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经典物理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表述很简短,但它揭示了物体与周围其它物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了力的相互性和同时性.要求学生正确地掌握和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正确地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进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本人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体会到,许多高中毕业的学生,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存在着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笔者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虽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只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澄清那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对该定律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为全面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相似文献   

2.
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教师的关注点.从最近的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年轻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顽固程度重视不够,缺乏对定律本身内容的深刻理解,对科学史的事实缺乏全面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没有牛顿第一定律就没有第二、第三定律.不管从知识本身的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还是科学精神的熏陶,都应该非常重视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至少要突破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物理教学及研究中, 对牛顿第一定律存在理解上的偏颇和程度上的差异, 甚至是科学性的错 误. 2 0 1 5年发表的“ 牛顿第一定律的是与非” ,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提出了“ 颠覆性” 的认识, 还轻率地对其进行了 改述, 更加错误地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应当从经典力学的几个关键性概念的本质出发, 对牛 顿第一定律本质、 地位进行全面科学地理解  相似文献   

4.
浅谈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章文耘(南京市建筑工程学校210018)牛顿第二定律是中专物理教学大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力学问题的讨论中有着广泛的意义.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灵活应用这一规律,我将这一定律进行了归纳,使其既有利于教学的条理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J0203型电磁打点计时器(简称打点器)与2108斜面、小车等仪器配合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学生对这个实验原理不理解,数据处理有困难,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们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做好牛顿第二定律实验.1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实验目的 本实验所证明的是:“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述表述方法,首先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复习.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a=F) 即:(1)当质量M一定时: aF在a~F坐标系中a随F的变化图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是牛顿第三定律.该定律是这节课的内核,它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以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下,涵盖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缺少牛顿第二定律的明确表述,造成了知识之间的割裂,也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通过文献研究、教材分析、课标分析、构建模型等方式开展研究,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定性引入初中教学的必要性,构建出了两定律的学习进阶流程.通过将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使初中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为后续物理学习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楞次定律作为电磁学的重要定律,由于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电和磁间的相互关系,加上定律本身的表述又较难理解,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讲好这一课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工技师要对教学难点的"症结"要成竹在胸楞次定律的教学关键是对"阻碍"含义的正确理解,它也是教学难点的"症结"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把定律中的"阻碍"理解成"阻止";二是把"阻碍"理解成"相反".这就给掌握这条定律设置了认识误区.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尽量把定律中的"阻碍"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调查发现,物理学习不好的问题症结在于对物理概念、规律、过程理解不透,似是而非.怎样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物理,类比的理解方法很重要;通过类比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是一条很重要的物理规律,普通物理的教学中学生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类比教学方法,讲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学生顺着教师预定的途径去思考问题或直接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现行高中新课程物理教材大都设计了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主张让学生在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本文中,笔者将尝试对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的学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并对现有的“探究教学”提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王赛 《物理通报》2016,35(1):25-30
本文以“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为例, 合理利用“ 问题串”教学, 设计了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目 标、 活动评价、 教与学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 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1初高中教材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比较初高中对速度的定义会发现,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习的速度是不相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个不同点,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如何“提醒学生注意”,这就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把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现代科技联系起来 ,在讲《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时 ,我增加了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练习 ,让学生自己谈谈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即强化了物理知识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另外增设了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的例题 ,在解题方式上特别突出了学生的参与 ,所有例题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上黑板演练 ,改变了过去例题由老师演讲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 牛顿第三定律…  相似文献   

14.
以“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应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探究,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生成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等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建立在传统接受式学习基础之上,在教师的支配下,学生接受、模仿的过程。超重和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实例。传统的教学是将这节内容按照新课教学,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习题探究教学的方法来实施。本文是对这一尝试的小结。  相似文献   

16.
沈艳 《物理通报》2006,(1):32-34
物理课堂教学观念是教师对物理课堂教学功能的总体认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拟定教育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授课过程,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于液体流动性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理想液体的观念上,对于实际液体的粘滞性总是认识不足.尤其在粘滞性的教学上,往往给学生似懂非懂的感觉,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常以牛顿粘度定律为主来进行教学,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它,以期达到难点突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讨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牛顿第二定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实验比较抽象,概念有一定的跨度,如何让学生学懂、用好牛顿第二定律?细致分析教材,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并得到其数学表达式。教材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性目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谈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课堂教学的成效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也透露出了浮躁、盲从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有的甚至刻意回避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一讲话为我们广大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学习指明了方向.要构建富有成效的创新学习,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树立几个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