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蟹类, 野生梭子蟹的暂养是一种高效利用梭子蟹自然资源的经济手段. 为探究适合野生三疣梭子蟹暂养的方法, 研究了野生三疣梭子蟹捕捞后不绑螯堆积式暂存(M1)、绑螯单个体式暂存(M2)两种暂存方式以及橡皮筋绑螯堆叠盛放于塑料筐中运输(T1)、不绑螯单个盛放于单体盒中运输(T2)两种运输方式分别对其暂养存活的影响, 并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血糖、皮质醇、热休克蛋白(HSP70)几种生理指标了解其生理响应特征. 结果显示: (1)不同暂存方式对野生三疣梭子蟹暂养的影响中, M2方式暂存的蟹暂养累积存活率为91.4%, 显著高于M1 (P<0.05), M1组蟹累积存活率为70.0%; 根据对M1、M2组蟹血淋巴中几种生理指标的检测, 引起两组蟹存活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M1暂存方式对蟹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胁迫, 抗氧化及应激能力显著降低, 生理机能和免疫防御能力受损. (2)不同运输方式对野生三疣梭子蟹暂养的影响中, T2方式运输的蟹暂养累积存活率为41.5%, 略高于T1 (P>0.05), T1组蟹累积存活率为30.8%; 根据对T1、T2组的蟹血淋巴中几种生理指标的检测, 引起两组蟹存活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以T1方式运输的蟹受到挤压胁迫, 抗氧化及应激能力略低于T2. 综上分析, 以绑螯单个体式的暂存方式和不绑螯单个盛放于单体盒中的运输方式获取的野生三疣梭子蟹更适合暂养.  相似文献   

2.
以血细胞分析和酶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患“黄水病”拟穴青蟹和正常拟穴青蟹的细胞免疫及血清免疫酶指标.结果表明:患病拟穴青蟹与正常拟穴青蟹不同性别之间血细胞密度、3种血细胞比例和LZM、ACP、AKP、SOD、PO酶活性差异皆不显著(P〉0.05),而同性别之间变化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患病拟穴青蟹与正常拟穴青蟹的血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血清LZM活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而雌性患病拟穴青蟹PP和LZM均显著低于正常拟穴青蟹(P〈0.05);同性别的患病青蟹PI极显著低于正常青蟹(P〈0.01);患病拟穴青蟹与正常拟穴青蟹不同性别之间P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同性别之间POD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拟穴青蟹(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藻弧菌(107 CFU.mL-1)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于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观察蟹体的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血细胞密度(THCs)及血淋巴、肌肉、肝胰腺3种主要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24h后其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等病理症状逐渐明显,肝胰腺、血淋巴、肌肉等3种主要组织中的AKP、ACP、POD活性和T-AOC水平及THCs变化显著,可作为疾病模型构建的指标.由于药物防治主要针对早期发病群体,因此,疾病模型构建的时间选择病原菌感染后24h.采用上述方法构建的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疾病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性较强,并便于观测感染前后蟹体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混养品种对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生长、体成分、免疫性能及水质的影响,分别设置拟穴青蟹单养、拟穴青蟹-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拟穴青蟹-日本真鲈(Lateolabraxjaponicus)和拟穴青蟹-方形马珂蛤(Mactraveneriformis) 4种养殖方式,开展9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盐度在同一采样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拟穴青蟹-日本对虾组和拟穴青蟹-日本真鲈组的池塘水体p H在第60、90 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氨氮在同一采样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拟穴青蟹单养组溶解氧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拟穴青蟹-日本真鲈组亚硝酸盐氮、硫化物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拟穴青蟹-方形马珂蛤组和拟穴青蟹单养组体质量、甲宽在第90 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甲长、体高在第60、90 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在第60、90 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水分、灰分、粗蛋白在各采样...  相似文献   

5.
研究评估了6种养殖容器颜色(红、黄、绿、蓝、黑和白)对拟穴青蟹幼蟹生长、应激及甲壳颜色的影响. 结果表明, 黄色和蓝色容器中幼蟹存活率和生长率较高, 红色存活率最低. 在应激方面, 红色和黄色组的皮质醇水平较高(P<0.05); 黄色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红色组的丙二醛(MDA)水平较高(P<0.05); 蓝色组的己糖激酶(HK)水平较低(P<0.05). 养殖容器颜色还显著影响了幼蟹的甲壳颜色, 幼蟹壳色会趋近养殖容器颜色. 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养殖容器颜色对壳色的L*、a*、b*值的贡献分别为80.17%、41.28%、19.13%.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蓝色容器能够提高拟穴青蟹幼蟹的存活率和生长率, 且其应激较低, 因此蓝色容器更适合于拟穴青蟹幼蟹的中间培育.  相似文献   

