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硫化钇离子YS+(1Σ+,3Φ)与硫转移试剂COS在气相中的反应:YS++COS→YS+2+CO.在单重基态和三重激发态势能面上都找到了四条反应通道.但是除一条反应通道之外,其它的反应机理和几何结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势能面上有很大不同.实验中生成YS+2所表现出的吸热特征来自于在基态反应中的三条通道(A, B和C),其活化势垒分别为28.3、140.5和120.2 kJ·mol-1.计算结果表明硫转移反应没有双态反应活性,因此产物YS+2在低能量区的放热特征是由于基态反应物中还混有残留的激发态YS+  相似文献   

2.
气相中Sc+和Ti+与CS2反应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Sc+和Ti+与CS2反应作为第一前过渡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范例体系. 采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Sc+和Ti+在基态和激发态与CS2反应的反应机理. 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计算了不同多重度下的反应交叉势能面. 确定了Sc+和Ti+与CS2的反应为插入-消去反应, 找到了基态和激发态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以Cu+和Zn+与CS2反应作为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范例体系. 采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第一过渡金属离子在基态和激发态与CS2反应的反应机理. 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并用UCCSD(T)/6-311G*方法对各驻点作了单点能量校正. 在Cu+与CS2反应中, 计算了单重态初始中间体1IM1到三重态插入型中间体3IM2的反应交叉势能面. 确定了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与CS2的反应为插入-消去反应, 找到了基态和激发态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4.
以Cu+和Zn+与CS2反应作为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范例体系. 采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第一过渡金属离子在基态和激发态与CS2反应的反应机理. 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并用UCCSD(T)/6-311G*方法对各驻点作了单点能量校正. 在Cu+与CS2反应中, 计算了单重态初始中间体1IM1到三重态插入型中间体3IM2的反应交叉势能面. 确定了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与CS2的反应为插入-消去反应, 找到了基态和激发态金属离子与CS2反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5.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对HO2+NO2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B3LYP/6-311G**和CC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HO2自由基与NO2分子反应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反应势能面, 计算结果表明, 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中的直接氢抽提反应机理是此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 即HO2自由基的氢原子转移到NO2分子的氮原子上形成产物P1 (HNO23O2), 另一个可能的反应通道是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上HO2中的端位氧原子进攻NO2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中间体1 (HOONO2), 接着中间体1 (HOONO2)经过氢转移形成产物P2 (trans-HONO+3O2), 以上两个反应通道都是放热反应通道, 分别放热90.14和132.52 kJ•mol-1.  相似文献   

6.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对HO2+NO2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B3LYP/6-311G**和CC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HO2自由基与NO2分子反应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反应势能面, 计算结果表明, 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中的直接氢抽提反应机理是此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 即HO2自由基的氢原子转移到NO2分子的氮原子上形成产物P1 (HNO23O2), 另一个可能的反应通道是单重态反应势能面上HO2中的端位氧原子进攻NO2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中间体1 (HOONO2), 接着中间体1 (HOONO2)经过氢转移形成产物P2 (trans-HONO+3O2), 以上两个反应通道都是放热反应通道, 分别放热90.14和132.52 kJ•mol-1.  相似文献   

7.
以Y, Zr, Nb与CO2反应作为第二前过渡金属离子与CO2反应的范例体系. 采用密度泛函UB3LYP方法, 对于Y, Zr, Nb采用Stuttgart赝势基组, 对于CO2采用6-311+G(2d)基组, 计算研究了三种金属离子在基态和激发态时与CO2气相反应的机理. 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与CO2反应以高自旋进入反应通道, 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系间窜越, 以低自旋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离开反应通道. 用内禀坐标单点垂直激发计算的方法找到了势能面交叉点, 并作了相应的讨论. 因为有金属离子的参与, 使单分子CO2的强吸热分解反应变为生成CO和MO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Y, Zr, Nb与CO2反应作为第二前过渡金属离子与CO2反应的范例体系. 采用密度泛函UB3LYP方法, 对于Y, Zr, Nb采用Stuttgart赝势基组, 对于CO2采用6-311+G(2d)基组, 计算研究了三种金属离子在基态和激发态时与CO2气相反应的机理. 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与CO2反应以高自旋进入反应通道, 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系间窜越, 以低自旋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离开反应通道. 用内禀坐标单点垂直激发计算的方法找到了势能面交叉点, 并作了相应的讨论. 因为有金属离子的参与, 使单分子CO2的强吸热分解反应变为生成CO和MO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OH自由基的高精度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内收缩MRCI方法(Internally Contracted Multiconfiguration-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研究了OH自由基, 计算得到其基态稳定构型的键长是0.09708 nm, 对应的实验值是0.096966 nm, 第一激发态的键长是0.10137 nm,实验值是0.10121 nm. 同时得到势能曲线PECs (Potential Energy Curve), 再分别由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拟合计算和POLFIT程序计算得到OH自由基在基态X2Π和第一激发态A2Σ+时的光谱数据:平衡振动频率ωe, 非谐性常数ωeχe以及高阶修正ωeYe, 平衡转动常数Be, 振转耦合系数αe, 解离能D0和垂直跃迁能量ν00. 这些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值非常吻合, 精确度比前人也有很大提高. 其中我们计算得到基态OH(X2Π)的解离能D0=35568.86 cm-1, 第一激发态OH (A2Σ+)的解离能D0=18953.93 cm-1, 从第一激发态A2Σ+ (ν=0)到基态X2Π (v=0)的垂直跃迁能ν00=32496.42 cm-1.  相似文献   

10.
