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润秋 《力学学报》2004,12(4):361-366
本文是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的学术总结。作者对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和所提交的论文从 7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工作的现状和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及院GF办公室的规定,报导了撰写CF报告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10日至16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报告共有158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112篇,书面散发40篇。会议收到的论文报告不仅数量多,而且论文的质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1978年西安会议有显著的提高。从学术  相似文献   

4.
????? 《力学与实践》1982,4(2):74-74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10日至16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报告共有158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112篇,书面散发40篇。会议收到的论文报告不仅数量多,而且论文的质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1978年西安会议有显著的提高。从学术 ...  相似文献   

5.
会议于1972年8月21—26日在莫斯科举行,由理论与应用力学国际协会和苏联理论与应用力学全国委员会共同组织。参加大会的有37个国家的2500多名学者。6天内在58个会议上共听取了250个报告(不包括3个圆桌讨论会)。在液体和气体力学方面,在28个会议上共作了2个总报告,14个分组(一小时的)报告,1个圆桌讨论会和111个正式宣读的(半小时的)报告。这些会议和报告大体上占本次   相似文献   

6.
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召开,1985年11月2—5日在西安举行.全国100个单位的255名代表参加会议。宣读论文228篇,书面交流61篇,特邀大会报告4篇,共293篇。这些论文已收入“第4届全国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共8册)。四篇特邀报告分别介绍了第6届国际断裂会议动态,损伤容限及耐久性设计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每二年召开一次。第十五届会议于1982年8月21日至2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城举行。这是一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共有17个国家四百多名代表参加,与会报告186篇。我国提交报告15篇,报告数在与会国中名列第4。我国代表团由7人组成,西安光机所副所长候珣代表龚祖同教授作为我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任代表团团长。  相似文献   

8.
国际非均匀材料力学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Mechanics,简称ICHMM)于2004年6月21日至26日在重庆市及长江“神州”号轮船上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传统性的国际会议,它通过11个大会报告及32个分组会议以揭示当今非均匀材料力学的进展.第二阶段则分8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进行专题讨论以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乐燕 《力学进展》1991,21(4):429-536
<正> 本届大会将于1992年8月22—28日在以色列海法市举行。会议范围涉及整个理论与应用力学领域。大会委员将邀请一定数量的报告。并接受约480篇论文以分组会报告或墙报的形式进行交流。以下三方面选题将作为本届大会中的小型会议(mini-symposia)的主题:①固体与结构力学中的不稳定性;②海洋表面力学及空气-海洋相互作用;③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10.
流变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西俊  吴大诚 《力学进展》1989,19(4):508-514
本文综述了1988年8月第10届国际流变学会议部分大会邀请报告及分组报告的下列几个领域内容:①分子动力学;②光学流变测量;⑧血液的动态测量;④数值仿真;⑤钻探油井;⑥强化采油;⑦减阻;⑧聚合物挤压成形加工;⑨食品流变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疲劳学术会议于1982年9月7日至12日在安徽黄山召开。来自全国42个单位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大会报告有5篇,分组会报告有53篇。报告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疲劳寿命估计;载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反应堆技术的发展,反应堆结构力学也迅速地得到了发展。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1971年9月在柏林召开了第一届反应堆结构力学国际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2个国家800多位代表,提交会议的报告260篇,特邀报告70篇。这样的国际性会议,深受欢迎,因而自此之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到今年...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IUTAM)组织的会议于1976年8月30日—9月4日在荷兰的德耳夫特举行。约1400人参加会议,荷兰212人,美国150人,法国105人,西德84人,英国79人,苏联代表31人,由苏联格鲁吉亚科学院院长率领。向大会议程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有800篇。大会议程共42次会议计272篇报告,其中有4篇总报告和22篇大组报告。严格遵守公布的议程和章程,报告人缺席时,他的报告按规定取消。各国报告篇数的分布情况很不平衡,这与各国科学家的实际贡献很不相称,例如议程中美国为70篇,苏联为21篇。属于液体气体力学的有3篇总报告,13篇大组报告(占大组报告的一半以上)和106篇普通宣读论文。在液体气体力学方面,按性质来看,55%报告是理论性的,23%是纯实验,17%是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5%具有应用的性质。同第13次会议(参看,1973,№1,   相似文献   

14.
张兆顺 《力学进展》1998,28(3):431-431
第一届国际直接数值模拟和大涡模拟会议(AFOS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NS/LES)是由美国空军科学研究部(AFOSR)资助组织的国际会议. 会议于1997年8月4日至8日由美国路易斯安那技术大学主办, 在路易斯安那州罗斯顿市举行. 来自17个国家的9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交流论文73篇, 其中大会报告14篇. 我国学者提交论文4篇, 张兆顺应邀在大会上作了“近壁湍流的流型和湍能耗散”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一)为庆贺周培源教授90寿辰而召开的国际流体力学与理论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6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中苑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周培源教授海内外的朋友与学生在两年前发起的,并由北京大学、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外代表共200余人,海外有50余人来自美、英、法、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前苏联、新加坡、丹麦、德国等12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发表论文213篇.其中特邀报告即一小时报告17篇,30分钟的重点报告8篇,20分钟的一般报告98篇.会议的特邀报告安排在上午的全体会议或流体力学与理论物理分会宣读.重点报告与一般报告安排在下午的分组讨论宣读.共组织全体会议和分会报告会5场,分组讨论  相似文献   

16.
1981年9月14—19日,第10届欧洲受控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家共25个,以欧洲国家为主(18个),亚洲、美洲、大洋洲也有国家参加。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物理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第一次参加了这种会议。会议代表近700人。大会邀请报告共20个,分组会报告35个,其余为墙报,共199篇。力学所代表提   相似文献   

17.
会议于1983年10月11—13日在里加举行。由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学术委员会、强度和塑性问题学术委员会、苏联科学院主席团聚合物力学和物理委员会和合成材料学术委员会、拉脱维亚科学院聚合物力学研究所组织。目的是交流198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苏联53个城市的110个科研机构、结构工艺机构、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350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共有4篇大会报告,113篇分组会议报告和102篇墙报。   相似文献   

18.
美国生物力学委员会(USNCB)是由附录A所列与生物力学研究有关的组织的代表所组成的委员会。它受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支持,在过去两年内对“生物力学未来的方向”进行调研并提出报告。这份报告是一系列工作会议,和国内、国际会议的公开讨论,以及许多工程师、医生和生命科学家的建议、报告的综合。本报告的目的在于: (i)对生物力学的现状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19.
许春晓 《力学进展》2004,34(3):431-431
第十届欧洲湍流会议于2004年6月28日至7月2日在挪威特隆赫姆举行,该会议由欧洲力学学会和挪威科技大学主办,约有250余人参加,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26个国家.本次会议共有8个大会报告、158个分组口头报告和65个墙展.8个大会报告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是新型高性能材料,它能满足多种多样材料性能的要求,由于对节约能源及保存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而愈来愈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第四届国际复合材料会议(ICCM-Ⅳ)于1982年10月24日至20日在东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465人,遍及24个国家。大会主席、日本著名复合材料专家林毅教授作了"日本复合材料概况"的报告,另有6篇大会报告是:A.Kelly的"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英)、G.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