6.
以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血清建立了梭子蟹乳化病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诊断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梭子蟹、养殖现场梭子蟹及养殖水体进行溶藻弧菌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检测溶藻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量为105cfu·mL-1.人工感染24 h后,就能在梭子蟹鳃和血淋巴中检测到溶藻孤菌.现场检测显示表观有病蟹的阳性检出率为90%,表观健康蟹的阳性检出率为20%,说明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已感染发病的梭子蟹,而且也可检测出带菌但病症不明显的梭子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盐度在三疣梭子蟹幼蟹养殖中的作用, 设置5个不同梯度的盐度(10、15、20、27、35)来检验对梭子蟹幼蟹存活及蜕壳的影响. 结果显示: 盐度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幼蟹的蜕壳存活率以及其蜕壳周期的长短和蜕壳率. 盐度10、15组具有较高蜕壳存活率, 分别为(89±0.10)%和(72±0.10)%; 具有较短的蜕壳周期, 分别为(18.15±0.52)d和(17.51±0.73)d, 且蜕壳率也较高. 因此, 在三疣梭子蟹幼蟹养殖过程中, 可采取10~15的较低盐度获得较稳定的存活率及较短的蜕壳周期  相似文献   

8.
pH突变对拟穴青蟹免疫因子的胁迫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穴青蟹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pH 6.5、pH 7.0、pH 7.5、pH 8.0、pH 8.5各梯度胁迫0h、24h、48h、72h、96h时青蟹的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及溶血素等相关免疫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长时间胁迫使各免疫指标值下降,显示可抑制免疫因子的活性,其中THC、LZM和溶血素活力下降明显.小幅度(pH 7.05、pH 8.02)突变下短时间内各项指标值有所上升,而后下降;大幅度(pH 6.45、pH 8.44)突变各项指标值显著降低.pH胁迫24h后对照组的THC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H 7.05、pH 6.45、pH 8.02组的溶血素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H 8.44、pH 6.45组的血细胞吞噬作用和ACP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THC、溶血素、血细胞吞噬能力、PO和POD可作为pH胁迫对拟穴青蟹抗病力影响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研究三疣梭子蟹交配与未交配雌性个体肝胰腺蛋白质表达.使用PDQuest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凝胶图像,结果显示:交配组和未交配组凝胶图像上分别能检测到(400±25)和(530±16)个蛋白点,其中共有15个蛋白点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交配组相比,交配组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6个蛋白点的表达量显著性上升.经质谱鉴定为: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过氧化氢酶、δ-谷胱甘肽S-转移酶、ATP合酶α-亚基和胰凝乳蛋白酶.此外,交配组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9个蛋白点的表达量显著性下降.经质谱鉴定为:延伸因子2、长链酰基CoA脱氢酶、假血蓝蛋白1、假血蓝蛋白2、异柠檬酸脱氢酶、线粒体乙醛脱氢酶X、转酮醇酶、血蓝蛋白α-亚基和腺苷高半胱氨酸酶A.该结果可为揭示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机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0、1和2倍体长每秒(BL·s-1)的3个流速对拟穴青蟹幼蟹的生长、应激压力和糖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30 d的流水养殖导致了蜕壳相关基因EcR和MIH表达的显著提高,但未对青蟹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在应激压力方面,流水养殖导致了青蟹血清中的皮质醇和肝胰腺中丙二醛水平的显著降低,同时1 BL·s-1流速显著提高了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水平,但2 BL·s-1流速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弱于1 BL·s-1流速.此外,在糖代谢方面流水养殖导致了青蟹肝胰腺中丙酮酸激酶活性的显著降低,未引起肌肉中乳酸水平的显著变化,但2 BL·s-1流速导致了肌糖原水平的显著升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流水养殖虽然对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可降低青蟹的生理压力,增强青蟹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肌肉中的能量储存研究结果可为完善青蟹的循环水养殖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氨态氮、亚硝态氮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是虾类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在1 mg/L非离子氨态氮和1 mg/L亚硝态氮的作用条件下,罗氏沼虾血清、肝胰腺和肌肉中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同,经1、4、7及10天处理后,血清和肌肉酚氧化酶活力均有所降低,而肝胰腺的酚氧化酶活力则略有增高;各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基本变化过程为,先增高后降低;各组织的两种磷酸酶活力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酚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作为判断虾类免疫抗病能力的指标,而两种磷酸酶活性则仅可作辅助参数.  相似文献   