气相中CrO2+和H2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3df, 3pdpd)//6-311G(2dd, p)方法计算研究了在二重态和四重态两个势能面上的气相反应:CrO2+ + H2→CrO++ H2O. 对影响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势能面交叉进行了讨论, 并运用Hammond 假设和Yoshizawa 等的内禀反应坐标(IRC)单点垂直激发计算的方法找出了势能面交叉点(crossing point (CP)). 运用碎片分子轨道(fragment molecular orbital(FMO))理论, 对初始复合物2IM1和4IM1的轨道相关进行了分析, 解释了CrO2+活化H—H σ键及H2迁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程伟贤  李涛洪  曹槐     《化学学报》2007,65(1)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激发态Ti(3d14s2)与丙炔醇(PPA)气相反应的机理. 在B3LYP/DZVP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的两个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MP4/[6-311+G**(C,H,O)+Lanl2dz (Ti)]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单点能量. 为了确证过渡态的真实性, 在B3LYP/DZVP水平上进行了内禀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 获得了二重态反应势能面, 确定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为[C3H3O]和Ti—H的通道是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气相中CrO2+ (2A1/4A")活化甲烷CH键的微观机理, 找到了四条反应通道. 对其中涉及的两态反应(TSR)进行了分析, 并对影响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势能面交叉现象(potential energy surfaces crossing)进行了详细讨论, 进而运用Hammond假设和Yoshizawa等的内禀坐标单点垂直激发计算的方法找出了一系列势能面交叉点[crossing points (CPs)], 并作了相应的讨论. 进一步用碎片分子轨道理论[fragment molecular orbital (FMO)]对TS1中的轨道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解释了CrO2+活化甲烷CH键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G3XMP2//B3LYP/6-311+G(3df,2p)水平上对CH3SO3裂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6 条通道(10 条路径), 并构建了其势能剖面. 同时采用单分子反应理论计算了各个通道在温度200-3000 K区间的速率常数. 研究结果表明, 在计算温度范围内, CH3SO3裂解反应的主产物为P1(CH3+SO3), 产物P2(CH3O+SO2)和P3(HCHO+HOSO)仅在温度大于3000 K时对总产物有贡献, 而产物P4(CHSO2+H2O), P5(CH2SO3+H)和P6(CHSO3+H2)贡献相对较少. 将裂解反应总的速率常数拟合为ktotal=1.40×1012T0.15exp(7831.58/T). 此外, 根据统计热力学原理, 预测了所有物种的生成焓(DfHΘ298 K, DfH0 K), 熵(SΘ298 K)和热容(Cp, 298-2000 K), 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用MRPT2//CASSCF方法和cc-pVTZ基组构建了SO2分子基态11A1和低激发态21A1, 11A2, 11B1, 11B2, 13A1, 13A2, 13B1, 13B2共9个电子态的势能面一维切面. 预测了各态的稳定构型, 激发态的绝热激发能, 与实验数据以及前人的计算有很好的一致性. 对势能面的相交和避免相交情况做了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激发态Ti(3d14s2)与丙炔醇(PPA)气相反应的机理. 在B3LYP/DZVP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的两个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MP4/[6-311+G**(C,H,O)+Lanl2dz (Ti)]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单点能量. 为了确证过渡态的真实性, 在B3LYP/DZVP水平上进行了内禀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 获得了二重态反应势能面, 确定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为[C3H3O]和Ti—H的通道是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6.
