间的跳跃受到限制,使在由PVK、铽配合物和PBD三者掺杂组成的发光层中,注入的电子和空穴不能有效地在铽配合物上复合,这样就会减少激子在铽配合物上直接复合的概率,而造成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ligand, 4-diphenylamino-benzoic acid (HDPAB), and the corresponding Tb (III) complex, Tb (DPAB)3 which can be dissolved easily in organic solvent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 device with a structure of indium tin oxide (ITO)/poly(N-vinylcarbazole) (PVK): Tb (DPAB)3 (50 wt%, 80 nm)/1,3,5-tris-(N-phenylbenzimidazol-2-yl)benzene (TPBI) (30 nm)/tri(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 (AlQ) (20 nm)/LiF (1 nm)/Al (150 nm) in which Tb (DPAB)3 acted as an emitter were fabricated. The maximum luminance of 230 cd m−2 at 20 V and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0.62 cd A−1 were obtained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hole-transporting group, representing the best result to date among Tb (III) carboxylate complexes based EL devic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ifications of rare earth complexes are a promising way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EL devices.  相似文献   

14.
铽配合物Tb(o-MBA)3phen与PVK掺杂体系的发光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铽配合物材料Tb(o-MBA)3phen,并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将铽配合物与PVK的混合溶液用旋涂法制得发光层,并利用Alq3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多种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A:ITO/PVK:Tb(o-MBA)3phen/LiF/Al;器件B:ITO/PVK:Tb(o-MBA)3phen/BCP/Alq3/LiF/Al;器件C:ITO/BCP/PVK:Tb(o-MBA)3phen/Alq3/LiF/Al。由器件A和C得到了纯正的、明亮的Tb3+的绿光发射,发射光谱中四个特征峰分别对应着能级5D47FJ(J=6,5,4,3)的跃迁,而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在光致发光中PVK的发射光谱和铽配合物的激发光谱有一定的重叠,两者之间可能存在Frster能量传递。同时PVK与铽配合物掺杂体系的激发光谱与纯PVK的激发光谱非常相像,而与铽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差别很大,这也说明掺杂体系中铽的发光有一部分来源于PVK分子的激发,PVK与铽配合物之间存能量传递过程。研究了掺杂体系的电致发光性能,在电致发光中,铽的发光主要来源于稀土配合物直接俘获载流子形成激子并复合发光。通过优化选择得到了发光性能较好的器件,器件的最大亮度在17V时达到180cd/m2。  相似文献   

15.
共掺杂稀土配合物Tb0.5Eu0.5(TTA)3Dipy发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TTA为TTA配体合成了新的共掺杂稀土配合物Tb0.5 s Eu0.5(TTA)3 Dipy,通过与PVK的掺杂,分析了PVK 和Tb0.5Eu0.5(TTA)3Dipy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并且制备了以PVK:Tb0.5Eu0.5(TTA)3Dipy为发光层的结构为ITO/PVK:Tb0.5 Eu0.5(TTA)3 Dipy/PBD/Al的发光器件,通过改变两者之间的质量比,得到了较纯的Eu3 的红色发光.通过与PVK:Eu(TTA)3混合体系的比较,发现Tb3 的引入,起到了能量传递桥梁的作用,提高了PVK 到Eu3 的能量传递,从而抑制了PVK 的发光.因此,通过引人适当的第二种金属离子,会增强另一稀土离子的发光,是作者提高稀土离子发光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A-)*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40 cd·(cm2)-1和0.4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刚  李文连 《发光学报》1996,17(4):362-367
我们研制了用有机材料Tb(AcA)3·phen作为发射层的绿色发光二极管,两层结构为玻璃衬底ITO/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TPD/Tb(AcA)3·phen/A1。各功能层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在正向直流偏压驱动下获得了Tb3+的特征发光,同时还发现一个峰位425um的蓝光发射,它来源于空穴输运层TPD。在室温条件下器件的阈值电压为4V,当驱动电压提高到16V时,器件的最高发光亮度达到200cd/m2,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结构为玻璃衬底ITO/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TPB/Tb(AcA)3·phen/A1的器件,通过对两种器件光谱及电学特性的测量、比较与分析,探讨了有关稀土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机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一类以苯甲酰水杨酸 (BenzoylSalicylicAcid ,BSA)为第一配体 ,邻菲罗啉 (phenanthroline ,phen)为第二配体的共掺杂稀土铕镧配合物La0 6Eu0 4(BSA) 3 phen。用其作为发光层材料制作了电致发光器件 :ITO/PVK :La0 6Eu0 4(BSA) 3 phen/Alq/Al。讨论并证明了稀土La3 与Eu3 之间存在F rster能量传递。同时将该器件与器件ITO/PVK :Eu(BSA) 3 phen/Alq/Al和ITO/PVK :Tb0 6Eu0 4(BSA) 3 phen/Alq/Al的发光进行了比较。表明该器件具有单色性好 ,整流性好的特性 ,同时得到了最大亮度为 10 2尼特的红光  相似文献   

19.
微腔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设计及制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一种宽谱带材料Alq3作为发光层,设计并制作白色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Glass/DBR/ITO(194 nm)/NPB(93 nm) /Alq3(49 nm)/MgAg(150 nm),得到了位于蓝(488 nm)和红(612 nm)光区域的两个腔发射模式,并通过颜色匹配获得了白光。器件的最大电致发光亮度16 435 cd/m2,最大效率11.1 cd/A,典型亮度值100 cd/m2时的发光效率、电压、电流密度分别是9 cd/A,6 V和1.2 mA/cm2,CIE 色坐标为(0.32, 0.34)。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器件的发光颜色稳定,说明了微腔是一种制作白光OLED的有效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有机微腔绿色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光学微腔是指尺寸在光波长量级的光学微型谐振腔。微腔结构可以使腔内物质和光场的相互作用与体材料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自发辐射谱线窄化和增强等腔效应。利用这些腔效应,可以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采用微腔结构,优化设计并研制了有机微腔绿色发光二极管,器件结构为Glass/DBR/ITO/NPB/Alq∶Rubrene/Alq/MgAg,获得了最大亮度40100 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6.44 cd/A、半峰全宽为28 nm的纯绿色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而与之比较的无腔器件最大亮度为22580 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98 cd/A、半峰全宽为120 nm。相同电流密度下微腔电致发光谱的峰值发射强度是无腔器件的4.2倍。结果表明将微腔结构引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不但改善了发光的色纯度,而且使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都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