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了新显色剂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 )-8-氨基-3,6-萘二磺酸(简称5-NO2-PAH)与钯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建立了5-NO2-PAH测定钯的新显色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pH 2.0~5.5范围内,钯与试剂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712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Pd=2.84×104 L*mol-1*cm-1,钯的浓度在0~20 μg/10 mL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中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新显色剂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简称5-NO2-PAH)与铜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建立了 5-NO2-PAH测定铜的新显色反应体系.在 pH 7.0~10.0 范围内,铜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 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53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Cu=4.68×104 L·mol-1·cm-1,铜的浓度在 0 μg/10 mL~14 μg/10 mL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合金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周秋云  俞英 《分析化学》2003,31(8):976-980
用平衡透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 2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7 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 ,认为 8Q5SAC与BSA之间的结合力是以静电引力为主的非共键作用力 ,并探讨了其结合模型。在 2 98K下 ,测得这一反应的最大结合数为 35~ 40 ,结合常数为 6 .1× 10 5L mol。还研究了溶液基本条件如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对 8Q5SAC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在pH =3.34条件下 ,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0 .2 0~ 46 .90mg L。  相似文献   

4.
以电化学法和光度法对酸性橙Ⅱ(AO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pH 7.2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AOⅡ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Ep约为-0.69 V(vs.SCE),加入BSA后AOⅡ还原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BSA的电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下降值与BSA的浓度在5.0×10-8~1.0×10-5mol/L(r=0.9900~0.993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8mol/L。测定了AOⅡ与BSA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并对结合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作为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实验结果表明,6 巯基嘌呤浓度在4.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mol/L(S/N=3)。此外,将该方法与微渗析取样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6 巯基嘌呤(6 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研究,测得6 MP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3.97×103(mol/L)-1和1.51。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岩白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岩白菜素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为1.905×104L.mol-1;岩白菜素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083×104,结合位点数为1.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岩白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实验还发现随着岩白菜素的加入,BSA的猝灭值与岩白菜素浓度在1.5×10-5~1.5×10-4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2.0×10-6mol.L-1,可用于岩白菜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伊红Y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p H 3.2 9缓冲介质中 ,牛血清白蛋白与伊红 Y结合 ,形成 EY- BSA复合物 ,以试剂空白参比 ,在 5 4 5 nm处产生一灵敏的吸收峰 ,BSA的浓度在 0~ 1 .6×1 0 - 7mol/L范围内与 5 4 5 nm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摩尔吸光系数 ε=2 .1 2× 1 0 6 L· mol- 1· cm- 1,Sandell灵敏度为 0 .0 32 μg/cm2 ,方法对 BSA的检出限为9.2× 1 0 - 9mol/L。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 ,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 G- 2 5 0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曙红B-蛋白质-聚乙烯醇体系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曙红B(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聚乙烯醇(PVA)存在时的结合反应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以试剂空白参比 ,EB -BSA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38nm ,BSA的浓度在1.6×10-8~2.8×10-7 mol·L-1 范围符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1×106 L·mol-1·cm-1,Sandell灵敏度s=0.048μg·cm -2 ,对BSA的检出限为4.9×10 -9mol·L -1 ,方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 ,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G_250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法研究蛋白质和茜素红S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孙伟  焦奎  刘晓云 《分析化学》2002,30(3):312-314
在pH 4 .2的Britton Robinson缓冲液中 ,茜素红S(ARS)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能形成一种红色的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用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 ,复合物的形成使ARS的还原峰电流下降 ,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用于BSA的测定 ,在 8.0× 10 -8~ 1.2× 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4 .3× 10 -8mol/L ,对结合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 利用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1-羟基芘(1-OHPy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结果表明, 291 K下HPCD可使1-OHPyr与BSA的结合常数降低为1.45×105 L/mol; 导致1-OHPyr-BSA体系中BSA的α-螺旋含量恢复, 色氨酸(TRP)残基周围微环境的极性变化减弱; 致使1-OHPyr及BSA的荧光寿命均延长, 且二者的结合距离增大.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HPCD与1-OHPyr的包络作用是HPCD影响BSA与1-OHPyr结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A new synthesis of 2-[2-(1,4-benzodioxanyl)]-2-imidazoline hydrochloride from 2-cyano-benzodioxan is described and the previously claimed route to this compound is shown to give a formula isomer, ie. 2-methyl-2-[2-(1,3-benzodioxolyl)]-2-imidazoline hydrochloride.  相似文献   

13.
由L-氨基酸不对称合成了4种新型手性化合物(6a,6b,7a,7b),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MS等证实。  相似文献   

14.
15.
用中压汞灯(λ > 300 nm)照射4-苯乙烯基吡啶、2-苯乙烯基苯并噁唑和5-苯基-2-苯乙烯基噁唑三种杂芳基乙烯单体中任意两种的硫酸水溶液,得到三种交叉二聚体.用高效液相色谱跟踪研究了交叉光二聚反应,发现每组反应生成三种光二聚体,其中二种为单体自身的光二聚体,而另外一种是两种不同单体的交叉光二聚体.交叉二聚体通过柱色谱分离得到,其顺式头对尾结构经紫外、红外、氢谱、碳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用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跟踪研究了交叉光二聚体的稀溶液在低压汞灯(λmax=254 nm)照射下的光解反应.研究发现交叉二聚体能够彻底发生光解,首先生成原来的反式单体,所生成的反式单体容易发生异构化而生成顺式单体,最终建立起反顺异构化平衡.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