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基于Vail为代表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引入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概念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 ,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的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将研究区的苍房沟群和小泉沟群划分为A ,B ,C ,D 4个层序 ,分别对应梧桐沟组、韭菜园子组、烧房沟组和小泉沟群。同时依据基准面升降旋回的概念 ,将每一个层序都划分为基准面的上升和下降旋回。综合考虑可容空间、沉积物供给以及两者的匹配关系 ,建立了 5种层序地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层序受基准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原理,将马家沟群划分为三个沉积层序,马家沟群顶、底均被Ⅰ类层序界面所限定,其内部的三个沉积层序之间被Ⅱ类层序界面分开。讨论了各沉积层序的体系域特征。并提出克拉通台地的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3.
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阳坳陷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基本为深层勘探程度较低的层系。应用测井、地震资料对孔店组进行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孔店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在孔店组沉积时期,东营-惠民地区主要发育有五大沉积体系。首次确定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查明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今后东营-惠民的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史埋深过程中,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3.5,4.0和4.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排烃阶段为: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4种相态排运,其中,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35%和20%,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30%,游离相不到70%,现今,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0.4m^3,0.18m^3和0.16kg,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32%,26%和24%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大量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车地区三叠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将整个三叠系划分为5 个三级层序(TSQ1-TSQ5),其中TSQ2 相当于克拉玛依下亚组,TSQ3 相当于克拉玛依上亚组。研究发现,三叠纪进入板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构造活动较缓,无明显的构造坡折,难以识别出初次湖泛面,易识别出最大湖泛面,其下为湖侵体系域,之上为高位体系域。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发育背景和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并结合沉积相旋回的演化特征,建立了区内三叠系层序地层发育模式,盆地构造活动等因素对层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指出TSQ2 沉积时期,泛滥平原发育使得其泥质含量较高,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尤其在红9 井-红61 井一带,砂地比普遍在25%~40%,同时该区域储层物性较好,为TSQ2 时期岩性圈闭最为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对准层序、准层序组进行识别,划分19个准层序,分别对应19个小层,对5口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在横向上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对2个三级层序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工河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供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层序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将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划分为3个地震地层层序与6个沉积层序,其中CⅠ与CⅡ层序为Ⅰ型层序,CⅢ~CⅥ层序为Ⅱ型层序.与标准的Ⅰ型层序比较,区内Ⅰ型层序低位体系域以河流沉积体系为特征,缺失盆底扇、斜坡进积复合体等深水沉积体系;Ⅱ型层序中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主要的沉积体系以浅水碳酸岩台地和海岸平原为特征.石炭系早期层序形成在起伏不平的剥蚀面之上,以填平补齐的充填沉积为主,中后期层序则发育在宽阔平坦的盆地内.这种层序格架明显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经典型的层序格架,反映了稳定地块内坳陷性盆地的层序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和古生物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KSI结构发育完整,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下切谷特征明显,水进体系域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层序KSII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在湖平面缓慢下降、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发育曲流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下白垩统沉积建造反映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具有一定旋回性,早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家海凸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重要的油气聚集区。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在该区侏罗系地层中已发现多个油藏。通过对侏罗系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进行了总结;综合本区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过程,运用盆地模拟等手段,建立了侏罗系"两期充注、晚期调整"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认为构造脊线上低幅度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以及斜坡区岩性油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分析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特征。方法通过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除第一层序分布较局限外,其他层序在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每个层序均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古近系沉积体系类型包括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古近系宽浅型湖泊层序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厚度小,且沉积物粒度细;高位体系域常发育不全,多被侵蚀。结论古地貌对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层序内部以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为主。在盆地边缘的拗陷区,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对岩芯进行观察与描述,对测井曲线与岩性的岩-电关系进行对比,对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层序地层学对连井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纪地层内反映海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十分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石炭纪地层中可识别出6个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5个层序,其中至少有2个Ⅰ型层序;在Ⅰ型层序内部,低位体系域发育较差,主要为侵蚀沟谷充填体系及山前的扇体系;海侵体系域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则表现为西南以碳酸盐岩为主,向东北则逐渐过渡为广泛的碎屑潮坪或沼泽;自生屑灰岩段沉积时开始,巴楚地区西南缘构造沉降速率明显加快,沉积厚度加大,碳酸盐岩的含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2.
将层序的概念应用于陆相湖盆 ,通过地震、测井相识别及岩心观察 ,在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识别出一个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 ,一个盆内角度不整合和四个局部不整合。据此划分出该区的巨层序、超层序以及目的层的层序界面以及其所包括的体系域 ;阐述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包括一个巨层序 ,二个超层序 ,主要目的层古近系 (下第三系 )的东营组及沙河街组包括四个层序。对认识该区的油气分布及生、储、盖组合关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显微偏光-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三工河组砂岩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储层埋藏史确定了研究区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时间,以便进一步揭示白家海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结果表明:三工河组砂岩储集层发育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发育于石英颗粒微裂纹与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的成岩早期微裂纹中,第二期主要发育于切穿石英颗粒的成岩后期微裂纹及穿石英颗粒加大边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系统分析表明,三工河组砂岩储集层发生过2期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结合地层沉积埋藏史-热史分析认为,油气成藏分别发生在距今100~91 Ma的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末期和63~30 Ma的古新世早期-渐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