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就是在地球上看见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日食是月球遮掩太阳,金星凌日是金星遮掩太阳,二者不同的是金星遮掩的面积很小,金星的直径是月球直径的3.6倍,但是金星距地球的最近距离是月球距地球距离的106倍,所以金星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准时光临。当时,金星恰好穿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连线。从地球上看,金星就像是一颗"美人痣",从东向西缓缓地爬过太阳火红的面庞。这是百年未遇的天文现象,可以说,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人都未曾亲眼目睹过。天文学家告诫公众,为了避免眼睛受到伤害,观察金星凌日需要用铝膜减光镜。  相似文献   

3.
彭友山 《物理通报》2004,(12):39-40
在新教材的阅读材料“月相”中提到,“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这是一种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9.5天.”好几个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在前面讲万有引力时,不是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27.3天吗?怎么这里却是29.5天呢?”对于这个问题还得从月亮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谈起.  相似文献   

4.
1982年太阳系九大行星将要运行到太阳一侧.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报刊上对此大肆渲染,危言耸听,说什么到那时“地球可能要遇到一系列摧毁性的事件”,世界上许多地方将要“发生大地震”,“其结果将是突然刹住地球自转的速度——从而使地球受到一次震摇”.仿佛地球要停止转动,人类要就此毁灭了. 历来的反动统治阶级无不利用一些罕见的天象来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论,愚弄和恐吓人民群众.从中国的孔老二到西方的罗马教皇都是些鼓吹反动的“天谴论”的骗子手,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关于世界末日的谬论.例如我国在公元前613年即已有记载的一颗慧星,在1680…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堂般的想象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在半径约1.08亿千米——或约为0.72天文单位——的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公转周期约为225天(更精确的数值约为224.65天)。金星的轨道非常接近圆形,偏心率仅为0.007左右,是太阳系行星之中最小的。金星同时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4100万千米。与水星的情形相似,离太阳近意味着金星能反射较多的阳光,离地球近则意味着表观亮度较大。不过,  相似文献   

6.
正当地时间2017年8月21日上午,一道巨大的阴影笼罩了北美大地。此时的月球正好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把太阳的光芒遮住,形成了日食。在阴影的中心地带,西起美国俄勒冈州,东到南卡罗来纳州的广大土地上,成千上万的人目睹了日全食的壮丽景象。天空变暗了,仿佛黄昏突然降临,金星、火星和轩辕十四在天空中闪亮。太阳变成一个黑色的圆盘,圆盘周围散发出奇异的白色光芒,并有三条细长的光带一直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从太阳、地球和“地球一卫星”系统的质心这三个参照系,来分析哪些守恒定律对“地球-卫星”系统是成立的。 “地球-卫星”系统是处在太阳的引力场中的,这是本文始终在考虑着的一个关键问题。 让我们先计算一下太阳对地球和卫星的吸引力(这是外力),以及地球与卫星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这是内力): 万有引力常数(米2/秒2·千克) 太阳的质量(千克) 太阳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R=1.496× 1011(米) 地球的质量m=5.98×1024(千克) 地球的半径r=6.37×106(米) 卫星的质量产为10’(千克)的数量级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为 太阳对卫星的引力为 (这里,取…  相似文献   

8.
云中客 《物理》2003,32(10):653-653
最近 ,美国Duke大学和美国陆军研究所的科学家N .Scafetta和B .J .West博士对太阳耀斑的活动与地球温度变化之间的联系找到了新的论据 .这项研究为地球不断变热过程的原因找到了另一种解释 .过去大家都认为 :太阳耀斑与地球气象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它的影响已超越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覆盖在我们这个行星上的气流的运动是极其复杂的一种湍流运动 ,要确定太阳耀斑的活动与大气流动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因为当太阳耀斑突然爆炸时 ,它将使空气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与地球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模糊不清 .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9.
王修权 《物理通报》2011,40(7):100-101
1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部分教师对2009年高考浙江卷物理第19题中的数据产生了怀疑.【原题】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和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  相似文献   