BH分子X 1Σ+、A 1Π和B 1Σ+ 态的势能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C/SAC-CI方法,使用D95++、6-311++g及cc-PVTZ等基组,对BH分子的基态(X 1Σ+)、第一简并激发态(A 1Π)及第二激发态(B 1Σ+)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 通过对三个基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cc-PVTZ基组为三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cc-PVTZ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 1Σ+), 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A 1ΠB 1Σ+)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 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 1Σ+)、第一简并的激发态(A 1Π)和第二激发态(X 1Σ+)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 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 其中基态、第一激发态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溴代烷烃与活性氮的反应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 研究了活性氮与溴代烷烃(CHBr3、CH2Br2、C2H5Br、C4H9Br) 反应的化学发光.上述所有反应中, 在550~750 nm波段均观察到了较强的NBr (b1Σ+→X3Σ-)跃迁发射谱. 同时在活性氮与CHBr3和CH2Br2的反应中, 在流动管下游还观察到了CN (A2π, B2πX2Σ+)的发射谱. 验证性的实验表明, 激发态NBr (b1Σ+)是由二步过程形成: N(4S)与溴代烷烃反应生成NBr (X3Σ-), 再通过N2 (A 3Σu+)分子能量转移到激发态NBr (b1Σ+); 而激发态的CN是通过N(4S) + CBr→CN(A, B) + Br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艾玥洁  林玲  方维海 《化学学报》2007,65(2):129-134
运用精确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CASSCF, B3LYP和MP2, 结合cc-pVDZ基组, 优化了环丙酮的基态和激发态势能面上的驻点结构, 计算了它们的相对能量. 在此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环丙酮光解离反应的机理. 在292~365 nm波长的光的激发下, 环丙酮被激发至S1态, 最可能的初始过程是α C—C键断裂. 我们的理论研究发现, 在α C—C键断裂途径上, 存在基态和第一激发势能面的交叉点, 它在随后的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可形成单态双自由基中间体, 然后发生另一个C—C键的断裂, 生成基态产物一氧化碳和乙烯. 另一方面, 经过S1/S0交叉点可以回到热的基态. 在这种情况下, 体系具有足够的能量, 克服基态途径上的势垒, 生成同样的基态产物乙烯和一氧化碳. 此外, 还对环丙酮基态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Au/H 相似性的研究是现代化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我们从理论上报道Au/H 相似的新成员: 共价化合物B2Au4, 离子化合物Al2Au4和BAlAu4. 采用密度泛函和波函数理论方法对比研究了缺电子体系B2Au4、Al2Au4和BAlAu4的几何和电子结构. 详细讨论了它们基态结构的轨道、适应性自然密度划分(AdNDP)和电子局域函数(ELF)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稍微扭曲变形的C2B2Au4是基态结构, 在这个共价化合物中含有两个B―Au―B三中心二电子(3c-2e)键. 然而C3v Al+(AlAu4)-和C3v Al+(BAu4)-被研究证明是含有三个X―Au―Al 三中心二电子键的类盐化合物(在Al2Au4中X=Al, BAlAu4中X=B). Al2Au4和BAlAu4是至今为止首例报道的在离子缺电子体系中含有金桥键的化合物. 同时计算了B2Au4-、Al2Au4- 和BAlAu4- 阴离子基态结构的绝热剥离能和垂直剥离能, 为实验表征提供依据. 文中报道的金桥键为共价键和离子键相结合的缺电子体系提供了一个有趣的键合模式, 有助于设计含有高度分散金原子的新材料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侯春园  郑清川  舒鑫  张红星 《化学学报》2007,65(18):1947-1950
Cs对称性和aug-cc-pVTZ基组水平下, 采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研究了CH3O2自由基基态及其阴阳离子的12个低激发态. 为了进一步考虑动态电子相关效应, 采用二级多组态微扰理论(CASPT2)获得更加精确的能量值. 所有计算得到的电子态都是价电子态, 而且所得绝热激发能和电子亲和势与实验值非常接近.在CASPT2//CASSCF理论水平下计算了CH3O22A"和2A'电子态的CH3O2→CH3+O2的解离反应的势能曲线(PECs). 优化得到的裂解产物的几何结构和能量与分别优化CH3和O2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从而确定裂解产物的电子态. 结果表明, 从2A"和2A'电子态的解离反应分别对应产物CH3(2A")+O2(3A")和CH3(2A")+O2(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