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从生态环境效益、湿地环境质量、社会效益以及其他方面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综合评价体系,再以贵州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做出定量评价,结合专家评分和问卷调查对评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分析中得到的"优良"的结论基本符合大众的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现状的评价;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总体设计完全符合生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特殊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可持续原则,其建设和使用完全达到(或部分超过)了设计目的,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使用者的需求是公园设计的重点.常规的设计过程中使用者并未直接参与项目设计程序,而使用状况评价可以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文化休闲公园的使用状况,了解公园内使用者的使用情况,总结使用者的活动特征和行为偏好,并分析其满意度评价情况,发现该公园存在部分功能空间设计不合理、服...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研究能够为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能为完善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选取渝北区作为研究对象,按其行政区划分为31个参评单元,根据各单元的基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综合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4.21%。以此8个综合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1个参评单元划分为3个综合潜力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各类型区的整理综合潜力及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使用者与公园构成要素互动关系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兰州五泉山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得出了影响城市山体公园评价的5个主要因子,分别是地文古迹因子、水域风光因子、生物景态因子、公园管理因子和消闲求知因子.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消费趋向、文化程度和游园频率的游客在5个主因子上感知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城市公园的建设、维护、改造以及可持续发展,从可达性、舒适性、社交性、独特性、生态性和管理状况6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园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城市公园的各因子权重;针对各评价因子对银川市北塔湖公园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语义差别法(SD)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塔湖公园的综合得分为79.37分,说明使用者对北塔湖公园的满意程度为比较满意;公园的生态性、可达性与舒适性较好,而社交性、独特性和管理状况还有待改进,尤其是公园的活动参与性应加强,水体质量应该着重治理.  相似文献   

6.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综合探讨--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关健,构建一套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基础.从重庆市丰都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际出发,构建了一套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丰都县耕地整理潜力进行定级评价,从而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是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直接反应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文章建构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由此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出发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并以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景区为例,实证分析"区域整体"之效应.认为在原有的"区域美"基础上创造新型市场条件下的"区域美",将促进区域整体吸引功能形成或得到增强,并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以马钢“十一五”新区项目马三峰边坡为例,对含软弱夹层的岩石边坡的控稳机制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顺层岩石边坡,其稳定性决定于软弱夹层的力学强度.软弱夹层强度参数可通过现场剪切试验获得,根据试验所得强度参数,计算得该边坡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规定的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值,需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0.
噪声污染已成为当今城市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准确评价声环境质量是控制、减轻噪声污染的前提之一.本研究构建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2001—2010年重庆市南岸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功能区环境噪声.相比等效声级单因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不但反映了等效声级的大小,还综合考虑了噪声起伏的变化、噪声污染级、受噪声影响的人群数、等效声级超标率、等效声级超标时间、等效声级超标路段长度、功能区的类别及面积等因素,更能反映声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温泉旅游是以体验为核心需求的产品载体,游客体验评价有助于温泉旅游景区竞争力的提升。采用IPA研究方法对贵阳贵御温泉进行实证研究,找出景区发展现实与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交通便捷程度、文化风情与民俗、温泉水况、泡汤环境、医疗救护点、特色温泉池和景观、空间大小、引导标识等因素处于改进区,是景区体验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以上分析,以期为贵阳贵御温泉旅游体验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进而促进贵阳市温泉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 ,得到发展潜力指数Fi,据此对重庆市渝北区小城镇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等级划分 ,并把潜力评价结果应用于完善渝北区城镇体系规划实践中 ,对加快渝北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重庆市主城区某时段空气质量为例,依据空间处理建模技术的原理和建模流程,利用ArcGIS10模型构建器工具为平台,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重分类、栅格计算等方法进行了空气质量评价的应用。结果形象直观的反映出重庆市主城区大部分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少数地区空气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湿地公园和游客体验价值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AHP研究方法,提取出了评价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的指标体系.同时选取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用模糊评判法计算得出游客在西溪湿地公园内的服务、特色、教育、生态、信任、关怀和成本体验度,从中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对西溪湿地公园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延安大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借助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延安大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FCEM),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本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方法综述近年来,在科技实力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国内外学者采用较多的是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中的主观赋权法,通过建立与科技实力相关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关于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众多,其中国外权威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代表性的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研究院(  相似文献   

17.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典型坡改梯地为例,经过土样采集、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从土地利用方式、坡改梯年限两方面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下级水平;有机质和养分全量在土壤中比较稳定,速效养分的变异程度较大。除了全钾以外,其余各项评价指标均与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荒地、菜地、林地、粮田、果园;随着坡改梯时间的增加,土壤肥力质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当地土壤肥力的数量化综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以农业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投入—利用—产出—效应)为切入点,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的诊断方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1991—2004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障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期间,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快速发展、稳速发展和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是目前制约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障碍度累计贡献率为30.92%,其次为资源减量投入、生态效应,其限制作用分别为28.49%、26.19%.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对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有着重大意义,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地区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重庆市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为系统识别和准确认识城区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而为制定城区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提出了构建合适的创新型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城区创新效果;通过综合评价法,以重庆市南岸区2008—2017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创新型城区指标体系,对需求、要素、产业、环境、制度、组织和文体创新这七大类二级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要素创新已进入萧条的经济周期,环境创新并未受到较高重视,组织创新发展停滞不前,应该充分发挥需求优势,合理利用要素资源,提倡环境绿色持续,转变组织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区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融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与环境于一体的区域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区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方法 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横向比较陕西省与其他各省份以及陕西省省内10个地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分析省际与省内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结果 区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区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仍较低,且区域差异较大.结论 实现优势转化、积极推进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加快陕西省城镇化进程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