12.
pH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5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值为6.0、6.5、6.8、7.5、8.0、8.5条件下,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过氧化氢酶(CA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肝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蚌体内SOD、CAT、ACP和AKP活性在pH8.5时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东湖紫外光敏感磷与可酶解磷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讨论了武汉东湖不同工作站中紫外光敏感磷(UVSP)与可酶解磷(PHP)的季节变化以及间隙水中二者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间隙水中PHP与UVSP的存在,说明湖泊沉积物亦为间接有效的磷库.紫外光照射可显著提高间隙水中o-P的浓度,却明显抑制溶解态碱性磷酸酶(APase)的活性,这一结果未能支持UVSP释放o—P的过程仍遵从酶促机制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氮索含量相同、但来源不同的氮源分别加入到水稻培养液中,分析了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活性的影响.与无氮培养的水稻根相比,(NH4)zSO4,NH4NO3,KNO3,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in)都能分别促进水稻根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NH4)2SO.对GS和NADH-GOGAT活性促进最为显著,而Gln对GS和Glu对NADH-GOGAT的活性分别影响最小.Glu对NADH-GDH活性的诱导稍强于其它氮源.这些结果提示,不同氮源对水稻根氨同化酶活性影响的差别也许反映了这些物质对水稻根部氮索代谢的影响以及对这些酶诱导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我们进行了咖啡因(1、3、7三甲基黄嘌呤)、茶碱(1、3二甲基黄嘌呤),对家蝇(Musca domestic vicina Macq)的毒性试验,实验结果能证明这两种药物对家蝇都是有毒性的,但茶碱对家蝇的毒性亚于咖啡因。 用喂食法测定咖啡因的毒力。随着处理组浓度的增高,家蝇的死亡率也上升0.5%高浓度,家蝇的死亡率可达100%.0.2%浓度,已接近半致死浓度。羽化后8—10小时的家蝇,以0.1%浓度喂食72小时,多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对家蝇生育有一定影响:产卵量减少,卵巢的发育受抑制,卵的孵化率下降,产卵期缩短,此外,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析家蝇的血淋巴蛋白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人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4~10周龄药物流产胚胎的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中分离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培养在添加人重组白血病抑制因子(rh LIF)、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 bFGF)和Forskolin的小鼠饲养层细胞上.经过4~7 d培养,PGCs形成典型的鸟巢状集落.集落在传代过程中保持碱性磷酸酶活性,且胚胎阶段性特异抗原1(SSEA-1)、胚胎阶段性特异抗原3(SSEA-3)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具有分化潜能的PGCs能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12代.结果表明从药物流产胚胎中分离的人类PGCs可以在体外培养成为具有分化潜能的多能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外源水杨酸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根的NaCl胁迫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5mg/L外源水杨酸对0,50,100mmol/L NaCl处理下水稻幼苗根的胁迫缓解效应,测定了根组织内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可使组织内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至与正常对照相当水平,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说明外源水杨酸存在时可溶性糖作为主要渗透胁迫调节物并对盐胁迫适当缓解,表现在幼苗根谷氨酰胺合成酶及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上升20%左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氮同化加强而对盐胁迫有一定的抗性.对50mmol/L NaCl胁迫处理的材料缓解效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相关磷酸酶的变化规律, 采用组织切片的方法系统描述了各期卵巢的形态特征及其组织学结构变化, 并分析了其卵巢、肝脏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 结果表明 (1)银鲳卵巢在Ⅱ期末出现嗜碱性的卵黄核, 第3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沉积现象; 至第4时相卵黄颗粒明显增多, 脂滴出现, 直至充满整个卵母细胞, 核开始偏位; 第5时相卵子内卵黄颗粒已融合成块状. (2)随性腺发育, 卵巢、肝脏和肌肉中ACP和AKP活性均表现出显著变化(P<0.05); ACP和AKP酶活性表现为 卵巢>肌肉>肝脏, 在卵巢中ACP活性变化幅度为18.742~73.381U; AKP为41.272~ 63.370U. (3)肌肉中的ACP和AKP以及肝脏中的AKP活性从Ⅰ期至Ⅵ期均呈现下降趋势, 而卵巢中的ACP与AKP酶活性则先升后降. 研究认为3种组织中ACP和AKP活性变化与银鲳卵巢发育中卵黄积累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喷墨对其行为、生长、存活及酶活的影响, 采用单因子试验法, 进行了喷墨虎斑乌贼(喷墨组)和未喷墨虎斑乌贼(对照组)的养殖比较试验, 试验时间30d. 研究结果表明, 虎斑乌贼喷墨后会导致其体色泛白、活力下降, 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养殖30d后,对照组虎斑乌贼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 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在试验时间≤10d时对照组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 随着养殖时间延长, 2组无显著差异(P> 0.05); 喷墨组的抗氧化能力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过氧化氢酶(CAT)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喷墨组的代谢酶包括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表明, 虎斑乌贼喷墨不仅会导致其生长缓慢、存活率下降, 并且会影响其体内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