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用ΔE-E计数器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入射能ELab在43MeV—70.5MeV范围内12C+28Si全熔合反应的激发函数. 实验激发函数显示出某种宽振荡结构, 宽度约为2—3MeV. 对其平均行为分别用Glas-Mosel模型和势模型进行了理论拟合. 在Ecm=35—50MeV范围内, 临界距离模型和统计Yrast线模型满意地复现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Skyrme相互作用SKa,通过色散关系和定域密度近似由二级图所贡献的off-shell单粒子位虚部研究了二级图对40Ca在E—EF≤50MeV情况下的微观光学势实部径向形状的修正. 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修正使光学势实部略微变深, 当能量较低时在核表面附近修正较大, 当能量较高时则在核中心区域修正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S矩阵理论给出:研究直接过程与复合共振过程相干机制的方法及计算公式;并用它分析了1.63MeVd<2.05MeV能区12C(d,d)12C、12C(d,p113C*12C(d,p213C*反应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此能区内,两种反应机制相干是存在的;并给出了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还定出各种直接过程和复合共振过程参数,特别是确定了Ed=1.726,1.767,1.792及1.86MeV 4个共振态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中子-核散射中存在的以GR(巨共振)为中间态的反应机制。在特殊情况下(如87Sr—中子满壳缺一中子的核),入射中子能量En~3MeV时,由GR贡献的非弹截面可达10mb。对于不同的靶核,这种反应机制对非弹截面的贡献,在适当入射中子能量(?)时达到最大值,其中(?)=(?)ωλτ—S,S为靶核加入射中子形成的核处于基态时的核子分离能,(?)ωλτ为相应的GR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测量了23Na(p,α020Neg.s.反应在 Ep=1—2.5MeV 能量范围内和θL=30°,150°时的激发函数,还测量了23Na(p,α120Nelst,反应在上述能量范围内和θL=30°时的激发函数.对2.171 MeV 共振,在12个角度上测量了(p,α0)的激发函数,并由激发函数求得了多个角分布,另外在一个固定能量上(150°激发函数的共振峰上)测量了(p,α0)反应的角分布.对2.117 MeV 共振,在二个固定能量上(150°激发函数的共振峰上和其高能端的半高点处)测量了(p,α0)反应的角分布.对2.075 MeV 共振,在16个角度上测量了(p,α0)反应的激发函数,并由激发函数求得了角分布.这三个共振的角分布不是90°对称的,并且共振峰的峰位与角度有关.用复合核理论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证明了以下结果:虽然单粒位阱 uαβ=Mαβ(εβ)[或 uαβ=Mαβ(εα),Mαβ(ω)为质量算符]是非厄米的,但由它所确定的断续本征值εγ却一定是实的,而且严格满足以下关系:εγ,=±[E(N±1)—E0(N)]其中 E0(N)与 E(N±1)分别表示满壳核(核子数为 N)基态与(N±1)核的严格能量本征值.此外,为了判断任一单粒位阱的本征值是否也可能满足上述关系,文中给出了一个计算其判据的简便方法.应用这方法还可很容易地算出单粒格林函数的振幅修正.  相似文献   

7.
利用环形固体径迹探测器,通过238U(α,2n)反应,测量了240mPu的半衰期和激发函数.定出半衰期T1/2=3.5±0.5ns.它与基态的能量差Ei=3.2±0.5MeV.  相似文献   

8.
在氘核能量为0.5-2.5MeV能区,测量了C12(d,d)C12,C12(d,p0)C8.3.13,C12(d,p1)C13t13,C12(d,p2)C2nd13和C12(d,p3)C3rd13反应在几个角度上的激发函数,及在一些能量点上的角分布。围绕Ed=1.73MeV附近,在角分布和激发函数中出现有规律变化趋势,讨论了不同反应机制之间相干,并探讨了孤立“门态”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量了满壳缺一个中子的87Sr(n, n′)87mSr, En<2 MeV的非弹散射截面值, 把原有的激发曲线延伸到了低能部分, 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激发曲线.  相似文献   