10.
李良 《现代物理知识》2009,(4):I0001-I0001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其中有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还有至少167颗已知的卫星);5颗矮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是介于行星与太阳系小天体之间的天体。  相似文献   

11.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大部分都是自西向东,只有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而在其他七颗行星上看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说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一般指事情不可能发生.而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在地球上有没有可能看到太阳从西  相似文献   

12.
1957年至1958年,人们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普遍磁场的极性变换,当时曾引起轰动.现在,人们普遍地认为:太阳普遍磁场极性反转可能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也许每逢活动峰年,太阳普遍地磁都要发生一次极性的变化,但是并不是那么有规律.例如,曾经观测到太阳南北两极的极性同时都是N极,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目前,在天王星上也许正在经历着磁极反转,这使得磁极反转的现象再次引人注目.对岩石磁性的研究表明,在地球上的整个地质年代里,地球的磁极也一直在变化.地球外核的流体中的“发电机”如何会使得地球磁极发生反转呢?这个课题正成为地球物理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3.
许多大学物理教材或参考书在讲授角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会安排类似这样的例题或习题:当地球处于远日点时,到太阳的距离是1.52×10^11m,轨道速度为2.93×10^4m/s。地球处于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1.47×10^11m。求地球在近日点时的轨道速度。该问题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极为简单。如图1所示,建立如下模型:选地球为研究对象并视为质点,认为地球在运动过程中仅受到太阳对它的引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最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之一,霍金在其科普名著《时间史之谜》中有一段饶有兴趣地叙述:“地球在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产生引力波。能量丧失的效应将改变地球的轨道,以致它离太阳越来越近,最终与太阳相撞,并保持在一种静止状态上。就地球与太阳来说,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次余弦散射分布的空间卫星可见光特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汪洪源  张伟  王治乐 《光学学报》2008,28(3):593-598
基于几何光学和辐射理论,研究了空间卫星的可见光散射特性.空间卫星的背景辐射主要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地球及大气的散射辐射,根据目标的结构特性与背景特性建立了空间卫星的几何模型和光照模型.分析目标表面状况,入射到目标表面的光线近似服从高次余弦散射分布,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及表面材料的高次余弦散射分布特性建立了目标散射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矢量坐标变换确定太阳、地球、观测卫星在目标本体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给定的几何尺寸和表面物性参量仿真获得了目标在探测器入瞳处的能量分布及星等特征,目标本体与太阳帆板在探测器入瞳处的辐照度最大量级均为10-12 W/m2.仿真结果表明太阳帆板在目标特性分析时不可忽略,为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探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光,是自然界赐给我们的最辛勤的“信使”,它也是最敏捷的.太阳发出的光传到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到了太阳;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就看到了月亮;近处,是光(太阳光、灯光)照亮我们的周围,我们才看到了自己的周围.无数个世代里,这位“信使”无时无地不在为我们传递信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觉到了它传递的速度非常之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猜测这种速度可能是无穷大,  相似文献   

17.
 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围绕着太阳旋转。他们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此可见,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人类对火星为什么会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从地球上遥望火星, 颜色鲜红, 引人遐想, 更因为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 素有姐妹星之称。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理知识》2009,(4):I0002-I0003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只在早晨和黄昏时才会在地平线的低空闪耀。水星几乎经常被“淹没”在黄昏或黎明的太阳光辉里。从地球上看去,水星仿佛总在太阳两边摆动,距太阳的角距离最大不超过28°,平时人们很难看到它。只有在“大距”附近时才可得一见。1973年11月3日美国发射了“水手10号”宇宙飞船,对水星45%的表面区域进行了探测;  相似文献   

19.
月球东升西落,日复一日,这是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月球本身并不发光,人们看到的皎皎月光完全是它表面反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在一个月当中,月亮会呈现不同的形状——月相,有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和残月等,且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月相为何做这种周期性变化呢?这得从月球相对地球的公转运动谈起.  相似文献   

20.
树华 《物理》2011,40(10):694
丹麦与英国的物理学家们通过将粒子束注入云室中,演示了宇宙射线如何促进地球大气中水滴的形成.这是一个最好的实验证据,表明太阳通过改变达到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强度来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