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学生掌握重要化学生产的基本科学原理是在化学学科中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底化学生产基本原理指的是哪一些,又怎样使学生掌握它们呢?讲授这些内容时深广度又如何掌握呢?现在来谈一些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并希同志们予以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大约含有四千万亿吨的氮气。但是,地球上动植物的细胞却没有本领直接吸收它来转化为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的生命基础物质。迄今我们所知道的,只有自然界里的固氮微生物,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固氮成氨。它们每年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约二亿吨的生命所必需的固定氮。微生物是怎样固氮的呢?人类能不能用化学方法模拟其中的某些原理,研制出能在温和条件下操作的固氮催化剂呢?这便是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所要探讨的一些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序言     
白春礼 《中国科学B辑》2009,39(10):1005-1005
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渗透于各种新兴交叉领域的中心学科.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相互作用与转化的科学,其目标是认识物质的结构一性能关系,开发新的反应和合成技术,创造新的物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相似文献   

4.
学生:老师!初三年级就要开始学“化学”,这门学科主要讲些什么?我常看到我姐姐读“化学”真有劲,还时常在家里搞些瓶瓶罐罐说是在家做“家庭化学小实验”。她的化学成绩在班级里常名列前茅,不仅受到老师经常表扬,还叫她担任了化学科的科代表。老师:啊,你姐姐真光彩,你应该向她学习,“化学”这门学科讲的内容很多,有些你曾在小学里读过,像水、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燃烧和灭火等等,只是在小学里学的内容少一些,浅一些,到了中学,学的内容就要加深,加广一些,例如,水倒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火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水能灭火?厨房里常用的切菜刀为什么很容易生锈,铁锈是什么物质?  相似文献   

5.
一、化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世界上的物质种类繁多,据统计,光地球上的化合物就有近二百万种,动植物也有一百多万种,宇宙间还有无数的天体,在这些星体上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化合物,乃至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如1969年9月在澳大利亚落下的一颗陨石中,发现有18种氨基酸;宇宙航行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样本中也分析出数种氨基酸。甚至曾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星际空间里,也发现二十多种星际化合物,如 CN、CH、OH、NH_3、H_2O、HCN、CH_3OH、H_2N—CHO 等。上述种种形式的物质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呢?从化学观点看,它们都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目前人们已知道的化学元素已有106种,从外层空间获得的现有科学资料表明,在别的星体上存在的化学元素也还是这些种类,只不过数量各不相同而已。例如,在太阳上已发现有69种元素。那么,是否可以说世界统一于化学元素呢?不行。因为元素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一些更基本的粒子构成,这一来,是不是世界统一于基本粒子呢?也不。因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它还可以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中生有关物质结构的前科学概念的探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磊  黄燕宁 《化学教育》2002,23(5):12-14
1 引言现代化学教育的着眼点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哪些化学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 ,形成化学认识 ,发展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解释力。化学概念众多 ,哪些是核心概念呢 ?目前普遍认为化学核心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类 :(1)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2 )微粒间的作用———化学键 ;(3)分子构型———三维化学 ;(4)动力学理论 ;(5 )化学反应 ;(6 )现代化学的新进展。这 6类概念均与对物质结构的微观认识相联系 ,可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结构微观认识是很重要的任务。然而 ,由于微观世界看不到 ,摸不着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就形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高中化学“微粒性”观念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樟庆 《化学教育》2008,29(10):14-16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以新课程苏教版《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为例,探讨高中化学“微粒性”观念的建构,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层次的微粒构成的,化学反应是某一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波化学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微波通常是指频率大约 3× 1 0 8~ 3× 1 0 11Hz(波长 1m到 1mm)的电磁波。现在 ,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包括化学在内的许多领域 ,微波化学就是研究微波在化学中应用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我国 ,已出版了有关微波化学的专著[1] ,专门会议也已开了 3届。1 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 ,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一般电磁波有共同之处 ,也可以发生反射、吸收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微波能被物质吸收的作用。这种吸收从作用机理上讲可分为 2类 ,一类是吸收微波能引起分子内部能级变化 ,主要是转动能级变化的情况 ,这一类可用量…  相似文献   