10.
使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14.7MeV中子引起的232Th裂变中对称区7个核素的独立产额和12个核素的累积产额. 根据这些独立产额以及我们以前在14MeV中子引起的232Th裂变中测定的独立产额, 宽度常数σ=0.56的高斯电荷分布函数计算了相应的经验最可几电荷Zp值. 由质量分布不对称区的全部Zp值计算的电荷迁移平均值ΔZ(=Zp—ZUCD)为0.49±0.25, 与低能裂变的一般研究结果相一致. 接近对称区产物的独立产额的测定结果与预期值不相符. 对称分裂反常大的ΔZ值似乎表明对称区的电荷分布宽度比通常可以接受的0.56更大. 实验结果支持两种方式裂变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半唯象地基于无规独立产生子夸克和相空间考虑的简单图象,计算了S1/2~4—7GeV能区的夸克喷注强子化的强子纵动量和能量分布S/β dσ/dxp和S/β dσ/dxE行为。它们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本文还给出喷注中两个粒子关联截面dσ/(dx1Edx2E),有待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 Ep=156 MeV 的准自由散射6Li(p,pd)α的实验结果,运用了PWIA 和 DWIA 两种方法.采用 DWIA 方法和 Sakamoto 等提出的相对运动波函数,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了El=36.5MeV至69.4MeV八个入射能量下的12C轰击64Ni引起的核反应. 使用ΔE-E半导体探测器, 测量了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 角分布随着入射能量的升高由擦边角成峰变成为前角成峰, 中间呈现过渡形态. 入射能量较低时, 截面随入射能量的升高而增加的速率较慢, 能量较高时增加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规范空间中N~λn和Er(I+2)/Er(I)~I关系图, 进一步分析了15266Dy86核的最新能谱数据, 指出8+以上的基带是属于形变集体带, 但变形值尚小, 且并非转动带, 而更像振动带. 并对观察到的在167—169Yb及84Zr核中已出现的可能是对崩溃迹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En=4.5—18.3 MeV 能区,用活化法测量了27Al(n,α)24Na,46Ti(n,p)46Sc1),48Ti(n,p)48Sc1),51V(n,α)48Sc 和127I(n,2n)126I 的激发曲线.在 En=14.61±0.20 MeV 处,以伴随粒子法作中子通量测量,得到了27Al(n,α)24Na 反应截面.其他反应以此截面为标准进行绝对测量.产物核放射性用经标定过效率的 NaI(Tl)闪烁谱仪测量.结果分别为117.5±3.0 mb,291.4±14.0 mb,63.7±3.2 mb,16.8±0.9 mb 和1656±68mb.最后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π-核散射的Δ33准门口态模型下,计算了不同入射能量的π-4He(Tπ1ab=110、150、180、220、260MeV)和π-40Ca(Tπ1ab=115.5、163.3、241.0MeV)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总截面,结果与实验大致符合。对于π-4He散射,我们进一步考虑了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修正,得到了与实验更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Ed=0.1—2.5M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Be9(d,p0)Be10(0),Be9(d,p1)Be10(3.368MeV),Be9(d,t0)Be8(0),Be9(d,α0)Li7(0)及Be9(d,α1)Li7(0.478MeV)诸反应。在Ed=0.150,0.220,0.401,0.706,1.005,1.301,1.484,1.750,2.000,2.250和2.500MeV共十一个能量上分别测量了这五群出射粒子在θL=10—155°区间的角分布。在θL=135°,Ed=0.1—2.5MeV,在θL=95°,Ed=0.1—2.2MeV,和在θL=112.5°,Ed=0.5—2.5MeV测量了Be9(d,p0)Be10的激发函数。在θL=135°和112.5°,Ed=1.2MeV,用较厚靶(100—300μg/cm2)测量了Be9(d,p0)Be10(0)反应的截面绝对值,结果为σ(p0)L=135°)=1.60mb/sr,σ(p0)L=112.5°)=1.55mb/sr。这样就得到了在此能区内,这五群出射粒子的截面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子诱发233,235,238U裂变机制的多通道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多通道和无规颈断裂模型,计算了能量En=0—6MeV的中子诱发233U、235U裂变和En=1.3—5.3MeV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碎片的质量分布、动能分布和瞬发中子数分布,理论计算在定量上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证明了,即使核子-核子间相互作用含有多体力,由非厄米单粒位阱uαβ=Mαβ(εβ)所确定的断续本征值εγ,依然具有以下性质:Gγα(εr)=∞至少对某一个α成立.这说明,εγ一定是 G+(γα)(ω)的极点或其支点割线的端点(这里 Gγα(ω)对数发散),由此必有以下结论:εγ为实数且满足下述关系εγ=±[Enr(N±1)—E0(N)]  相似文献   

20.
侯仁锠  赵玄 《中国物理 C》1983,7(2):236-244
本文用DWBA方法对两种入射能量Eα=31和和43MeV的64Zn(α, α′)64Zn*非弹性散射中可能的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进行了研究. 考虑了核力势和库仑势, 零级近似核力势取为Woods-Saxon势, 由靶核振动引起的核力势的非球对称部分V1作为微扰. 在计算中, V1取到核表面集体坐标αλν的二级项, 总初态波函数Ψ(+)i取到V1的一级项,目在扭曲波格林函数中略去了作为中间态的吸收道. 此外在双声子激发机制中, 假设直接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主要的, 相继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次要的. 所得的理论角分布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 由这样符合可推知64Zn的3.72和4.19MeV能级是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能级, 其角动量和宇称分别为3和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