9.
问答     
问:伊林著的原子世界旅行记里面,说罗莫诺索夫最先发见原子和分子。斯吉柏诺夫著的人类认识物质的历史里面亦说罗莫诺索夫着先发见原子和分子,但东北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初级中学化学课本里面,在第八章谈物质的构造时,完全没谈及罗莫诺索夫的事,而是把道两顿说作是现代化学的创始者,而这些书,都是苏联出版的,为什么不一致呢?答:道尔敦在1804年创立物质构造的原子假说,揭露了元素化合时所遵循的规律的本质,成为十九世纪化学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利用道尔敦的原子假说,就不虽说明有关化合物生成的一切基本定律,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还处在原始公社的时代,就会对於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物质,感到惊异,可能发出一些疑问。例如说:这些物质是那里来的?那几种是基本的?无数种类的物质是不是由几种基本物质变来的?一个具体的物,如果不断分割下去,是不是有一定的限度呢?还是能够无限地分割下去?诸如此类的疑问,在彼时,当然仅仅是朦胧地、含浑地、偶然地发生着,今天已没有纪载可以寻找到。可是就从原始宗教的产生来看,我们溯本寻源,可以归之於原始人类对於这一类问题的直觉性的答复。凡是研究宗教发展史的人,基本上都应同意这一种意见。原始时代的人类,对於这一类有关物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学,除了给予学生以系统的巩固的化学知识以外,通过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要达到这些教育的目的,必须由教师主导的通过教材来进行。但是学生是否已经得到了像我们所要求的呢?也就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如何了呢?在普通考试中,回答中,作业中,当然可以检查出一些效果的,但是有时不易得到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为了更全面的检查学生既得教育知识,可更采取另种方法来达成这目的,下面是我关於这方面的一些初步尝试,是不够深入的,介绍出来和同志们商量。  相似文献   

12.
细胞通过化学信号、 电子交换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交换彼此之间的物质和信息, 以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 因此,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与调控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NA纳米结构具有易合成、 易修饰、 可编程性设计及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 有望实现操作简单、 精确可调、 智能响应的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 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寡核苷酸链杂交、 受体-配体结合和核酸适体靶向识别等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细胞组装策略, 总结了pH调控、 金属离子调控和DNA链激活等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手段, 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细胞间作用力的测量和成像、 体外组织模型的构建、 细胞间的通讯交流和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最后对该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新同学们:当你们刚刚结束了中学阶段而跨入大学门槛并有志献身于祖国化学事业的时候,我除了对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外,我想借此机会和你们谈淡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学习掌握好化学这门科学技术问题。化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为什么呢?首先是作为一个有素养的公民,必须对周围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类自远古以来就开始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是如何组成的,中间经过不少的曲折和错误,才逐渐揭开了物质世界的奥秘,使我们抛  相似文献   

14.
纳米化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忠范  朱涛  张锦 《大学化学》2001,16(5):1-10
1 聚焦新层次———化学的机遇与挑战  纳米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展现了神奇的纳米新世界 ,同时也使化学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人们已经发现 ,当物质的尺寸逐渐变小而进入纳米领域时 ,会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宏观“大块”物质的神奇性质 :陶瓷可以摔不碎 ,金属可以不导电 ,等等。这些神奇的特性给新材料的制备和新器件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 ,如何制备这些纳米尺度的物质呢 ?化学家们对此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 ,纳米材料是原子数目在 1 0 3到 1 0 9之间的原子或分子的某种聚集体。化学家们对小分子的合成已经积累了相当…  相似文献   

15.
象NaCl、KI这些物质,在化学上称为离子化合物。这类物质包括大多数的无机盐类和许多金属氧化物。它们的特征是: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是晶体。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熔化时能导电,有的离子化合物能溶于水中,其水溶液也能导电。总之,导电性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为什么这些物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呢?根据近代的观点,认为这些物质中都包含两种电荷相反的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如在氯化钠晶体内,就有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这种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离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陈燕  余悦萌 《化学教育》2021,42(1):66-70
涌现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化学涌现性的根源在于化学实体有2个基本特征:化学实体是具有层次性的复杂系统;化学实体各层次微粒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将涌现性观念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完善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的科学视角,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中出现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激光化学。它和经典的光化学一样,是研究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激发态的产生、结构、性能及其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然而,由于激光与普通光相比,具有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和方向性好等突出优点,因而激  相似文献   

18.
曹阳 《化学教育》1982,3(2):20-24
“物质结构”理论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能量和物质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实验手段(色谱、分子光谱、电子能谱、核磁共振、穆斯堡尔能谱、质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量新化合物的合成和发现(每年有十几万种以上),特别是量子化学的蓬勃发展(每年有几千篇以上的论文)使现代化学的研究日益从宏观现象走向微观本质,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定性的解释走向定量的计算,面对这样突飞猛进的局面,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以满足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19.
还在小学时,学生就从算术课里学习到一些具有名数的问题。到了初中学习物理学时就接触到表示密度单位的量纲(克/厘米~3)。在化学里,是否应该有类似的表示某些化学量的量纲呢? 老实讲,直到今天,在化学教学法上还找不到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材料。好像在化学里对于单位和名数的要求松了些,我们试看一下现行的高中化学课本里有下列的一些写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提出中学有机化学教材中的一些问题,例如:1)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确定在哪里讲? 2)酯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应注意怎样下? 3)苯的性质中应否讲加成反应?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目前,高三化学新课本正在着手新编,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还有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来研究。例如:1)“化学结构理论”和“同分异构现象”放在“有机物总论”中讲好呢,还是放在“烃类”中讲为好? 2)讲一类有机物(如醇类)时,是先讲代表物(加乙醇)好呢,还是先讲通性好? 3)醚和酮要不要讲?等等。希望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效果,提出中学有机化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自己的意见以帮助教材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